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忠銮
- 作品数:22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华支睾吸虫mGST新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英文)
- 2005年
- 目的扩增华支睾吸虫一个微粒体谷胱甘肽转移酶( mGST)新基因,明确是否存在内含子,并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方法用PCR方法分别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和基因组DNA中扩增mGST基因并测序,将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 ,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按照Ni-NTA agarose说明书纯化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TLC分析。结果mGST基因全长486 bp ,没有内含子,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mGST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为24 ku。重组蛋白达细菌总蛋白质的11 %,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为83 %。结论mGST基因没有内含子,在大肠埃希菌中能有效表达,得到了纯化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伍忠銮吴德吴忠道徐劲余新炳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克隆基因表达纯化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己糖激酶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
- 2004年
- 目的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比较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和人之间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H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 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K基因,大小为1 482 bp,编码49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株完全相同,与K1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人的4型HK的同源性只有23.2%~26.6%.结论获得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H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恶性疟原虫的HK在不同的分离株间高度保守,但与人的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
- 伍忠銮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陈守义李宝华
- 关键词:疟原虫己糖激酶克隆
- 一种华支睾吸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华支睾吸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包括:ELISA反应板、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底物A液、底物B液、样品稀释液、浓缩洗涤液和终止液,所述ELISA反应板上包被有华支睾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2,...
- 余新炳徐劲邓传欢胡旭初吴英松董志宁伍忠銮胡慧霞赵俊红梁炽李来庆王征
- 文献传递
- 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嘌呤核酸磷酸化酶(PNP)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 <正> 根据恶性疟原虫FCB株嘌呤核酸磷酸化酶(PNP)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分别引入EcoRⅠ和XhoⅠ内切酶位点,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U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PNP基因。纯化后扩增产物用Ec...
- 李宝华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陈守义伍忠銮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克隆
- 文献传递
- 华支睾吸虫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克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一个新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新基因CsGST1,对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将CsGST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用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扩增出642 bp的CsGSTl,序列分析显示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GST的同源性最高(88%),并具有GST N-末端和C-末端的保守功能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sGST1,SDS-PAGE显示CsGST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pET-30a(+)-CsGST1的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CsGST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 伍忠銮余新炳吴德徐劲吴忠道胡旭初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克隆
- 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综述了疟疾的现状、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 伍忠銮吴忠道余新炳
- 关键词:疟疾恶性疟原虫基因组
- 胞外ATP对VK2/E6E7细胞胞内pH的影响
- 2008年
-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采用pH依赖的荧光探针Snarf-4F测量细胞胞内pH(pHi)方法,发现胞外ATP能剂量依赖(10—1000μmol/L)地降低人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细胞pHi。当胞外加入200μmol/L ATP时,能快速地使VK2/E6E7细胞pHi降低,此降低的pHi在洗脱ATP后可迅速恢复。这些结果表明胞外ATP能引起VK2/E6E7细胞胞内酸化。
- 伍忠銮左武麟盛雪婷李琳刘叔文姜世勃周文良
- 关键词:ATP
- 寄生原虫蛋白激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 2003年
- 寄生原虫的蛋白激酶是潜在的药物靶标 ,本文综述了它的分类、鉴定方法。
- 伍忠銮吴忠道余新炳
- 关键词:寄生原虫蛋白激酶药物靶标
- p38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被引量:4
- 2009年
- 为探讨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在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附睾上皮细胞的体外感染模型,采用信号通路阻断剂、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附睾上皮细胞的宿主防御。结果表明,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诱导产生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NF-κB和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BAY11-7082和SB203580能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p38和IκB-α均被磷酸化,BAY11-7082和SB203580能分别抑制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p38和IκBα的磷酸化。表明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S.aureus感染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 赵云涛郭景慧陈璇伍忠銮周文良
- 关键词:炎症反应P38NF-ΚB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K、PK和PRS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 <正> 为了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S)的编码基因,构建它们的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明确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及人之间的差异。根据...
- 伍忠銮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陈守义李宝华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克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