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黎明

作品数:114 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1篇动脉
  • 41篇冠状
  • 41篇冠状动脉
  • 34篇心脏
  • 26篇主动脉
  • 23篇手术
  • 21篇动脉旁路
  • 21篇冠状动脉旁路
  • 20篇动脉旁路移植
  • 20篇旁路移植
  • 20篇冠状动脉旁路...
  • 19篇移植术
  • 16篇动脉旁路移植...
  • 16篇体外循环
  • 16篇旁路移植术
  • 16篇外循环
  • 16篇冠状动脉旁路...
  • 12篇血管
  • 12篇二尖瓣
  • 10篇心脏瓣膜

机构

  • 6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1篇汪黎明
  • 103篇陈鑫
  • 88篇徐明
  • 75篇蒋英硕
  • 55篇邱志兵
  • 49篇肖立琼
  • 33篇石开虎
  • 26篇黄福华
  • 21篇王睿
  • 18篇陈绪军
  • 14篇刘陪生
  • 13篇秦卫
  • 13篇赵海鹏
  • 12篇刘培生
  • 11篇王睿
  • 11篇刘培生
  • 11篇史宏伟
  • 8篇陈文
  • 7篇张扬波
  • 7篇穆心苇

传媒

  • 17篇中华外科杂志
  • 17篇中国胸心血管...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现代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第八届华东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3篇2010
  • 16篇2009
  • 7篇2008
  • 17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治疗
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cis,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更新,更有效的抗生素问世,但其手术时机难以掌握,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邱志兵陈鑫徐明石开虎蒋英硕肖立琼汪黎明郭子璜
文献传递
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与常规主动脉瓣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闭式体外循环经右胸微创主动脉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主动脉瓣手术早期疗效,评估经右胸微创切口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主动脉瓣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8~72(46. 5±10. 2)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采用闭式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微创切口主动脉瓣手术组(微创组,20例)和常规单纯主动脉瓣手术组(常规组,4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长5~6 cm的横切口完成主动脉瓣替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主动脉瓣替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106. 0±21. 0) min vs (73. 0±15. 0)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0±10. 0) min vs(47. 0±6. 0) min]较常规组延长(P <0. 05);而微创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7. 0±4. 2) h vs (10. 2±5. 3) h]、住ICU时间[(19. 0±4. 0) h vs (27. 5±8. 0) h]和术后住院时间[(8. 5±2. 5) d vs (13. 0±3. 0) d]较常规组缩短(P <0. 05)。微创组术后12 h引流量[(100. 0±40. 0) ml vs (410. 0±80. 0)ml]、输血率(15. 0%vs 55. 0%)较常规组减少(P <0. 05)。术后随访1~12个月,随访率96. 7%,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恢复快,减少血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邱志兵陈鑫秦卫黄福华汪黎明蒋英硕徐明肖立琼祁浩宇尹力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
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被引量:23
2020年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冠心病可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SCAD)。其中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除此以外其他类型的冠心病均可归为SCAD,主要包括6种临床类型:典型或不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冠心病、心力衰竭、ACS发生或血运重建术后1年以内、ACS发生或血运重建术后1年以上、变异性心绞痛和微血管性冠心病[1]。
项飞汪黎明陈鑫
关键词:变异性心绞痛稳定性冠心病疾病进程劳力性心绞痛血运重建术SCAD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桡动脉形态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
目的:比较老年与年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形态学差异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自体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老年组(≥70岁...
沈刘忠陈绪军陈鑫徐明汪黎明蒋英硕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桡动脉老年患者一氧化氮合酶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陈鑫石开虎徐明汪黎明蒋英硕肖立琼赵海鹏刘陪生王睿郑林
体外转流或非体外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质量评估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对比评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吻合口质量。方法采用手术中的实时定量血流测定,对CCABG与OPCAB中质量控制进行对比。结果人均远端吻合数,CCABG组(3·78±1·11)支,OPCAB组(3·83±0·93)支,再血管化指数CCABG和OPCAB组分别为1·01±0·08和1·10±0·09。所有桥血管的血流均满意,搏动指数(PI)均小于5,各搭桥部位的血流波形未见明显区别,两组平均血流量和PI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OPCAB可以达到与CCABG同样的桥血流量,说明OPCBA可以达到与CCABG同样的吻合质量。
