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建超

作品数:142 被引量:3,088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经济管理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1篇旅游
  • 21篇旅游区
  • 17篇生态
  • 15篇实证
  • 15篇旅游地
  • 12篇案例实证
  • 11篇生态旅游
  • 10篇生态旅游区
  • 10篇土地利用
  • 9篇旅游业
  • 9篇聚落
  • 8篇乡村
  • 8篇乡村聚落
  • 8篇乡村旅游
  • 7篇度假
  • 7篇气候
  • 7篇青藏
  • 6篇度假区
  • 6篇旅游资源
  • 5篇中国旅游

机构

  • 135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辽宁师范大学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湖南师范大学
  • 8篇苏州大学
  • 8篇天津农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郑州大学
  • 6篇山西财经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河南省社会科...
  • 3篇陕西省循环农...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140篇席建超
  • 47篇葛全胜
  • 24篇杨俊
  • 11篇赵美风
  • 8篇张瑞英
  • 8篇王凯
  • 8篇杨改河
  • 8篇黄泰
  • 8篇王新歌
  • 7篇李雪铭
  • 7篇刘浩龙
  • 6篇成升魁
  • 6篇冯永忠
  • 5篇高苹
  • 4篇徐继填
  • 4篇任广鑫
  • 4篇吴普
  • 4篇陈鹏
  • 3篇甘萌雨
  • 3篇邢慧斌

