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庆余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麻醉
  • 3篇异氟醚
  • 3篇异氟烷
  • 3篇神经元
  • 3篇海马
  • 3篇发育期
  • 3篇氟烷
  • 3篇大鼠海马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信号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手术
  • 2篇米诺环素
  • 2篇环素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11篇施庆余
  • 9篇罗爱林
  • 4篇李世勇
  • 2篇赵以林
  • 2篇金小高
  • 2篇谭蕾
  • 2篇罗辉宇
  • 2篇王金韬
  • 1篇严敏
  • 1篇冯燕
  • 1篇章任兵
  • 1篇刘忠民
  • 1篇蒲朝霞
  • 1篇何伟
  • 1篇刘先宝
  • 1篇王建安
  • 1篇蒋焕伟
  • 1篇李安学
  • 1篇余念恩
  • 1篇张杰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淋巴细胞的分选与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淋巴细胞效果。方法取10只正常Lewis大鼠(对照组)和10只降植烷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实验组),取静脉血通过ELISA检测类风湿因子(RF),取脾细胞检测B细胞的数量和类风湿特异性B细胞的数量,通过免疫磁珠分选出特异性B细胞,将获得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效率。结果对照组RF的OD值比值为0.92±0.21,实验组为3.14±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细胞的数量为(3.26±0.91)×108,RF特异性B细胞为(1.52±1.21)×107,实验组B细胞的数量为(3.14±0.36)×108,RF特异性B细胞为(6.63±0.96)×107,实验组RF特异性B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磁珠分选效率为95%。结论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法能够获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细胞。
罗辉宇罗爱林蒋焕伟施庆余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免疫磁珠
米诺环素对异氟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异氟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皮层,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神经元在37℃空气处理6 h,异氟醚麻醉组(A组)神经元在37℃下用1.5%异氟醚处理6 h,米诺环素1μmol/L组(M1组)和米诺环素10μmol/L组(M2组)神经元分别在异氟醚处理10 min前加入米诺环素1μmol/L、10μmol/L。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四组神经元形态,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MTT法检测神经元活性。结果 A组神经元胞体肿胀、变形且与M1组神经元形态接近;M2组神经元形态改变不明显且与C组相近。MTT结果显示,与C组、M2组相比,A组、M1组神经元活性显著降低(P<0.05),凋亡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5)。结论米诺环素能减轻异氟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神经元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施庆余罗爱林李世勇赵以林
关键词:米诺环素异氟醚神经毒性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1d龄SD大鼠海马神经元5d,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6孔。K组在终浓度为1000μmol/L氯胺酮的Neurobasel培养液中孵育3h,C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共染法检测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神经元ser-133位点磷酸化的CREB(pCREB)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半定量测定CREB下游基因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mRNA和抑凋亡基因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K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CREB、BDNF mRNA及Bcl-2mRNA的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CREB磷酸化,下调BDNF及Bcl-2表达,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谭蕾罗爱林王金韬罗辉宇施庆余
关键词:氯胺酮海马神经元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
背景:异氟烷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之一,自1982年问世以来已经在临床使用了将近20年时间。异氟烷适用于包括婴幼儿在内的各年龄段的手术患者,应用范围广泛。但是,自1999年首先发现NMDA 受体阻断剂能引起发育...
施庆余
关键词:异氟烷发育期神经毒性米诺环素吸入麻醉药
异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元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元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明确两者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A组)。A组大鼠在35℃恒温下1.5%异氟烷麻醉6 h,C组自主吸入空气6 h。每组取3只大鼠,行动脉血气分析。每组各另取3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层activeCaspase-3阳性神经元,计算阳性率。其余大鼠继续饲养至出生后60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NeuN表达,比较两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密度。结果两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皮层active 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C组(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在寻台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密度相当。结论 1.5%异氟烷麻醉6 h能诱导发育期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增加,但是对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没有影响。
施庆余李世勇罗爱林
关键词:异氟烷细胞凋亡发育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MEK-ERK与NF-κB信号途径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EK-ERK)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的变化,探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过程中信号途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2只雌性SD大鼠(体重150~200g)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NI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术前3d、术后即刻、术后1、3、5、7、9、11d测定大鼠对机械刺激产生缩腿反应的次数。术后11d测定缩腿反应的次数后,每组取3只大鼠用于灌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ME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p-ERK)、NF-κB的表达。另3只大鼠断头处死后分离L4~6脊髓,提取大鼠脊髓的蛋白质,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MEK、p-ERK、NF-κB表达。结果SNI组p-MEK、p-ERK、NF-κB表达高于C组(P<0.05)。MEK表达于胞浆,p-MEK表达于细胞核;p-ERK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MEK-ERK信号途径被激活,脊髓背角深层神经元的NF-κB处于激活状态。
金小高施庆余罗爱林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核转录因子ΚB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的麻醉管理
2015年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是新近开展的经导管心脏瓣膜植入和修复术的一种,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高龄、外科手术高危或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我院从2013年开始至今已完成11例,现将1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做一回顾性总结,以期提高此类手术的麻醉管理水平。一。
何伟施庆余刘先宝蒲朝霞冯燕王建安严敏
关键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二尖瓣修复术导管手术禁忌证置换术
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7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I组).I组大鼠吸入1.5%异氟烷麻醉6 h,C组吸入空气.I组于麻醉前(T0,基础状态)、麻醉2 h(T1)、4 h(T2)、6 h(T3)、麻醉停止后4 h(L)、6 h(T5)、12 h(T6)、24 h(T7)时,C组在对应时点各取4只大鼠,测定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各时点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组海马T1~5 时IL-1βmRNA表达上调,T2,3 时IL-6 mRNA表达上调,T1~6时TNF-α mRNA表达上调(P< 0.05).结论 1.5%异氟烷麻醉可短暂上调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
施庆余罗爱林李世勇
关键词:异氟醚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
新斯的明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评价新斯的明鞘内给药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月龄1月,体重200~250g,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5d行鞘内置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SNI大鼠40只,恢复2d后行鞘内给药。随机分为4组(n=10):SNI组、新斯的明组(N组)、阿托品+新斯的明组(A+N组)和美加明+新斯的明组(M+N组)。SN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ul,N组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ug,A+N组和M+N组分别于鞘内注射阿托品10ug或美加明10ug后5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Lg。分别于造模前2d(基础状态)、造模后即刻(T1)、1d(T1)、3d(T3)、5d(T4)、新斯的明给药前即刻(L)、给药后15min(L)、30min(T7)、45min(B)、60min(Tq)时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机械痛闽,并确定给药后机械痛阈最高点,在机械痛阈最高点时另取5只大鼠麻醉后取脊髓,镜下计数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结果与SNI组比较,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T6时达峰值,A+N组和M+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N组和A+N组术侧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5),M+N组术侧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A+N组和M+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降低(P〈0.05)。结论新斯的明鞘内给药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其机制与激活N胆碱能受体有关。
李安学罗爱林施庆余刘忠民章任兵余念恩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痛
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组(G组)。C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毕(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T6)采集颈内静脉血,T1~T3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乳酸、渗透压],于T1~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浓度,监测T1~T3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脑水肿的人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毕MBP、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DO2I增加,术毕以及术后6h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6h血S100-β浓度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脑水肿发生。结论 GDT有利于改善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张杰施庆余罗爱林
关键词:补液疗法胶质瘤外科手术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