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歌

作品数:39 被引量:1,03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旅游
  • 10篇护理
  • 7篇老年
  • 5篇土地利用
  • 5篇乡村聚落
  • 5篇旅游地
  • 5篇聚落
  • 4篇度假
  • 4篇度假区
  • 4篇旅游度假
  • 4篇旅游度假区
  • 4篇旅游区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实证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乡愁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旅游
  • 3篇护士
  • 3篇沟通技巧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郑州大学第一...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37篇王新歌
  • 9篇席建超
  • 8篇陈田
  • 6篇林明水
  • 5篇虞虎
  • 3篇李萍
  • 3篇王彦艳
  • 3篇苌朝阳
  • 2篇樊少磊
  • 2篇韩晗
  • 1篇马明逸
  • 1篇郑景云
  • 1篇马晓龙
  • 1篇张瑞英
  • 1篇程煜
  • 1篇祁新华
  • 1篇伍世代
  • 1篇刘延锦
  • 1篇李艳丽
  • 1篇葛全胜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生态经济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旅游学刊
  • 1篇中国名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Journa...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居民生计模式变迁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被引量:14
2017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或价值提升)。在过去20年,金石滩土地利用-生计模式的耦合协调程度尚处于可接受状态,维持均衡,但仍存在较大的可优化空间。基于此,该文认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计资本配置方式,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王新歌席建超陈田
关键词:生计土地利用变化金石滩
过去25年旅游村落社会空间的微尺度重构——河北野三坡苟各庄村案例实证被引量:47
2014年
社会空间重构是乡村转型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苟各庄村为例,研究旅游乡村聚落的社会空间重构过程。研究发现:经过25年的发展,苟各庄村在旅游驱动下发生了剧烈的社会重构和"空间极化",逐渐从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乡土社会"聚落演变成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旅游服务型社区。具体表现为:村落社会物质空间中,家庭私人空间逐渐减少,服务与旅游业的半私人和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增加;在居住模式上,传统封闭式山地四合院逐步消失,演变为开敞式多层楼房;在人口结构上,大量外来者,包括旅游者、外来务工者和投资者的涌入改变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极化"特征;人均收入差距加大,促进了村落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分化。其中,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是其主要外部动力,而村落"微区位因素影响",如住宅与内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河流与噪声)等,则通过累积被不断"强化"和"固化",成为加速村落社会"空间极化"的核心动力。与社会空间重构相适应,建设新型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模式,规范产业发展组织方式,重塑社区文化,对于保持旅游村落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席建超王新歌孔钦钦王首琨葛全胜
关键词:旅游地乡村聚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被引量:88
2016年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张希月虞虎陈田王新歌王甫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指标体系
烟花爆竹致儿童眼外伤的急救及护理
2013年
目的探讨烟花爆竹致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整理我院眼科2013年春节期间收治的27例(31只眼)烟花爆竹致儿童眼外伤的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原因、特点、眼部损伤情况,针对不同的受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针对患儿活动性较强的特点,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儿通过急救治疗和临床护理均康复出院,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烟花爆竹致儿童眼外伤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治疗过程中,正确及时的急救处理和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新歌郑元岳珍珍
关键词:烟花爆竹儿童眼外伤急救护理
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被引量:20
2016年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分析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年均UTCI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呈"环岛状"分布。夏季"无热应力"覆盖面积最大,冬季最小;(2)"无热应力"频率最高值(>70%)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最低值(<10%)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冷应力在长江以北均有出现,内蒙古地区东部和东北北部(14%~32%),及青藏高原大部(16%~40%)最为频繁;中国中东部和新疆盆地区域均有极端热应力出现,其中塔里木盆地东部频率在4%以上;(3)年均UTCI的趋势在中国东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最大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别位于长江三角洲((0.6~0.8)℃/10a和青藏高原西部(-0.8~0.6)℃/10a)。夏季UTCI在全国范围一致上升,冬季相反;(4)"无热应力"频率的趋势在中国北部为正,南部为负;上升和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分别为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0.8~1.5)个百分点/10a^1.5个百分点/10a))和云贵高原南部(1.5个百分点/10a^2.8个百分点/10a)。极端冷、热应力频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增加趋势。
孔钦钦郑景云王新歌
关键词:气候舒适度ERA-INTERIM
人文关怀在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从病区环境、护患关系、患者人际关系、护理人员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把人文关怀应用在老年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从而解决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需求。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患...
王新歌
关键词: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人文关怀临床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运动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在治疗中除饮食控制、降糖药物治疗外,患者的运动治疗也很重要。因为运动治疗可以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糖利用,使血糖下降;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堆积、降血脂;增...
马明逸王新歌
文献传递
提高儿科护士沟通技巧的策略与方法
王新歌
“实心”与“空心”:旅游地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空间“极化”研究——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两个村庄为例被引量:29
2016年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主要表现为旅游业导入引起的"内生式"非农化进程,在交界口村则主要表现为外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引起的"外拉式"非农化进程。对于旅游地而言,这种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极化影响的空间外溢,也为区域内发展相对滞后的"空心村"的再生提供了现实可能。
王新歌席建超孔钦钦
关键词:乡村聚落土地利用
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性波动同步吗——基于MS-VAR模型时变特征的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倾向,不断变更总体消费规模和服务型消费比重,以实现整体消费与局部支出协同增长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增强二者协同增长水平和推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则需要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共同调节和适时引导。
李维维虞虎虞虎王新歌
关键词:旅游消费需求MS-VAR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