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少源

作品数:50 被引量:852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5篇小麦
  • 13篇性状
  • 11篇亚基
  • 10篇蛋白亚基
  • 10篇麦谷蛋白
  • 10篇谷蛋白
  • 9篇冬小麦
  • 9篇麦谷蛋白亚基
  • 9篇谷蛋白亚基
  • 8篇醇溶蛋白
  • 7篇育种
  • 7篇籽粒
  • 5篇冬麦
  • 5篇普通小麦
  • 4篇氮素
  • 4篇冬麦区
  • 4篇种质
  • 4篇种质资源
  • 4篇小麦高分子量
  • 4篇小麦品种

机构

  • 4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张家口农业高...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河北农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8篇卢少源
  • 27篇李宗智
  • 9篇张荣芝
  • 6篇谢令琴
  • 5篇王立秋
  • 5篇郎明林
  • 5篇杨学举
  • 4篇王健
  • 3篇吴同彦
  • 3篇常文锁
  • 3篇阎旭东
  • 3篇张彩英
  • 3篇栗站稳
  • 2篇葛淑俊
  • 2篇王学路
  • 2篇毛沛
  • 2篇荣广哲
  • 2篇张树华
  • 2篇刘桂茹
  • 2篇温树敏

传媒

  • 19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3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北京农业科学
  • 2篇国外农学(麦...
  • 2篇河北农业技术...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全国作物品种...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育种早代粒叶比选择指标初探被引量:8
1994年
以冬小麦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后代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杂交组合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粒叶比与产量之关系,并依此对小麦高产群体粒叶比的选择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中部叶片叶面积与穗粒数相关显著。旗叶叶面积和倒二叶叶面积与千粒重相关显著。群体粒叶比可以较好地反映库源的协调关系,粒叶比与最大叶面积之积的大小可以相对表示产量的高低。较大的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特点。源、库发展协调,穗粒数较多的高粒叶比组合有利于选出高产类型。
谢令琴卢少源
关键词:小麦杂交群体粒叶比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试验采用Hayman方法,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农2552’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是理想的早熟亲本;‘I4’穗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理想的多穗型亲本;‘兰考906’、‘河农95156’是理想的大穗多小穗亲本。组合河农2552×兰考906,I4×河农95156和I4×兰考906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本研究中‘河农2552’和‘I4’作母本,‘兰考906’和‘河农95156’作父本,有利于双亲优势性状的聚合,从中选出超高产品种。
吴同彦杨亮谢令琴张晓芳张树华卢少源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配合力
特早熟高产多抗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河农326
2000年
谢令琴赵建军常文锁张树华吴同彦卢少源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杂种后代的品质差异被引量:14
1999年
利用2个小麦单交组合的F2群体,研究了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几个品质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上述品质性状的变异与亚基的品质评分值不相一致。Zeleny沉降值与亚基评分值相一致,且经方差分析,不同亚基的沉降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杨学举卢少源张荣芝张彩英荣广哲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杂种后代
小麦籽粒干重和氮素积累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本文对不同品种和组合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干物质及N 素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而籽粒N 素百分含量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源(最大粒草干重)、流(灌浆速率)、库(最大籽粒体积)均制约着粒重大小,而灌浆持续期的长短对粒重影响不大;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是整个灌浆期中的一段高峰期天数(干物重日积量从大于1mg·粒^(-1)·d^(-1)起到小于1mg·粒^(-1)·d^(-1)止所经历的天数)。在N 素百分含量“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高蛋白品种在开花初期蛋白含量虽不太高,但在灌浆加速阶段下降较少,后期回升快,整个过程变化平缓,C/N比值比较平稳。而低蛋白品种N 素含量中期下降多,后期回升慢,C/N 比值波动较大。
王立秋卢少源李宗智
关键词:小麦籽粒干物质氮素
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以1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及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主要受粒重所制约,其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蛋白质产量主要由籽粒产量所决定。花前和花后积氮量对蛋白含量均起重要作用,高蛋白基因型的氮运转分配效率并不一定高。蛋白质产量和成熟期总氮量可作为高产、优质的选育指标。
王立秋卢少源李宗智
关键词:小麦通径分析
中国北方冬麦区主栽品种醇溶蛋白组成的遗传演变分析被引量:44
2001年
用改良的 p H3.2 A- PAGE技术分析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建国后不同时期的 5 1个主栽品种和 2 1个骨干亲本的醇溶蛋白组成及其遗传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供试主栽品种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变异类型 ,是今后小麦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材料共分离出 72种醇溶蛋白组分 ,供试主栽品种含有其全部组分 ,其单品种谱带数目在 2 1~ 4 1之间 ,品种间各类蛋白组分变异系数在 10 .5 2 %~ 4 1.35 %之间 ,ω、γ、β和 α区分别分离出 30 ,15 ,16,11条醇溶蛋白谱带 ,表明 Gli- 1位点具有更广泛的等位变异 ;不同时期主栽品种的谱带总数呈逐代增加的趋势 ,但表现为 195 0′s~ 1960′s和 1980′s~ 1990′s两个较大的跨度。谱带总体水平的提高 ,弱带和ω区的谱带增加贡献最大 ,谱带染色强度权重值 (WBD)相对变化较小。各年代主体品种逐步以高谱带水平的品种替代低谱带水平的品种 ,从 195 0′s以 型(BN <2 5 )品种占主导地位 ,逐步演化到 1990′s以 型 (BN≥ 35 )品种占主导地位 ;单谱带分析发现 ,对产量性状有利的谱带在品种演变中一般呈增的趋势 ,而对加工品质性状有利的谱带在品种演变中一般呈减的趋势 ,或出现频率很低 ,说明表型选择对醇溶蛋白演变起了相对重要的作用 ,这也解释了我国当前多数推广品种品质欠佳的部?
郎明林卢少源张荣芝
关键词: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A-PAGE
超高产小麦育种的探讨被引量:16
2007年
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 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小麦,多穗型和大穗多小穗型结合的中间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保持适宜的群体、提高穗部表现可能是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对育种方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杨亮卢少源刘桂茹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育种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与面包烘焙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1
1999年
利用38个小麦种质材料,研究了小麦蛋白质组分与面包烘焙品质性状的关系。发现清蛋白或球蛋白与主要面包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其中清蛋白含量与Zeleny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或谷蛋白与面包品质性状呈正相关,谷蛋白与烘焙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利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不同蛋白组分对面包加工品质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据此提出改良面包加工品质及协调营养品质和面包加工品质的途径。
杨学举卢少源张荣芝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组分面包烘焙品质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13
1994年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份供试材料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发现65种HMW亚基组成,其中53种为常见型,12种为罕见型.国外品种的亚基组合数多于国内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又多于国内地方品种.作者还发现了部分罕见亚基,即由ClU-D1编码的亚基2.2+12,2+10,12以及前人未曾发现的3个亚基.研究了HMW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对10个性状(泽伦尼沉降值,粉质图评价值,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软化度,面粉吸水率,干、湿面筋含量)在亚基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对7个性状(出粉率,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穗粒数,穗长,粒重和株高)在亚基组成间无显著差异.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我国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与优质有关的亚基5+10或1,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根据较多的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更符合实际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
赵和卢少源李宗智
关键词:小麦麦谷蛋白农艺性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