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诞

作品数:43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切除
  • 12篇肿瘤
  • 12篇腹腔
  • 12篇腹腔镜
  • 11篇切除术
  • 9篇手术
  • 8篇膀胱
  • 7篇前列腺
  • 7篇机器人辅助
  • 6篇动脉
  • 5篇机器人辅助腹...
  • 5篇辅助腹腔镜
  • 4篇低温灌注
  • 4篇肾部分切除
  • 4篇肾部分切除术
  • 4篇肾动脉
  • 4篇肾肿瘤
  • 4篇术后
  • 4篇套管针
  • 4篇前列腺癌

机构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武警山东总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3篇沈诞
  • 25篇张旭
  • 15篇马鑫
  • 15篇朱捷
  • 12篇孙颖浩
  • 12篇李宏召
  • 12篇黄庆波
  • 10篇史涛坪
  • 9篇艾青
  • 9篇许传亮
  • 9篇彭程
  • 8篇张振声
  • 6篇侯建国
  • 6篇杨波
  • 6篇符伟军
  • 6篇陈健文
  • 5篇王保军
  • 5篇徐伟东
  • 5篇贾卓敏
  • 5篇宋勇

传媒

  • 9篇微创泌尿外科...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CUA201...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6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3D套管针和血管夹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套管针和血管夹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成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外壁一侧设有椭圆通孔,所述椭圆通孔出口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内均设有T型槽,每个所述T型槽...
马鑫张旭黄庆波朱捷杜松良陈健文彭程史涛坪沈诞
文献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的手术并发症率,探讨RALP常见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回顾了2003年至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采用RAL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随访资料.
沈诞王辉清侯建国杨波许传亮王林辉Arieh L.Shalhav孙颖浩
局麻与硬膜外麻醉下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在围手术期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在围术期方面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间随机挑选40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的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其中20例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另外20例患者接受...
赵文磊王春杨沈诞李宏召艾青吴敏红宋涛张旭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RP的16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3±6.2)岁,体质指数(25.6±3.0)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中位值18.6(11.3,31.3)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中位值7(7,8)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29.3(22.4,40.2)ml,临床分期为T_(2a)N_(0)M_(0)~T_(4)N_(0)M_(0)期。其中8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均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中位疗程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RARP,手术均为单一术者施行。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前列腺体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临床分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pT2期)111例(67.7%),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pT_(3a)期)15例(9.1%),肿瘤侵犯精囊(pT_(3b)期)25例(15.2%),肿瘤侵犯邻近组织(pT_(4)期)13例(7.9%);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后Gleason评分6分11例(6.7%),3+4分26例(15.9%),4+3分36例(22.0%),8分17例(10.4%),9~10分24例(14.6%),因内分泌治疗等无法评分50例(30.5%);切缘阳性率为44.5%(73/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和临床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_(2b)期是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T_(2c)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亚组中,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切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分别为21.1%(4/19)与55.9%(19/34),29.6%(16/54)与49.1%(26/53),19.4%(6/31)与54.1%(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
符伟军宋勇赵健邵金鹏安子彦周启玮孙圣坤陈文政朱捷沈诞杜青山张帆刘侃张旭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切缘阳性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局麻下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的短期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局麻条件下经腹股沟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股沟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行单侧治疗,其中以利...
沈诞王春杨赵文磊艾青吴敏红李宏召马鑫宋涛张旭
肿瘤基底粘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本文主要探讨了采用肿瘤基底粘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Cook膀胱粘膜注射针在肿瘤基底周围2cm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粘膜呈丘状隆起、肿瘤与肌层脱离后,采用钬激光...
孙颖浩许传亮张振声杨波沈诞邓震徐伟东
关键词: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
一种3D套管针和血管夹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套管针和血管夹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成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外壁一侧设有椭圆通孔,所述椭圆通孔出口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内均设有T型槽,每个所述T...
马鑫张旭黄庆波朱捷杜松良陈健文彭程史涛坪沈诞
文献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肾癌胃转移临床上相对少见,预后较差。2010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癌胃转移患者,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肾癌胃转移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为同行提供参考。
吴承耀张振声许传亮王洋曾钦松徐伟东景泰乐沈诞沈剑王富博孙颖浩
关键词:肾肿瘤透明细胞癌胃肿瘤肿瘤转移
“超声膀胱软镜”可辅助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超声内镜)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支气管镜(Olympus BF-UC260F-OL8)对22例B超提示膀胱占位的患者行膀胱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初步诊断后改用传统膀胱镜行膀胱镜镜检,对可行活检的19例患者行病变活检术。根据镜检结果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比较超声内镜、传统膀胱镜检查术中的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膀胱镜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顺利完成22例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4~10 min,平均(6.4±1.2)min,长于传统膀胱镜检时间(5.1±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超声内镜检查VAS为(1.4±0.5)分,低于传统膀胱镜检的(4.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内镜下膀胱壁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层次清晰,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左输尿管末段实性占位1例,结合宫颈腺癌术史考虑为局部复发;1例为脐尿管囊肿伴钙化;1例为膀胱肌层平滑肌瘤;1例为腺性膀胱炎。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基本吻合。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操作可行,能显示膀胱各层结构及输尿管末端和膀胱外病变,具有痛苦小、无盲区的优点,但在镜头活动度、工作通道设计等方面仍有不足,进一步改进后可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
许传亮张振声唐亮吴承耀邓震沈诞王海峰王洋李剑孙颖浩
关键词:膀胱疾病膀胱镜检查超声内镜
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获取了1991年5月—2016年3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女性10例(43.5%),男性13例(56.5%);平均发病年龄50.4岁。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为儿茶酚胺样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头痛7例(30.43%),心悸5例(21.7%),腹部隐痛及腹部不适5例(21.7%),肉眼血尿2例(8.7%),大汗1例(4.3%),另有10例(43.7%)患者为隐匿症状。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腹膜后,其中14例(60.9%)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旁,4例(17.3%)位于肾门附近,3例(13.0%)位于胰头,2例(8.7%)位于膀胱。Cg A免疫组化染色是主要的病理确诊方法。23例患者全部施行手术治疗,行开放式手术的20例(87.0%),腹腔镜辅助的1例(4.3%);2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大部分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95.6%。2例恶性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于术后25个月发生腹腔转移,并于术后40个月死亡。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多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可伴高血压以及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亦有部分隐匿症状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该病预后普遍较好,部分恶性患者预后较差。
常骁沈诞年新文侯建国孙颖浩
关键词:异位嗜铬细胞瘤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