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苏文

作品数:25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免疫
  • 4篇预后
  • 4篇原发性
  • 4篇淋巴
  • 4篇META分析
  • 3篇受体
  • 3篇术后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恶性
  • 3篇CD90
  • 2篇蛋白

机构

  • 14篇江苏省肿瘤医...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第二...
  • 2篇江苏省肿瘤防...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灌云县人民医...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25篇郑苏文
  • 13篇张业伟
  • 11篇王太洪
  • 8篇赵何伟
  • 5篇孙静锋
  • 4篇陈环球
  • 4篇袁振华
  • 3篇文旭
  • 3篇蒋谦
  • 3篇严栋梁
  • 3篇闻鉴非
  • 3篇李凡
  • 2篇何侠
  • 2篇曾志毅
  • 2篇周建农
  • 2篇姚宇锋
  • 2篇孙磊
  • 2篇顾荣民
  • 2篇陆保成
  • 2篇王轩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国肿瘤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位直肠癌原发灶切除的新术式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创用低位直肠癌原发灶切除新术式 ,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经腹经肛切除全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左下腹造口 ,术后依转移病灶作进一步辅助治疗。结果  5例Ⅳ期低位直肠癌和 1例年迈患者行此类手术 ,手术创伤明显减小 ,手术后恢复满意。
周建农郑苏文尚俊清顾荣明许发培何海燕周茂松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手术方式
肝脏保存液及肝移植免疫机制的研究
张业伟牛坚吴金道王太洪郑苏文何侠赵何伟
自1963年Starzl开展世界上第一例肝移植手术以来,肝移植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理论成熟、疗效确切的常规性治疗方法。在前期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临床肝移植手术面临多项难题,针对以下难题,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创...
关键词: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治疗免疫制剂终末期肝病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5例,腹膜后、肠系膜间质瘤2例。分级为极低危险性3例、低危险性8例、中危险性12例、高危险性9例。本组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病变定位有重要作用,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仍然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芮军陈冠宇郑苏文王志才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治疗
原发性肝肉瘤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获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例行右半肝切除,2例行右半肝切除加术中无水酒精注射。术后分别生存11、12、15、20、21个月;未能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行病灶活检,其中1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1例行肝动脉置管埋泵化疗,分别生存3个月、11个月。术后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癌肉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肉瘤依靠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可能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
郑苏文孙磊尹国文王太洪
关键词:原发性肝肉瘤免疫组化半肝切除术无水酒精注射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对18例SPT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8例SPT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9~65岁,平均25.3岁.多以腹痛和上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肿瘤常有包膜,囊实相间,镜下可见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显示,多数肿瘤表达α-抗胰蛋白酶(α-AT)、α-抗糜蛋白酶(α-ACT)和波形蛋白(Vim),阳性率均为94.4%.18例SPT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不等,5例术后复发,均予手术切除.18例SPT患者中,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3.0个月,5年生存率为72.2%.患者年龄、肿瘤大小、SPT特殊的病理表现、大血管侵犯和肿瘤转移与胰腺SPT患者生存期有关.结论 SPT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张业伟严栋梁孙磊郑苏文薛涣洲王学浩王太洪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及血清中表达,以及二者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98例胃癌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胃黏膜组织标本及血清中IL-33和VEGF-C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IL-33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和74.49%,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47.22%和6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3和VEGF-C表达在不同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L-33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为(50.24±13.08)pg/mL和(210.73±58.35)pg/mL,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IL-33可能诱导VEGF-C分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夏兵祥李凡徐健袁振华郑苏文张业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结转移
CD90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lR)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CD90、IGFlR的表达,并以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作对照。随访33例患者,Kaplan—Meier法对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CD90、IGF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9%(23/36)、52.78%(19/36),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0/20)、5%(1/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79.17%)比I~Ⅱ期(33.33%)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76.92%)比高中分化组(56.52%)明显增高(P〈0.05)。IGFlR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0.83%)比I~Ⅱ期(16.67%)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84.62%)比高分化组(37.38%)明显增高(P〈0.05)。CD90阳性表达和IGFI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CD90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5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505d(P〈0.05),IGFlR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00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408d(P〈0.05)。结论CD90、IGFlR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牛坚赵何伟郑苏文严栋梁张业伟
关键词:肝细胞干细胞THY-1受体
受体树突状细胞诱导供体特异性的免疫低反应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受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以B7反义肽封闭的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对受体小鼠进行预处理,3d或2个月取脾脏分离T细胞,与负载供体抗原或无关供体抗原的DC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并且在3d或2个月时以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对受体小鼠进行再次免疫后,RT-PCR半定量法测定脾脏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以B7反义肽封闭的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预处理3d或2个月后的受体T细胞,产生对间接途径提呈的供体抗原的免疫低反应;同时脾脏IL-10表达升高,而IL-2、IFN-γ表达降低。结论 B7反义肽封闭的受体DC可能通过免疫偏移诱导针对间接途径提呈的供体抗原特异性的免疫低反应。
郑苏文姚宇锋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免疫偏移
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229例;对照组10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QQvs.RR=1.10,95%CI=0.90~1.35;ORQQ/RQvs.RR=1.02,95%CI=0.90~1.16;OR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 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孙静锋张冬闻鉴非赵何伟王黎媛郑苏文王太洪张业伟
关键词:XRCC1多态性结直肠癌META分析
标准及扩大根治术治疗胰头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扩大根治术及标准根治术治疗胰头癌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OS、Embas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12年期间的相关文献,运用Jadad评分评估所涉文献的研究质量。治疗组为胰头癌扩大根治术后患者,对照组为标准根治术后患者,运用meta分析评估2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1篇文献人选,纳入病例744例,其中标准根治组357例,扩大根治组387例。结果显示:①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0,95%CI=0.990~1.870,P=0.050)。②2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0,95%CI=0.430-1.760,P=0.700)。⑨2组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880,95%CI=0.450~1.720,P=0.710;OR=0.940,95%CI=0.590~1.480,P=0.710;OR=1.000,95%CI=0.600~1.670,P=1.000)。结论同标准根治术相比,扩大根治术不能改善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率,不能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孙静锋闻鉴非赵何伟郑苏文张业伟
关键词:胰头癌扩大根治术生存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