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婷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炎症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镇痛
  • 2篇镇痛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灌注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2篇肝叶
  • 2篇肝叶切除
  • 2篇肝叶切除术
  • 1篇炎症细胞
  • 1篇炎症细胞因子
  • 1篇异丙酚
  • 1篇异丙酚麻醉
  • 1篇引导插管
  • 1篇硬膜外分娩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刘芳婷
  • 5篇任波
  • 5篇董刚
  • 4篇袁红斌
  • 4篇郭晓东
  • 3篇徐晨
  • 2篇刘霞
  • 2篇刘树红
  • 2篇毕振华
  • 2篇章方莉
  • 1篇陈前波
  • 1篇李向南
  • 1篇金晓菲
  • 1篇刘振文
  • 1篇马苗
  • 1篇吴红
  • 1篇向正华
  • 1篇毕京峰
  • 1篇李建
  • 1篇陈成雯

传媒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发光管芯引导插管在感染手术气道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和评估发光管芯在感染手术患者麻醉常规气管内插管和预测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适用性与安全性,并比较改变光棒前端弯曲角度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ASA I~Ⅲ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正常气道120例,可顺利气管插管,120例患者按照插管时弯曲光棒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困难气道插管患者分为C组(90°)。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测量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6.6%和81.2%,时间分别为(12.3±3.8)s、(13.2±4.1)s和(18.2±5.5)s,三组各自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而且改变光棒前端角度的A组插管时间均较B、C组短,发现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为(34±4)cm。结论:在感染手术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发光管芯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对患者的循环影响低且术后并发症少,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医务人员与传染性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机率。
任波马苗郭晓东刘芳婷董刚刘霞景海娟金晓菲徐晨
关键词:气管插管困难气道
氢分子对H_2O_2体外诱导氧化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证明氢分子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大鼠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纯化培养7d后的大鼠脊髓神经元分为4组:(1)常规培养液(NM)对照组:以NM培养;(2)富氢培养液(HM)组:以HM培养;(3)NM+H2O2组:以NM培养2h后,加入100μmol/L H2O2和15μmol/L FeCl2继续培养;(4)HM+H2O2组:以HM培养2h后,加入100μmol/L H2O2和15μmol/L FeCl2继续培养。各组处理后每6h更换各自培养液及氧化剂,在12h后停止处理并检测神经元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水平、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糖元合成激酶3β(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M相比,HM可降低H2O2氧化损伤后神经元胞内ROS尤其是羟自由基(HO·)的生成(P<0.01),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下调caspase-3的表达(P<0.01),促进GSK-3β的磷酸化(P<0.01)。结论氢分子对H2O2氧化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与降低神经元胞内ROS尤其是HO·的生成、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和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促进GSK-3β的磷酸化利于神经元生长有关。
刘芳婷李建李向南徐盛眀向正华袁红斌
关键词:活性氧神经元
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对实质脏器创伤外科止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CS/KGM)复合膜对实质脏器创伤止血的效果。方法:制备1:1配比的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膜,比较其与对照组在兔肝脏、脾脏断面止血效果,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评价复合膜的止血作用。结果:魔芋葡甘露聚糖KGM与壳聚糖CS按1:1的比例制成的复合膜用于肝、脾脏外科损伤,无论在止血时间还是出血量,与云南白药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普通医用纱布的疗效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KGM复合膜能有效地防止肝、脾脏外伤出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任波毕京峰刘芳婷董刚徐晨毕振华王兆海吴红
关键词: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肝脏脾脏止血敷料
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9例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IL-10、TNF-α水平均较肝门阻断前明显增加,实验组患者ALT、AST、IL-1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IL-10、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肝门阻断前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应用于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肝功能的损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生成,这可能是其保护肝功能的机制之一。
任波郭晓东刘树红章方莉刘芳婷董刚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
硬膜外联用新斯的明用于分娩镇痛的meta分析
2012年
目的评价硬膜外联用新斯的明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1年9月,收集硬膜外联用新斯的明用于分娩镇痛与单纯使用局麻药和(或)阿片类药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连续变量以均数差(MD)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析统计量;对二分类变量以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分析统计量。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2篇英文,2篇中文,包括28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硬膜外联用新斯的明与单纯使用局麻药和(或)阿片类药相比,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1~2μg/kg或250μg):MD=-1.45,95%CI(-2.84,-0.07),P=0.04;中等剂量组(4μg/kg或500μg):MD=-2.35,95%CI(-3.69,-1.02),P=0.000 6;高剂量组(6~7μg/kg或750μg):MD=-21,95%CI(-36.31,-5.69),P=0.007];而在产程、剖宫产率或器械助产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胎儿Apgar评分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联用新斯的明与单纯使用局麻药和(或)阿片类药物相比较,可增强分娩镇痛的效果,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陈成雯陈前波欧阳青刘芳婷袁红斌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产科镇痛META分析
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术前常规麻醉手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进行预先镇痛。结果:研究组患者复苏阶段躁动评分先提升后下降,以T3时最高,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逐渐下降,T1为高峰。两组比较,研究组在各时间点的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有利于全麻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躁动稳定,减少中枢神经兴奋,从而减少并发症等,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于临床用药推广。
任波郭晓东刘树红章方莉刘芳婷董刚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肝叶切除术
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付英勇徐学芹杨微付崇勇刘芳婷袁红斌
关键词:分娩镇痛剖宫产麻醉硬膜外镇痛麻醉失败
不同灌注方法对原位肝移植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应用于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灌注法对新肝期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B组(30例)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内环境的改变等情况。结果:①分别在新肝开放即刻、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楔压、心率变化程度及心脏指数,A组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别于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A组低于B组(P<0.01);③观察开放时两组患者的最低温度,A组高于B组(P<0.01);④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中,采取逆灌注方法可减少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两种灌注方式均需要加强对血流动力学、体温、酸碱平衡的监测与调整,做到针对性的麻醉管理。
董刚任波郭晓东徐晨刘芳婷李晶刘霞毕振华刘振文
关键词:麻醉灌注方法
CCL5引发的新思考: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致病因子?被引量:1
201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机制极其复杂,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做了很多研究,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仍存在疑问。CCL5属于CC亚家族趋化因子,病理状态下对炎症反应的异常调节可诱发或加剧多种疾病。许多研究提示CC亚家族趋化因子CCL5或与病理性疼痛相关,在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潜在的功能,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通过综述CCL5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与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探讨CCL5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致病因子的可能性。
刘芳婷袁红斌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