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2篇病毒
  • 44篇登革2型病毒
  • 41篇登革病毒
  • 30篇登革热
  • 28篇基因
  • 23篇登革热病毒
  • 13篇克隆
  • 11篇基因组
  • 9篇免疫
  • 9篇抗体
  • 7篇全长CDNA
  • 7篇全序列
  • 7篇酶链反应
  • 7篇聚合酶
  • 7篇聚合酶链反应
  • 7篇扩增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体外
  • 6篇免疫原性

机构

  • 101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解放军大连医...
  • 1篇马来西亚大学
  • 1篇海南省卫生防...

作者

  • 101篇杨佩英
  • 74篇秦鄂德
  • 70篇于曼
  • 38篇胡志君
  • 36篇赵卫
  • 25篇范宝昌
  • 22篇司炳银
  • 20篇陈水平
  • 18篇欧武
  • 15篇耿丽卿
  • 15篇王鹏程
  • 11篇苑锡同
  • 9篇杨敬
  • 9篇阎国珍
  • 8篇李晓萸
  • 7篇杨翠红
  • 7篇李同据
  • 7篇段鸿元
  • 5篇韩照中
  • 5篇赵月峨

传媒

  • 3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9篇中华微生物学...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第五届全国病...
  • 2篇全国免疫标记...
  • 1篇科技术语研究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5篇2003
  • 12篇2002
  • 23篇2001
  • 15篇2000
  • 6篇1999
  • 9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8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8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登革热的免疫预防与诊治的基础研究
1998年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登革病毒也是重要的生物战剂,它包括4个血清型,抗原复杂。至今尚无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秦鄂德于曼杨佩英韩照中司炳银徐品芳孙蕾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免疫预防急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生物战剂
人乳头瘤病毒6b型H增强子样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基因转录和β-干扰素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将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基因组上游调控区(URR)540bp的Sau3A-NarI片段(H序列),正反向插入β-干扰素表达载体Trp启动子上游,使β-IFN表达明显增强,可使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6倍(正向)和2.1倍(反向)。H序列正反向插入增强子检测载体不仅使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增加5-10倍,还能使半乳糖苷酶mRNA量明显增高,证明H序列对被调控基因的增强作用是发生在转录水平。
李同据吴淑华韩峰薛水星王金涛刘哲伟杨佩英侯云德
关键词:干扰素基因转录人乳头瘤病毒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被引量:2
1992年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M2(登革休克综合征)、M 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司炳银杨佩英黄祥瑞徐品芳于曼秦鄂德阎国珍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
登革2型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不同型别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2002年
观察登革 2型PrM基因的pSFV重组甲病毒抗该型病毒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登革 2型PrM基因的这种重组病毒对其它 3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采用体外转录和电穿孔 ,分别将构建的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和辅助载体DNA转录成RNA ,然后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 ,进而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再将激活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 ,分别用不同型病毒进行攻击 .然后通过免疫荧光法 ,观察对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PrM基因的重组病毒不仅可阻断登革 2型病毒的复制 ,同样具有抑制其他 3个型病毒复制的能力 ,且抗登革 1、4型病毒的复制作用强于抗登革 3型病毒的作用 .用 10 3 TCID50 剂量的登革病毒攻击 ,含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完全阻断登革 1、3、4型病毒的复制 .但含正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登革 3型病毒的复制不能完全阻断 .
于曼秦鄂德陈水平赵月峨范宝昌段鸿元姜涛杨佩英胡志君
关键词:重组病毒登革病毒病毒复制阻断作用
