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病毒
  • 7篇登革2型病毒
  • 6篇登革病毒
  • 6篇基因
  • 5篇登革热
  • 4篇登革热病毒
  • 4篇全序列
  • 4篇克隆
  • 4篇基因组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免疫
  • 3篇抗-HEV
  • 3篇抗体
  • 3篇基因组全序列
  • 3篇HEV
  • 2篇登革3型病毒
  • 2篇全长CDNA...
  • 2篇重链
  • 2篇重链可变区

机构

  • 20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1篇耿丽卿
  • 17篇于曼
  • 17篇秦鄂德
  • 15篇杨佩英
  • 15篇赵卫
  • 14篇胡志君
  • 12篇苑锡同
  • 10篇范宝昌
  • 8篇王鹏程
  • 6篇李晓萸
  • 6篇陈水平
  • 3篇杨敬
  • 3篇赵月峨
  • 2篇黄如统
  • 2篇李德荣
  • 1篇丰田哲也
  • 1篇胡红星
  • 1篇陈娟
  • 1篇许晨
  • 1篇徐可

传媒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第五届全国病...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2
  • 10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HEV单克隆抗体用于四种HEV株的免疫电镜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改进的免疫电镜技术,对不同戊型肝炎病毒株(87A,G-93-2,G93-4和F86)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用本实验室制备的抗-HEV(87A株)单克隆抗体(mAb),与2BS细胞培养,并加入经PEG沉淀浓集的病毒悬液温育后制样。结果可见:国内不同流行区分离的暴发和散发的3株HEV颗粒呈聚集状态,毒粒有空心、实心两种形态,直径25nm~36nm,平均30.6nm。病毒的形态大小及聚集态势与戊肝患者粪便悬液及实验感染猴标本所见十分相近;免疫电镜的结果与mAb所做的微量中和及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相一致,也与多克隆抗体(pAb)的研究结果可比较。此方法简便实用,适合滴度低或纯化有困难的病毒形态学研究。
李晓萸耿丽卿刘敏霞苑锡同黄如统李德荣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电镜
登革2型病毒43株NS1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本文将我国登革2型病毒43病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片段在E.Coli中进行了高效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
胡志君赵卫杨敬杨佩英秦鄂德陈娟范宝昌耿丽卿于曼
关键词:登革病毒登革出血热非结构蛋白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新分离的无乳鼠神经毒力的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测定对乳鼠不致病登革 2型病毒福建株 (DEN2 FJ11)全基因组序列 ,探讨其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和 5′、3′端RACE方法测定病毒基因组的全序列 ,并运用DNASTAR软件的Clustal法将该毒株的序列与其它 6株登革 2型病毒进行比较 ,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 DEN2 FJ11株基因组全长 10 72 3个核苷酸 ,含有 1个单一的读码框架 ,编码 3391个氨基酸。 5′、3′端非编码区 (NCR)长度分别为 96和 45 4个核苷酸。DEN2 FJ11与同时分离的对乳鼠致病的FJ10株之间共有 32个核苷酸不同及 13个氨基酸的变化 ,其中 8个氨基酸是其极性或电荷的改变。 3′端非编码区 134位的单个核苷酸变化导致其二级结构改变。DEN2 FJ11与FJ10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9.7%和 99.6 %,这 2株病毒与印度尼西亚株亲缘关系最近 ,同为Ⅳ基因型。结论 DEN2 FJ11株基因组与FJ10株及其它登革 2型病毒株类似。位于病毒编码区的 8个氨基酸差异及 3′端非编码区 134位的核苷酸可能与病毒的乳鼠神经毒力有关。
于曼赵月峨胡志君苑锡同耿丽卿赵卫范宝昌王鹏程陈水平段鸿元杨佩英秦鄂德
关键词:全基因组登革热
长链RT-PCR扩增我国登革2型病毒5′半分子被引量:1
2000年
范宝昌赵卫胡志君杨佩英秦鄂德于曼耿丽卿苑锡同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
我国登革1型病毒广州株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对引起 1980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登革 1型病毒 (GZ/ 80 )株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 ,为进一步了解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分子水平探讨登革病毒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广州登革热流行期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GZ/ 80株病毒感染乳鼠 ,取鼠脑制备病毒RNA。对基因组编码区分段进行RT PCR扩增 ,非编码区采用RACE法进行cDNA扩增。然后将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 ,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GZ/ 80株基因组全长 10 735nt,5′和 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4nt和 4 65nt;基因组单一的读码框架长度为 10 176nt,编码 3392个氨基酸。与登革 1型病毒 160 0 7株、WestPac74株、新加坡S2 75 / 90株和FGA/ 89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4 % ,93% ,95 %和 91%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8.0 % ,97.9% ,97.9%和 97.1%。结论 :GZ/ 80株基因组大小及结构与已知的登革 1型病毒其他地区分离株一致。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 ,GZ/ 80株属于第Ⅱ基因型 ,与台湾 87株、88株和泰国 80株为同一基因型。
李晓萸耿丽卿苑锡同于曼胡志君赵卫赵月峨杨佩英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基因组