陈鑫徐明邱志兵蒋英硕汪黎明肖立琼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再血管化体外转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CCABG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55.0±8.5)mm比(45.0±4.8)mm,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8.0±11.9)mm比(57.0±9.8)mm,P=0.02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1.0±12.3)mm比(43.0±9.5)mm,P=0.045]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所下降[(51.0±10.9)%比(50.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无需再次手术,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比较LAD(P=0.022)、LVEDD(P=0.006)、LVESD(P=0.043)呈进行性缩小,接近正常水平,EF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9),且FMR同步明显减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二尖瓣无反流,7例微量反流,4例少量反流,手术成形效果满意。结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的FMR建议积极行二尖瓣成形术处理,能够保留二尖瓣瓣膜的持久性和功能性,可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王梧圩范锐曹一得刘培生汪黎明陈鑫李良鹏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术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最适孔径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筛选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最适孔径。方法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支架材料,运用盐析方法制成实心和不同孔径的膜片;将培养的第3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于膜片上,于培养的第1、3、7、11、14天,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扫描电镜检查及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查明材料上细胞附着和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无法观察附着于材料上的细胞;HE和扫描电镜标本制备过程中细胞丢失多,其不能为材料提供准确的信息;甲苯胺蓝染色可快速观察材料上细胞附着情况;MTT比色法可定量测定材料上的细胞数。经比较发现150—200μm孔径的PHB膜片上血管平滑肌细胞附着和生长最佳。结论150—200μm孔径的PHB膜片最适合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汪黎明陈鑫徐明
关键词:血管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桡动脉抗痉挛药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比较地尔硫(蕈)、罂粟碱及硝酸甘油缓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痉挛的能力.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自体桡动脉对60例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收集术中剩余桡动脉,采用血管环灌流技术,分别比较3种抗痉挛药物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缓解作用.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自桡动脉远端分别向桡动脉管腔内注入地尔硫(蕈)、罂粟碱及硝酸甘油,测量注射前后30 s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结果 三种抗痉挛药物可不同程度缓解桡动脉痉挛,最终缓解率均超过80%.硝酸甘油可完全舒张桡动脉,舒张能力高于地尔硫(蕈)及罂粟碱.注射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42±10)ml/30 s比(28±7)ml/30 s,P〈0.05]可增加桡动脉血流量,地尔硫(蕈) [(23±10)ml/30 s比(25±8)ml/30 s,P〉0.05]与罂粟碱[(25±10)ml/30 s比(24±9),P〉0.05]对桡动脉血流无明显影响.结论 硝酸甘油可有效缓解桡动脉痉挛,改善血流;相比于地尔硫(蕈)及罂粟碱,硝酸甘油是较为适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抗痉挛药物.
沈刘忠陈绪军陈鑫徐明汪黎明蒋英硕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桡动脉罂粟碱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及其在逆转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11例伴有中重度缺皿性二尖瓣反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男性8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18)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反流中度7例,中重度65例,重度3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各时期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院内死亡3例.术毕经食管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无反流69例,轻度反流34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3例,该3例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后3、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93.5%和89.7%.射血分数从术前的(46±6)%升至术后的(53±6)%(P<0.01);左心房内径从术前(58±6)mm下降到术后(46±6)m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1±8)mm下降到(48±10)mm(P<0.01).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NYHA分级)有明显改善(P<0.01).24个月的随访期内,2例冉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满意,其对左心室重构有着明显逆转作用.
王睿陈鑫徐明汪黎明蒋英硕刘培生
关键词: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分流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