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卫峰

作品数:708 被引量:3,62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8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5篇医药卫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0篇动脉
  • 271篇冠状
  • 267篇冠状动脉
  • 201篇心肌
  • 132篇心病
  • 132篇冠心病
  • 116篇介入
  • 112篇梗死
  • 108篇心肌梗死
  • 100篇血管
  • 97篇介入治疗
  • 68篇病变
  • 64篇造影
  • 59篇支架术
  • 59篇梗塞
  • 58篇心肌梗塞
  • 56篇型心
  • 56篇糖尿
  • 55篇动脉内
  • 53篇疗效

机构

  • 67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8篇宁夏医科大学
  • 7篇浙江省台州医...
  • 4篇温州医学院
  • 4篇淄博市中心医...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枣庄市立医院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700篇沈卫峰
  • 269篇张瑞岩
  • 194篇张建盛
  • 166篇张奇
  • 127篇胡健
  • 99篇陆林
  • 93篇杨震坤
  • 92篇张宪
  • 83篇龚兰生
  • 66篇郑爱芳
  • 65篇张大东
  • 54篇沈迎
  • 50篇吕安康
  • 49篇丁风华
  • 42篇孙寅光
  • 39篇陈秋静
  • 30篇蔡煦
  • 29篇倪钧
  • 27篇朱政斌
  • 24篇张奇

传媒

  • 81篇国际心血管病...
  • 54篇介入放射学杂...
  • 51篇上海医学
  • 48篇中华心血管病...
  • 45篇中国介入心脏...
  • 35篇临床心血管病...
  • 3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5篇临床心电学杂...
  • 2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5篇诊断学理论与...
  • 14篇内科理论与实...
  • 12篇中华超声影像...
  • 10篇心脑血管病防...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8篇中国心血管杂...
  • 8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20篇2017
  • 21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15篇2013
  • 18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48篇2009
  • 52篇2008
  • 48篇2007
  • 42篇2006
  • 42篇2005
  • 63篇2004
7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的变化被引量:5
1991年
急性心肌梗塞后常发生左心室局部功能异常,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异常的自发性变化的机理尚未清楚。用电子计算机定量分析超声心动图,可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功能作系统的测定。
沈卫峰崔连群张建盛张宪郑爱芳龚兰生
关键词:心肌梗塞左心室
全文增补中
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展望被引量:8
2003年
沈卫峰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内支架术雷帕霉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血清HMGB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12例、STEMI组4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STEMI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为(10.4±9.3)ng/ml对(2.3±2.3)ng/ml(P<0.001),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MGB1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杨萍陆林陆林朱天奇张奇张瑞岩张奇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迁移率族蛋白1炎症因子
他克莫司致肥厚型心肌病1例被引量:4
2004年
过晶沈卫峰张建盛杨震坤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他克莫司
炎症因子CTRP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血清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将1263例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396)、SA组(n=451)和ACS组(n=416)。再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组(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UA/NSTEM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1水平。结果:ACS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SA组血清CTR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TEMI组血清CTRP1水平显著高于UA/NSTEMI组(P<0.01)。SA亚组分析显示,多支病变组血清CTRP1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1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TRP1可能参与冠心病发病。
孟华陆林陆林张瑞岩张奇陈秋静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
长时间心室颤动除颤成功后早期复发的电生理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整体左室心内膜电生理标测研究长时间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除颤成功后室颤早期复发的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将64极伞状电极经颈动脉逆行植入6只正常比格犬的左室行电生理标测。通过快速电刺激,分别诱发20 s短时间室颤和7 min长时间室颤,随后给予体内双相波除颤。比较不同时间室颤除颤成功后最早激动时间和室颤复发率。利用电生理激动图分析室颤复发时的激动特征。结果 6只动物累计短时间室颤除颤成功24次,无1次室颤复发。7 min长时间室颤除颤成功6次,每次成功除颤后至少1次室颤早期复发,观察时间内累计复发14次,平均每只动物发作2.3±1.9次,与短时间室颤相比,室颤复发率显著升高(P<0.01)。与短时间室颤相比,长时间室颤除颤后最早激动时间显著延长(5 125±3 373 ms vs 322±166 ms,P<0.01)。14次复发室颤前,均有室性早搏。电生理标测提示,10次复发源自间隔部附近的局灶活动。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长时间室颤除颤成功后室颤早期复发十分常见,但未见于短时间室颤,提示长时间室颤本身可致室颤复发,其复发的起始电生理机制可能与局灶兴奋相关。
金奇张凝周建林长坚庞旸辛仰勋潘佳君顾刚沈卫峰吴立群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室颤动除颤
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比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2 4 9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 3~ 7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主要终点 ) ,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次要终点 )。结果  16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2 4 9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在平均 (11 0± 5 7)个月的随访中 ,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 2 %比 9 2 % ,P =0 0 1) ;心绞痛复发率(2 0 %比 5 3% ,P =0 0 0 1)、再入院率 (16 %比 4 7% ,P =0 0 0 1)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15 %比 4 2 % ,P =0 0 0 1)也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缺血严重程度、心肌坏死程度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通过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21例、AMI择期PCI组18例]心肌缺血6h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UA、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血清IMA均升高,为(65.59±32.08)、(93.55±24.23)、(122.78±60.47)、(146.46±40.39)、(145.44±51.87)U/ml,P均<0.05;(2)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是否≥0.1mV将SA、UA组病人分为两组,血清IMA水平分别为:(84.49±17.05)、(147.54±41.51)U/ml,P=0.023;(3)UA组与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分别比较,IA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病人的缺血严重程度,但IMA不是诊断AMI良好指...
张欣曹久妹顾志冬何汝敏沈卫峰
关键词:缺血修饰白蛋白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急性心肌缺血
血清EREG和MGP水平与胸主动脉瘤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去分化平滑肌分泌的表皮调节素(EREG)和基质Gla蛋白(MGP)与胸主动脉瘤(TAA)的关系。方法:采集36例TAA患者血清和36例正常对照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REG和MGP水平,并分析其与胸主动脉病变长度及程度的关系。结果:TAA组血清EREG水平高于对照组,为(70.79±18.00)pg/ml对(33.06±1.34)pg/ml,P=0.045;血清MGP水平低于对照组,为(122.52±6.78)ng/ml对(153.74±8.57)ng/ml,P=0.006;EREG水平与主动脉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AA患者血清EREG水平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正相关,而MGP水平降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吴祁红吕安康陈颖陆林沈卫峰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基质GLA蛋白血管平滑肌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铜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 31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 ,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36例为对照组 (非糖尿病组 ) ,另选择健康对照组 30例 ,测定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铜浓度、体重指数和血脂。结果 糖尿病组血Hcy、Cu ,分别为 (18.8± 3.5 ) μmol L、(2 1.1± 3.8) μmol L ,高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10 .7± 2 .3)、(16 .8± 2 .7) μmol L(P <0 .0 1)和非糖尿病组 ,分别为 (15 .6± 1.9)、(14 .8± 2 .2 ) μmol L(P <0 .0 5 ) ;非糖尿病组Hcy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Cu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Hcy与Cu呈正相关 (P <0 .0 1)。
唐礼江陈晓锋沈卫峰江建军薛迎生陈丽娟杜于茜陈世勇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共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