1999年新分离的登革病毒福建株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结构特征
2001年
目的 :测定和分析我国登革 2型病毒福建株 (FJ 11)基因组非编码区 (NCR)序列 ,为探讨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从登革 2型病毒感染的C6/36细胞中提取总RNA ,采用RACE法扩增病毒基因组 5′和 3′端片段 ,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 ,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利用RNAdraw软件对非编码区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与结论 :我国登革 2型病毒FJ 11株基因组 5′和 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96nt和 4 5 4nt,具有黄病毒共有的保守序列和二级结构。与登革 2型病毒美洲基因型比较显示 ,5′NCR第 69位核苷酸的改变对其二级结构有影响 ;3′NCR端约 70nt能形成相同的保守结构 ,而前 380nt呈现多处核苷酸的差异而导致两者预测的二级结构差别较大 。
胡志君赵卫于曼范宝昌耿丽卿赵月峨秦鄂德杨佩英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结构特征
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克隆定点诱变的OL-PCR方法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对带有登革 2型病毒 (DEN 2 )全长cDNA的质粒pDVWS5 0 1上E6 2、E2 0 3位点进行定点诱变。方法 设计 4对点诱变引物 ,运用OL PCR(overlapPCR)法 ,扩增出分别在E6 2或E2 0 3位带有点突变的 2条DNA片段 ,克隆至T载体 ,获T TB6 2、T TB2 0 3两个克隆。将T TB6 2用ClaⅠ和SphⅠ分别酶切 ,T TB2 0 3用SphⅠ +NheⅠ酶切后 ,用T4连接酶分别连接至pDVWS5 0 1,获重组质粒TB6 2和TB2 0 3。对TB6 2和TB2 0 3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成功得到分别在E6 2、E2 0 3位带有点突变的TB6 2、TB2 0 3克隆。结论 OL
赵卫胡志君杨佩英秦鄂德于曼陈水平王鹏程耿丽卿范宝昌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CDNA克隆定点诱变登革热病毒
我国登革3型病毒广西株基因组非编码区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 (RACE) ,获得我国登革 3型病毒株基因组的包括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扩增片段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长度分别为 710bp和 470bp。序列分析表明 ,与登革 3型病毒菲律宾株 (H87株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99%。进化树分析提示 ,该株病毒属于登革 3型病毒Ⅰ亚型。基因组的 5′和 3′端可能含有较强的二级结构域。
苑锡同李晓萸耿丽卿于曼陈水平范宝昌秦鄂德
关键词:RACE登革3型病毒CDNA非编码区
我国登革 4型病毒 B5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英文)被引量:5
2001年
对我国登革 4型病毒 B5株 (D4- B5)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为研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研制新型登革疫苗奠定基础 .根据登革 4型病毒 81 4669株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通过 RT- PCR扩增出 D4- B5株不同长度的片段 ,分别克隆到 p GEM- T载体 ,将挑取的阳性克隆进行 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 .结果显示 ,D4- B5株的基因组全长 1 0 665nt,5′和 3′非编码区分别为 1 0 1 nt和 40 3nt,中间一个长 1 0 1 61 nt的开放读码框架 ,编码 3387个氨基酸 .与 D4- 81 4669株比较 ,两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3.0 8%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6.58% .D4- B5株的基因组全序列与 D4- 81 4669株类似 ,但也有较大差异 .同源进化分析表明 ,D4- B5株的基因型为 型 ,与登革 4型病毒菲律宾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这是首次报道的我国登革 4型病毒分离株基因组全序列 ,对研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探讨我国毒株的地理来源及研制适合我国人群的新型登革疫苗具有一定的意义 .
王鹏程秦鄂德于曼耿丽卿赵卫胡志君苑锡同杨佩英
关键词:登革病毒基因组
抗-HEV单克隆抗体B4C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初步表达
1999年
抗-HEV87A株单克隆抗体(mAb)B4C经体外研究鉴定,证实对我国暴发和散发性HEV毒株有很高的特异性。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mAbB4C,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杂交瘤细胞系中克隆出了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对其全部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可能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重链IA亚组。将VHcDNA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QE-31中,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可见1条Mr为16000左右的表达带,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9.3%,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耿丽卿刘敏霞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
关键词:HEV单克隆抗体克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