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沛

作品数:6 被引量:16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面包
  • 2篇面包烘烤品质
  • 2篇烘烤
  • 2篇烘烤品质
  • 1篇代换系
  • 1篇蛋白亚基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冬小麦育种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亚基
  • 1篇育种
  • 1篇熟制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品质指标

机构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毛沛
  • 2篇卢少源
  • 2篇李宗智
  • 1篇庞春明
  • 1篇李杏普
  • 1篇蒋春志
  • 1篇杨武云
  • 1篇路香彩
  • 1篇胡晓蓉
  • 1篇张耀泉
  • 1篇霍艳爽
  • 1篇陈淑琴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包烘烤品质的效应分析被引量:37
1995年
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1642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并测定了上述材料的沉降值指标,同时分析了242份面包小麦品种(系)的多项品质指标.以期探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包烘烤品质指标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Glu-1位点对烘烤品质的效应分二种增况,当5+10亚基存在时以Glu-D1位点的加性效应为主;当5+10亚基不存在时,表现为加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并存,以Glu-B1位点的加性效应和Glu-B1与Glu-D1位点间互作效应占主导地位.(2)就各亚基而言,1A位点2~*>1>Null,1D位点5+10>4+12>2+12,而1B则7>7+8>7+9.
毛沛李宗智卢少源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适宜两熟制种植的早熟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7号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2
1998年
根据遗传学原理,将6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经过组配—选择—再组配—再选择以及辐射等方法,使多个早熟材料的早熟基因以及其它目标性状逐步重组、累加,选育出集早熟、抗寒、高产、优质于一体的冀麦 37号新品种。该品种一般产量为 6 000~7 500 kg/hm^2,与对照相当,高的可超过 9 000 kg/hm^2。熟期较对照早 4~5 d,能为下茬多提供积温 100~130℃。它的育成填补了河北省冀中南两熟制种植区早熟冬小麦品种的空缺。在河北、山东、新疆等省(区)累计推广面积 930 000 hm^2。1995年新疆定名为新冬 20,1996年河北省认定为冀麦 37号。199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淑琴路香彩张耀泉蒋春志毛沛霍艳爽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两熟制
不同Rht基因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利弊分析被引量:12
1999年
利用携 带不同 Rht 矮秆基 因的6 个 冬 小麦 近等 基 因系, 进行 了 两年 试 验,研 究了 不 同矮秆基因 在育种 中的利用 价值。结 果表明: Rht1 和 Rht2 两 个半矮 秆基因显 著提高了 单株( 或 单穗)粒数和 粒重、经 济系数和 倒二叶面 积,较 Rht3 和高秆系 显著降 低了千粒 重; Rht3 矮 秆基因对 单株粒数、单 株产量 和 穗 粒 数 均 有 负 向 作 用, 显 著 提 高 了 千 粒 重 ; Rht1 + Rht2 较 高 秆 系 和 Rht2+ Rht3 系比 较显著 提高了经 济系数 ; Rht2 + Rht3 对产 量构成 因子和经 济系数 均有负向 作用;以上5 种 矮秆基因 型均有 显著的降 秆作用, 但对旗叶 面积和 穗长无影 响。
李杏普毛沛段喜顺庞春明AJ.Worland
关键词:冬小麦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农艺性状
小麦面包烘烤品质指标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242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的面包烘烤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性状群来说,蛋白质质量性状群和粉质仪性状群决定面包烘烤性状群。就性状而言,面包评分主要由沉降值和评价值决定,面包体积主要由籽粒蛋白和粉质仪的面团稳定时间决定。Glu-1品质评分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是可靠的。提高Glu-1评分,即优化亚基组合可以提高面包烘烤品质。
毛沛李宗智卢少源
关键词:小麦面包烘烤品质
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小麦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被引量:15
1997年
将小麦染色单体转育和利用受体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这两个研究程序有机结合,设计出一套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新方法只利用一套单体系统为桥梁材料,就可将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代换到任一个受体品种中,培育成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突破了目前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培育时,受体小麦品种必须首先是单体系的障碍,缩短了一半的研究时间。
杨武云胡晓蓉毛沛
关键词:小麦染色体桥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