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江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9篇干细胞
  • 7篇造血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5篇杀伤
  • 5篇自然杀伤
  • 4篇杀伤细胞
  • 4篇自然杀伤细胞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系统
  • 3篇血液系统疾病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树突
  • 3篇肿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机构

  • 10篇山西省肿瘤医...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6篇王江涛
  • 12篇苏丽萍
  • 9篇关涛
  • 6篇赵瑾
  • 4篇马莉
  • 3篇王晶荣
  • 3篇刘小兰
  • 3篇张俊萍
  • 2篇刘小兰
  • 2篇王列样
  • 2篇张宗
  • 2篇韩亚萍
  • 1篇郭晓静
  • 1篇李振华
  • 1篇暴江萍
  • 1篇贾林梓
  • 1篇杨晓玲
  • 1篇毛光华
  • 1篇罗艳虹
  • 1篇白敏

传媒

  • 7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IR2DS1受体对人类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成员KIR2DS1在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NK细胞分选试剂盒富集NK细胞,将分选的N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以作为效应细胞.取初治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新鲜骨髓液,分离后的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法分别检测NK细胞及靶细胞的KIR基因和HLA-Cw;根据KIR2DS1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KIR2DS1阳性NK细胞与KIR2DS1阴性NK细胞;用抗-KIR2DS1抗体封闭NK细胞的KIR2DS1受体,用CCK8比色法检测封闭前后KIR2DS1阳性组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根据HLA-Cw将NK细胞和靶细胞分别分为C1纯合子组(表达HLA-Cw 01、03、07、08、12、14、16)、C2纯合子组(表达HLA-Cw02、04、05、06、15、17、18)和C1/C2杂合子组(既表达C1组的等位基因又表达C2组的等位基因).结果 经过富集后NK细胞的纯度为(91.2±5.94)%;不同效靶比下,KIR2DS1阳性NK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当效靶比为10:1时,KIR2DS1阳性NK细胞组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42.82±6.81)%高于KIR2DS1阴性组(28.61±5.14)%;抗-KIR2DS1封闭后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减弱(t=-3.00,P<0.05);KIR2DS1阳性NK细胞C1纯合子组对靶细胞C2纯合子组的杀伤率(54.39±3.46)%明显高于靶细胞C1组(41.22±3.68)%(t=8.33,P<0.05)和C1/C2组(41.32±5.09)%(t=6.37,P< 0.05).结论 KIR2DS1阳性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力高于KIR2DS1阴性NK细胞,即KIR2DS1可以有效介导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HLA-C1纯合子的KIR2DS1阳性NK细胞对HLA-C2纯合子的靶细胞杀伤作用强.
王静关涛王江涛苏丽萍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时机选择和采集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6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方案,监测外周血及采集物中白细胞计数(WBC)、单个核细胞计数(MNC)及CD34^(+)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采集阈值。结果62例患者共采集136例次,获得MNC(5.66±1.11)×10^(8)/kg,CD34^(+)细胞计数(2.15±1.20)×106/kg。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在应用G-CSF后第4、5天达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与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879,P<0.01),与采集当天外周血WBC及MNC产物中MNC亦具有相关性(均P<0.05)。应用ROC曲线得出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为最佳采集阈值,85.2%符合阈值的患者可以一次采集成功。结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把握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预测采集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的可靠参考指标。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可作为采集阈值。
白敏王列样李振华王江涛关涛刘小兰张宗赵瑾苏丽萍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干细胞采集
Notch信号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神经系统是机体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系统,起源于神经管(nenarl tube)和神经峭,神经管形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vrous system,CNS)(脑和脊髓),神经峭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等。CNS正常...
王江涛
关键词:神经管畸形NOTCH信号通路神经干细胞质粒转染增殖分化
文献传递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HCT)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1]。然而接受HCT治疗的患者由于化学治疗引起的毒性效应和早期移植后并发症而经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引发诸多不适症状[2]。这些不适症状再经历3~4周的无菌病房身体隔离,导致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严重下降。尽管HCT患者经历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郭晓静赵瑾马莉王晶荣王江涛关涛暴江萍杨静苏丽萍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干细胞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2015年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围绕NK细胞,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均有较多新内容.文章将NK细胞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新进展作一介绍,以使大家更好地了解NK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
张曼苏丽萍王江涛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化疗周期、疾病状态、不同方案和患者采集前1天外周血CD34+细胞对CD34+细胞数和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化疗>6个周期与≤6个周期患者间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3)×106/kg比(5.8±2.2)×106/kg;t=5.221,P<0.01],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8%(11/16)比97.8%(45/46);χ2=8.396,P=0.004];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2.2)×106/kg比(4.5±2.8)×106/kg;t=1.302,P=0.198],但男性采集成功率高于女性[97.6%(40/41)比76.2%(16/21)],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017,P=0.025);采集前1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10个/μl患者采集成功率高于<10个/μl患者[97.9%(47/48)比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8,P=0.001);而不同年龄、疾病类型、疾病状态及不同动员方案的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动员前化疗≤6个周期是干细胞采集的有利因素(b=-3.435,P<0.01)。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采集效果与动员前接受的化疗周期数有关,化疗应尽量≤6个周期,达部分缓解及以上时尽早行干细胞动员、采集,并在动员过程中监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在外周血CD34+细胞数>10个/μl时于次日开始采集可能会获得较好的采集效果,从而提高采集成功率。
赵志强王列样刘小兰王江涛关涛张宗罗艳虹苏丽萍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2013年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被引量:1
2013年
在欧洲血液学会(EHA)第18届年会上,与自然杀伤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共17篇,文章将该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自然杀伤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趋势。
王江涛苏丽萍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血液系统疾病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2
2011年
目的:研究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多西他赛+顺铂)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变化,IFN.1水平显著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下降(P〈0.05),IL-2、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CR为78.0%,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0.0%,与单纯化疗组44.0%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俊萍毛光华史天良杨晓玲肖艳张丽彬冯慧晶韩亚萍智婷王江涛贾林梓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大剂量依托泊苷有效动员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造血重建顺利,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VP-16+G-CSF组全部采集成功,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3%(44/60),采集优良率为17%(10/60),且采集物中CD34+细胞计数高于化疗+G-CSF组。结论 大剂量VP-16联合G-CSF方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安全有效的方案。
赵瑾苏丽萍关涛王江涛刘小兰
关键词:淋巴瘤造血干细胞依托泊苷
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APBSCT的60例NHL患者相关资料,其中B-NHL 32例,T-NHL 28例。患者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CD34+细胞数阈值分组,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分析移植物CD34+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ROC确定CD34+细胞数阈值为4.35×10^6/kg。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0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40例)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9.9±1.2)d、(12.5±3.7)d(P=0.031),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9.4±1.7)d、(13.8±2.9)d(P=0.0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0%、55.0%(P=0.024),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57.5%(P=0.016)。B-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1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1例)3年PFS率分别为81.8%和42.9%(P=0.037)。T-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9例)与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9例)3年OS率分别为77.8%和36.8%(P=0.04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移植物CD34+细胞数<4.35×10^6/kg均为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和移植物CD34+细胞数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RR=0.333,95%CI 0.112~0.994,P=0.049;RR=0.190,95%CI 0.047~0.773,P=0.020);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RR=0.095,95%CI 0.011~0.837,P=0.034)。结论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影响NHL患者APBSCT后的造血重建时间及成分血输注,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赵瑾苏丽萍关涛王江涛刘小兰马莉王晶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