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茜

作品数:159 被引量:854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4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农业科学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3篇茶树
  • 24篇茶树品种
  • 21篇茶叶
  • 17篇生化成分
  • 11篇鲜叶
  • 11篇绿茶
  • 11篇茶品
  • 10篇野生
  • 10篇茶品质
  • 10篇茶区
  • 9篇制茶
  • 9篇茶树新品种
  • 9篇川西茶区
  • 8篇野生大茶树
  • 8篇花青素
  • 8篇大茶树
  • 7篇牛皮
  • 6篇保鲜
  • 6篇川茶
  • 5篇选育

机构

  • 156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中国测试技术...
  • 4篇贵阳学院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省茶业科...
  • 2篇四川米仓山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宜宾职业技术...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江西省蚕桑茶...
  • 1篇四川省农机鉴...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四川省园艺作...
  • 1篇四川农业机械...
  • 1篇雷波县玉竹春...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四川省茶业集...

作者

  • 156篇唐茜
  • 28篇谭礼强
  • 26篇单虹丽
  • 21篇陈盛相
  • 20篇谢文钢
  • 16篇邹瑶
  • 15篇李品武
  • 15篇王馨语
  • 15篇胡灿
  • 14篇李慧
  • 13篇杜晓
  • 13篇许燕
  • 11篇郭湘
  • 11篇李晓松
  • 10篇刘冠群
  • 9篇郭雅丹
  • 9篇汪婷
  • 9篇黄福涛
  • 9篇曾艳
  • 9篇杨安

传媒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2篇西南农业学报
  • 8篇四川农业科技
  • 6篇中国茶叶
  • 6篇茶叶科学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福建茶叶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22篇2017
  • 17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中茶108、302茶树良种鲜叶制作优质低氟黑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中茶108、302茶树良种鲜叶制作优质低氟黑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2)摊青;(3)杀青;(4)揉捻;(5)脱梗;(6)汽蒸;(7)发酵;(8)干燥;(9)拼配;(10)蒸压、烘干。...
邹瑶唐茜甘玉祥李品武陈盛相
文献传递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选源于健康茶梢和茶尺蠖幼虫为害茶梢的27 种挥发性化合物,以液体石蜡为溶剂,配制10 . 2 g/ml、10 . 4 g/ml 和10. 6 g/ml 三个剂量的供试味源,测定茶尺蠖幼虫期重要天敌茶尺蠖绒茧蜂的触角电生理...
黄毅韩宝瑜唐茜徐欢
关键词:化学结构引诱活性
文献传递
一种使茶树提早投产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茶树提早投产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开地、施肥、浇水、盖黑色地膜;(2)在茶苗移栽前,用浆根液蘸根10‑15s,浆根液包括800‑1000倍液生根剂、1200‑1500倍液杀菌剂和0.4‑0.6...
唐茜谭礼强陈伟李品武邹瑶陈盛相刘冠群李晓松李伟
文献传递
四川茶区适宜机采茶树品种的筛选被引量:5
2019年
为筛选四川茶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对川茶2号等11个参试品种的新梢芽叶特征、采前芽叶组成、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川茶2号、中茶108和马边绿1号3个品种的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批次、再生能力、耐采性、机采产量、完整芽叶率、机采鲜叶质量等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最适宜机采。新梢的发芽密度越大则机械采摘的产量越高。采前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芽叶最下节间长度与完整芽叶率呈正相关。机采芽叶的底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密切相关,底叶着生角度越大,芽叶完整率越高。
陈红旭唐茜邹瑶文维奇王正阳胡灿杨纯婧
关键词:机采茶树
一种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制作工艺造型黄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制作工艺造型黄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茎芽黄茶的制作:A、鲜叶采摘、摊放;B、杀青;C、初包;D、干燥;E、复包;F、干燥;G、摊放;H、干燥;(2)工艺造型茶的制作:A、软化;...
唐茜陈昌辉单虹丽邹尧许静逸庄菊花王馨语李慧黄亮许燕郭湘
文献传递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核型分析实验,了解6种不同类型崇州枇杷茶树的进化和变异情况,为其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细胞学依据。【方法】选取6种不同类型的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以芽叶原基为供试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结果】6种不同类型的大茶树染色体为二倍体的小型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2x=30=22m+8sm,属Stebbins标准中较原始的2A型。【结论】根据核型对称性程度、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推断,F类、A类茶树较为原始,E类茶树进化程度相对较高。核型分析表明,分布在四川崇州区域的枇杷茶树既具有较原始的对称性核型性状,又具有较不对称性的进化型或派生型核型,表现为一种渐变的趋势。
王春梅唐茜
关键词:野生大茶树染色体核型
茶树新品种——川茶6号被引量:2
2020年
川茶6号是以崇庆枇杷茶群体种中的优良单株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的红绿茶兼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比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川茶6号萌芽早,芽叶较肥壮,产量高;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鲜叶含水浸出物45.62%、茶多酚19.37%、氨基酸4.02%、咖啡碱3.93%,适制红茶和绿茶;抗寒能力强,适合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山区种植。
谭晓琴谭礼强陈盛相杨雪梅文维奇颜麟沣唐茜
关键词:茶树
高花青素紫芽茶树新品种紫嫣被引量:11
2020年
紫嫣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繁育的高花青素紫芽新品种。多年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紫嫣属晚生种,新梢芽、叶、茎均呈紫色,春季一芽二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0.36%、4.41%、3.98%、45.49%和2.73%。所制烘青绿茶,色青黛,汤色蓝紫清澈,有嫩香、蜜糖香,滋味浓厚尚回甘,叶底色靛青。茶炭疽病抗性为中抗、抗寒性较强。该品种于2017年9月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210455;2018年6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茶树(2018)510007。
杨纯婧谭礼强杨昌银杨洋李伟谭晓琴黄嘉诚唐茜
关键词:茶树花青素
茶树CsAN1基因的表达、连锁定位及其与新梢颜色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CsAN1在花青素合成调控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技术比较了不同茶树品种(系)中CsAN1的表达差异,利用F1作图群体和SNP标记对CsAN1进行了连锁定位,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型与新梢颜色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在7个供试品种的春梢第二叶中,CsAN1在紫色品种(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品种;②设计引物扩增得到441 bp的Cs AN1基因片段,直接测序发现2个SNP位点,利用它们在作图群体中的基因型数据将CsAN1定位到茶树LG08号连锁群上;③结合前期对作图群体新梢颜色的观测和QTL定位结果,发现CsAN1的不同基因型单株新梢颜色评级差异极显著(P<0.01),且该基因与控制茶树新梢颜色的一个主效QTL(qYSC8)重合。【结论】从遗传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CsAN1参与了茶树花青素合成过程的调控。
王留彬周斌彭敏叶竹谭礼强王丽鸳成浩唐茜
关键词:茶树花青素
优良退耕还林树种老鹰茶被引量:18
2001年
作为一种时尚饮品 ,老鹰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适生于低海拔 60 0米~ 1 3 0 0米的低山丘陵区 ,是退耕还林优良的可选树种。利用老鹰茶树育苗造园 ,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故其发展潜力巨大。
刘军陈礼清唐茜
关键词:退耕还林树种生态学特性育苗栽培技术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