登革2型病毒04株5′和3′末端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测定登革 2型病毒 0 4株 (D2 0 4)基因组 5′和 3′末端序列。方法 从D2 0 4感染的C6 / 36细胞中提取总RNA ,以该RNA为模板 ,利用RACE法 ,分别扩增D2 0 4株的 5′和 3′末端cDNA片段。将其分别与 pGEM T载体连接得到含有 5′端 5 35bp和 3′端 5 0 3bpcDNA的重组质粒 ,并测定上述cDNA插入片段的序列。将D2 0 4的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登革 2型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D2 0 4株与JAM、NGC、S1、16 6 81和PDK 5 3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 96 % ,98 96 % ,93 75 % ,98 95 % ,97 92 %和 97 72 % ,97 80 % ,90 6 5 % ,94 2 6 % ,94 2 2 %。结论 D2 0 4株除与S1株的同源性略低外 ,其余株的同源性均在 94%以上。
杨敬杨佩英秦鄂德胡志君于曼欧武仝莉莉赵卫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基因
pSFV1载体系统的改造
2001年
目的 获得具有多种稀有酶位点和CMVIE增强子 启动子及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的pSFV1载体系统。方法 首先将含有多种稀有酶位点的人工接头插入到pSFV1的BamHⅠ和SmaⅠ位点 (获得的载体称为mpSFV1) ,然后在mpSFV1和辅助载体Helper2的SpeⅠ和SphⅠ位点分别插入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和CMVIE增强子 启动子序列。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构建的表达载体mpSFV1 A CMV表达登革 2型病毒PrME基因的效率 ,并用RT PCR法鉴定辅助载体Helper2 A CMV包装形成重组病毒的能力。结果 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 ,接头、CMVIE增强子 启动子序列和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序列均已导入pSFV1载体系统中 ;测序结果也与已知序列一致。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 ,PrME蛋白在BHK2 1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同时 ,改造后的辅助载体也具有包装形成重组病毒的能力。结论 已将以RNA为基础的pSFV1载体系统构建成以DNA为基础的表达载体系统。
陈水平秦鄂德于曼赵卫范宝昌胡志君王鹏程杨佩英
关键词:启动子登革病毒
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克隆定点诱变的OL-PCR方法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对带有登革 2型病毒 (DEN 2 )全长cDNA的质粒pDVWS5 0 1上E6 2、E2 0 3位点进行定点诱变。方法 设计 4对点诱变引物 ,运用OL PCR(overlapPCR)法 ,扩增出分别在E6 2或E2 0 3位带有点突变的 2条DNA片段 ,克隆至T载体 ,获T TB6 2、T TB2 0 3两个克隆。将T TB6 2用ClaⅠ和SphⅠ分别酶切 ,T TB2 0 3用SphⅠ +NheⅠ酶切后 ,用T4连接酶分别连接至pDVWS5 0 1,获重组质粒TB6 2和TB2 0 3。对TB6 2和TB2 0 3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成功得到分别在E6 2、E2 0 3位带有点突变的TB6 2、TB2 0 3克隆。结论 OL
赵卫胡志君杨佩英秦鄂德于曼陈水平王鹏程耿丽卿范宝昌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CDNA克隆定点诱变登革热病毒
抗登革3型病毒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和鉴定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为解决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用於临床会引起变态反应等负作用问题,试图从基因水平上对登革3型病毒鼠源性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以减少其鼠源性。方法选用对登革病毒4个血清型及部分黄病毒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登革3型病毒单克隆抗体3D3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扩增后的轻重链可变区PCR产物通过连接引物连接成单链抗体基因,然后与噬菌体载体pCANTAB5E连接,转化大肠杆菌HB2151,使单链抗体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在上清液中。结果通过免疫荧光和SDS-PAGE分析表明,可溶性表达的单链抗体能与登革3型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SDS-PAGE中在28kD处有一条带和单链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结论表达产物与原单抗3D3一样,具有与登革3型病毒抗原结合的特性。
司炳银杨佩英秦鄂德徐品芳于曼
关键词:登革3型病毒基因病毒
对SARS中文命名的看法被引量:3
2003年
杨佩英
关键词:SARS汉语
抗登革病毒3型单链抗体的基因克隆表达和免疫学鉴定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单链抗体在治疗中的免疫反应问题。方法选用对登革病毒四个血清型及部分黄病毒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登革3型病毒单克隆抗体3D3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后的轻重链可变区PCR产物通过一个93个核苷酸连接引物连接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然后将其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的外壳蛋白g3p基因中,使单链抗体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于噬菌体的表面。结果通过免疫荧光鉴定,这种抗体仍保留着亲代抗体的特性,能与登革3型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这一研究结果为登革3型病毒抗体在登革病毒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司炳银杨佩英秦鄂德徐品芳于曼
关键词:登革病毒单链抗体聚合酶链反应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