传媒

  • 31篇资源科学
  • 10篇旅游学刊
  • 10篇自然资源学报
  • 9篇地理学报
  • 9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人文地理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经济地理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周口师范高等...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1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变化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动态响应被引量:21
2011年
本文以水质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和旅游者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变化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旅游季节内,旅游区水质主要指标在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个别指标达到Ⅲ类。但部分区段水质干扰程度达到3级和4级严重干扰的水平;②在旅游区不同采样点,水质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核心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旅游方式的改变,干扰逐渐加大,民俗村、宾馆变化最剧烈;③旅游者对水体浊度的可接受改变程度为8.95NTU;④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与其它响应变量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系统干扰响应程度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目前六盘山旅游活动已开始对部分地区水质以及旅游者的游憩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规范旅游区开发建设十分迫切。
赵美风席建超葛全胜
社区居民生计模式变迁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被引量:15
2017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或价值提升)。在过去20年,金石滩土地利用-生计模式的耦合协调程度尚处于可接受状态,维持均衡,但仍存在较大的可优化空间。基于此,该文认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计资本配置方式,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王新歌席建超陈田
关键词:生计土地利用变化金石滩
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_2排放及其因素分解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CO2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辨识与分解3个时段(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中影响中国服务业CO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2排放量的贡献值.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累计排放总量为853 197.55×104t;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高碳化能源燃料,各年度油品和煤品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74%和5%~27%;LMDI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0年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引起CO2排放增加量分别为133 357.10×104和7 691.25×104t,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引起CO2排放减少量分别为59 034.50×104和23 898.60×104t.提出CO2减排对策:①以经济、政策和监管手段促进服务业节能减排;②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服务业CO2排放量.
王凯李娟席建超
关键词: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
青藏高原旅游城镇化测度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旅游业驱动的城镇化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建设特殊路径之一,然而如何对其量化尚不明晰。本文基于网络POI数据构建县域尺度旅游带动城镇就业人口数据集,系统测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旅游城镇化水平和贡献程度,揭示其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26个县级单元的旅游城镇化水平较高,数量占比12.15%,影响力达到46.45%;19个县级单元的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贡献作用显著,数量占比8.88%,贡献度达到35.43%。②青藏高原县域旅游城镇化率及贡献度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大分散、小集聚”的不均衡空间格局,符合“祁吉线”空间分布规律,并且与旅游吸引物、旅游廊道、旅游发展片区的空间重叠度高。③行业内部比较来看,旅游住宿和餐饮业的贡献力处于主导地位。④县域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发展类型,不同类型具有差异化的空间组织模式。⑤县域旅游城镇化空间分异与自然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耦合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旅游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时姗姗席建超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青藏高原旅游就业空间分异
国际旅游科学研究新热点: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兴起,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渐成为国际旅游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划分了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研究阶段,按照"响应—适应—缓解"的系统流程,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旅游者心理与行为、旅游产业系统的影响以及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归纳了国际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以期为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席建超赵美风吴普王凯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旅游业
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被引量:29
2018年
以199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003、2007、2013 SPOT5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为基础,运用ESC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法,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社区的EVI值,并将甘井子区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等级;以及运用二乘算法计算变化斜率,F值测算变化显著性,将变化斜率和变化显著性分为4个等级,研究大连市甘井子区1998—2013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1)从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等级分布特征来看,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呈现出相同等级聚集,以邻近沙河口区社区为中心,相邻等级呈现出明显的辐射状,东西方向差异明显的特征。(2)从社区间生态脆弱性差异的角度来看,甘井子内部各社区生态状态差异显著。邻近市区的社区生态脆弱性变化显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平均EVI由0.62增加至0.73,变化显著性指数为2.26。远离市区的部分社区生态环境变化不大,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部分社区EVI变化值呈现负增长,生态逐渐恢复。(3)从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整体变化趋势来看,1998—2013年间甘井子区的生态脆弱性变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密切相关,以2007年为节点,1998—2007年平均变化斜率指数为0.51,2007—2013年平均变化斜率指数为0.19,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
杨俊关莹莹李雪铭席建超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
过去25年旅游村落社会空间的微尺度重构——河北野三坡苟各庄村案例实证被引量:51
2014年
社会空间重构是乡村转型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苟各庄村为例,研究旅游乡村聚落的社会空间重构过程。研究发现:经过25年的发展,苟各庄村在旅游驱动下发生了剧烈的社会重构和"空间极化",逐渐从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乡土社会"聚落演变成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旅游服务型社区。具体表现为:村落社会物质空间中,家庭私人空间逐渐减少,服务与旅游业的半私人和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增加;在居住模式上,传统封闭式山地四合院逐步消失,演变为开敞式多层楼房;在人口结构上,大量外来者,包括旅游者、外来务工者和投资者的涌入改变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极化"特征;人均收入差距加大,促进了村落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分化。其中,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是其主要外部动力,而村落"微区位因素影响",如住宅与内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河流与噪声)等,则通过累积被不断"强化"和"固化",成为加速村落社会"空间极化"的核心动力。与社会空间重构相适应,建设新型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模式,规范产业发展组织方式,重塑社区文化,对于保持旅游村落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席建超王新歌孔钦钦王首琨葛全胜
关键词:旅游地乡村聚落
基于SRP模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县为例被引量:57
2015年
依据辽宁省朝阳县生态环境特点,利用朝阳县2003、2006、2009、2012年4个年份的气候、降水量、遥感影像、土壤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利用GIS结合SRP模型研究辽宁省朝阳县2003~2012年间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1 2003、2006、2009年朝阳县的生态脆弱性呈逐年恶化趋势,2006、2009年微度脆弱的面积较2003、2006年分别有所减小,比率分别为15.99%,10.86%;2006、2009年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的面积较2003、200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生态脆弱性偏高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地势较高的城乡住宅用地及农业区。到2012年朝阳县生态脆弱性开始有所好转。2胜利乡是生态脆弱性最严重的地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的面积分布中胜利乡均分布最多,比率分别为14.15%,10.26%,8.84%,七道岭乡是生态脆弱性最弱的地区,微度脆弱比率为6.42%。
李永化范强王雪席建超王诗阳杨俊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自然灾害
基于视觉廊道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被引量:19
2014年
青藏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线性"廊道,不仅起着重要的区域连接作用,促进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具有旅游观光和体验的功能。基于游客视角对青藏铁路沿线10个自然景观段进行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研究。详细界定了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评价的对象,构建了"游客眼"——青藏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评价模型。动态景观评价是基于旅游列车在行进过程中以旅游者的眼睛感受到的景观质量高低——景观基底(包括地貌景观多样性、动植物点缀度、人文景观丰富度等),在列车行进过程中哪些景观能被游客捕捉到受到景观视域(包括相对坡度、景观在视域内出现几率、距离的远近等)的制约,哪些景观能被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要受到景观美感(包括色彩、奇异罕见景观、水体配置等)的影响。搭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沿线景观基底指标、景观视域评价指标和景观动态美感指标3个类指标和9个基础指标,动态景观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动态景观评价主要是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10个自然景观段的各指标量化打分以及计算,结果发现: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景观带给游客的感受差异很大,10个旅游景观段的景观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念青唐古拉宽谷盆地高寒草原草甸景观段、昆仑高山荒漠与荒漠草原景观段、可可西里—长江源宽谷高寒草原景观段、唐古拉极高山高寒草甸景观段、青海湖盆地草甸草原景观段、怒江源宽谷高寒草甸景观段、拉萨河谷灌丛草原景观段、柴达木盆地东北亚高山荒漠草原景观段、湟水谷地温性草原景观段、柴达木盆地盐湖戈壁荒漠景观段。其中旅游动态景观质量极高的有1个,旅游动态景观质量
张瑞英席建超姚予龙葛全胜
关键词:青藏铁路动态景观
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被引量:96
2011年
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5年来典型旅游村庄苟各庄村土地用地格局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苟各庄村土地利用经历缓慢起步阶段、快速扩展阶段和平稳提升阶段三个时期,实现了从核心到外围,从平面到立体的双重拓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②苟各庄村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过程与传统乡村功能解构和村庄"旅游化"过程相伴而生,逐步由从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逐步向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复合型用地转变。③自然地理环境框定了乡村聚落空间拓展的基本格局走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是村庄功能转化的根本动力,农户行为的理性调整是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因,政府调控是村庄用地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驱动村庄用地格局的变化。④村庄用地格局的变化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研究发现乡村用地格局演变伴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过程,呈现出周期性特征,目前苟各庄村已进入以特色旅游城镇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阶段。对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原有用地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要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旅游型乡村用地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现有乡村聚落旅游用地需求,加强乡村用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并完善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实现乡村旅游用地模式由传统内生型"人口增长+生活需求"模式驱动,向外向型的"旅游需求+人口增长"驱动模式的转变。
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
关键词:旅游地乡村聚落土地利用微尺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