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爱东

作品数:166 被引量:1,859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4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8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多酚
  • 21篇食品
  • 19篇苹果多酚
  • 15篇蓝莓
  • 12篇抗氧化
  • 9篇色谱
  • 9篇麦胚
  • 9篇花青素
  • 9篇活性
  • 8篇杀菌
  • 8篇小麦胚
  • 8篇小麦胚芽
  • 8篇黄粉虫
  • 8篇纯化
  • 7篇黄酮
  • 6篇抑菌
  • 6篇蓝莓汁
  • 6篇果汁
  • 5篇相色谱
  • 5篇教学

机构

  • 100篇北京林业大学
  • 43篇中国农业大学
  • 41篇山东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北京农业职业...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济南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山东省果树研...
  • 2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管...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166篇孙爱东
  • 35篇葛毅强
  • 34篇蔡同一
  • 16篇倪元颖
  • 16篇陈健
  • 14篇陶晓赟
  • 13篇胡晓丹
  • 12篇高雪娟
  • 12篇孙红男
  • 11篇王文亮
  • 11篇朱月
  • 10篇李路宁
  • 9篇金莹
  • 8篇孙建霞
  • 8篇张德权
  • 7篇阎红
  • 7篇张师
  • 6篇王姗姗
  • 6篇于宁
  • 6篇张欣

传媒

  • 30篇食品工业科技
  • 17篇食品与发酵工...
  • 15篇中国食物与营...
  • 11篇食品科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教育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中国现代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E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6
1999年
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维生素E的由来,类型、结构及理化性质,概述了维生素E的生理机能。综述了维生素E的提取、制备工艺及其新进展,并对维生素E的研究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
关键词:维生素E理化性质生理功能
杨树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克隆及反义表达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验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在杨树上的功能,明确DFR对抗病物质儿茶素合成的影响,利用抗病基因防治树木溃疡病提供候选基因。以接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后6 d的一年生中林46杨树苗干的树皮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DFR基因的ORF序列,并构建DFR的反义表达载体anti-p BI121-DFR。采用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84K杨,获得了转反义DFR基因的84K杨4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儿茶素质量分数,结果显示,4株转反义DFR株其内源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97、2.4、1.6和0.87 ng/g,与84K野生型植株中儿茶素质量分数(8.9 ng/g)相比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DFR基因参与了杨树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该基因与儿茶素的合成有关。
左涛赵树堂卢孟柱孙爱东王延伟贺伟
关键词:类黄酮反义表达载体儿茶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苏叶花色素苷的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一种分离紫苏叶花色素苷的有效方法。方法:冻干紫苏叶用1%HCl提取,然后用XAD-7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再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花色素苷,其结构用1H和13C-NMR进行确认。结果:采用正丁醇-叔丁基甲醚-乙腈-水(2∶2∶1∶5+0.1%TFA)为两相溶剂系统,在流速为3.0 mL/min,转速为800 r/min时,1.0 g紫苏叶花色素苷XAD-7洗脱物经过高速逆流色谱一次分离可得到10.1 mg丙二酰基紫苏宁和8.6 mg紫苏宁,纯度分别为96.7%和97.5%。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快速制备紫苏叶花色素苷的有效手段。
胡晓丹孙爱东张德权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紫苏花色素苷
蓝莓花青素的酰化及其抗氧化性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以三乙酰没食子酰氯作为酰基化剂,对蓝莓花青素提取物进行酰基化反应,制得酰基化蓝莓花青素产物没食子酸酰化花青素(GAA)。薄层色谱追踪反应进程、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保证酰化剂合成纯度。对原花青素提取物、酰化中间产物和酰化花青素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对比三者谱图,证实了酰基化实验的成功,并利用HPLC测定了酰化度。分别通过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卵磷脂脂质体法测定了酰化花色苷对于清除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和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酰化花色苷对于以上3实验的IC50分别为26.8、17.5、171.7μg/mL;相比较,原蓝莓花青素为39.8、27.0、219.7μg/mL;抗坏血酸为45.1、51.2、1084.8μg/mL。实验表明没食子酸酰化花青素方法切实可行,产物没食子酸酰化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得到提升。
李路宁陈威赵立仪孙爱东
关键词:蓝莓花青素没食子酸抗氧化
依托国家理科基地 建设特色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开设具有森林生物学特色的实验课程;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思路,开阔本科生的学术视野等举措,成功构建了"1(3)+2"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基础教学资源数据库、显微互动网络教学系统和实验管理系统。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效果优良,教学成果丰硕,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在农林院校发挥了显著的辐射示范作用。
马超孙爱东郑彩霞张柏林
关键词:实践教学生物学理科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种蓝莓果中儿茶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莓果中儿茶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提取方法具体为:在0~4℃的条件下,将蓝莓果按料液比为1:1~4的比例加入弱酸性缓冲液中,制成均匀浆质;然后再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即得蓝莓果儿茶酚氧化酶提取液;其中,所...
孙爱东韦玉龙于宁朱月甘芝霖郝静怡史君彦甲承立
文献传递
基于转录组研究MPEF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机理被引量:2
2019年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测序结果表明,MPEF组和对照组差异变化显著的基因共794个,其中上调基因361个,下调基因433个;在MPEF作用下,半胱天冬蛋白酶活性、丙酮酸转运等显著上调,而核苷酸代谢、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质转录翻译、RNA聚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跨膜运输调节、维生素代谢等显著下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得到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毕赤酵母体内细胞结构的破坏、基因损伤、蛋白质合成和功能受限以及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MPEF处理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朱宁于宁朱月韦玉龙张嘉颖孙爱东
关键词:毕赤酵母转录组
一种纯天然紫甘薯冲调粉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天然紫甘薯冲调粉的配方及制作方法,涉及紫甘薯深加工领域。本发明通过添加小米、燕麦改善粉剂的冲调性,使粉剂冲泡后的成糊效果增强,解决了紫甘薯全粉冲泡后的分层现象;通过添加天然鲜橙粉和炒制后的花生粉调整香味...
孙玉清罗红霞孙爱东段丽丽汪长钢
文献传递
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3
1999年
本文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作为抗氧化剂;在0~95mg/L之间,随着天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也增高,其抗氧化效果愈好。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
关键词:天然维生素E食用油抗氧化剂
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作为抗氧化剂;在0~95mg/L之间,随着天维生...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
关键词:天然维生素E食用油叔丁基羟基茴香醚添加剂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