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瘤
  • 7篇细胞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细胞免疫
  • 3篇免疫
  • 3篇金淋巴瘤
  • 3篇霍奇金
  • 3篇霍奇金淋巴瘤
  • 3篇骨髓
  • 3篇非霍奇金
  • 3篇非霍奇金淋巴...
  • 2篇血小板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杀伤
  • 2篇体外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刘小兰
  • 10篇苏丽萍
  • 8篇关涛
  • 5篇王晶荣
  • 5篇赵瑾
  • 4篇马莉
  • 3篇王江涛
  • 2篇张宗
  • 2篇吴媛
  • 1篇韩维娥
  • 1篇郑玉萍
  • 1篇杨晓棠
  • 1篇归薇
  • 1篇黄云鹏
  • 1篇郑美婧
  • 1篇张建新
  • 1篇赵铭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生物学特征类似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病变进展较快,传统NHL样化疗方案的疗效并不理想,目前已明确应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样方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可能改善LBL患者特别是难治复发患者的生存。
刘小兰苏丽萍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预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状况,其中行PET-CT检查61例,行DWI检查32例。以骨髓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发生率及浸润部位,并比较PET-CT和DWI对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结果在93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据常规部位骨髓检查及PET-CT、DWI引导下的骨髓检查,共检出骨髓浸润39例。PET-CT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88.6%、85.3%、84.0%和86.1%,DWI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89.5%、87.5%、84.6%和89.5%。PET-CT和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分别为37.5%(18/48)和38.1%(8/21),对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分别为23.1%(3/13)和27.3%(3/11)。PET-CT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略高于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略高于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和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均略高于PET-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3,P=1.000)。结论PET-CT和DWI均对淋巴瘤骨髓浸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ET-CT和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和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一致;PET-CT和DWI均不可替代骨髓检查;联合影像学检查进行针对性的骨髓穿刺可进一步提高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
吴媛苏丽萍杨晓棠张建新赵铭张宗关涛刘小兰郑玉萍韩维娥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浸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扩散加权成像
CIK细胞与DC共培养抗B细胞淋巴瘤作用研究
目的: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具有侵袭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药尤其是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恶性淋巴瘤的...
刘小兰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单个核细胞杀伤活性
大剂量依托泊苷有效动员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造血重建顺利,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VP-16+G-CSF组全部采集成功,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3%(44/60),采集优良率为17%(10/60),且采集物中CD34+细胞计数高于化疗+G-CSF组。结论 大剂量VP-16联合G-CSF方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安全有效的方案。
赵瑾苏丽萍关涛王江涛刘小兰
关键词:淋巴瘤造血干细胞依托泊苷
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APBSCT的60例NHL患者相关资料,其中B-NHL 32例,T-NHL 28例。患者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CD34+细胞数阈值分组,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分析移植物CD34+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ROC确定CD34+细胞数阈值为4.35×10^6/kg。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0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40例)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9.9±1.2)d、(12.5±3.7)d(P=0.031),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9.4±1.7)d、(13.8±2.9)d(P=0.0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0%、55.0%(P=0.024),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57.5%(P=0.016)。B-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1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1例)3年PFS率分别为81.8%和42.9%(P=0.037)。T-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9例)与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9例)3年OS率分别为77.8%和36.8%(P=0.04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移植物CD34+细胞数<4.35×10^6/kg均为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和移植物CD34+细胞数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RR=0.333,95%CI 0.112~0.994,P=0.049;RR=0.190,95%CI 0.047~0.773,P=0.020);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RR=0.095,95%CI 0.011~0.837,P=0.034)。结论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影响NHL患者APBSCT后的造血重建时间及成分血输注,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赵瑾苏丽萍关涛王江涛刘小兰马莉王晶荣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NHL患者,比较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大剂量依托泊苷、G-CSF联合rhTPO组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动员、采集、造血重建均顺利完成,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全部患者共行119例次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5.66±1.11)×10^8/kg,获得CD34+细胞(2.15±1.20)×10^6/kg。依托泊苷(VP16)、G-CSF联合rhTPO组在单次采集达标率、CD34^+细胞数量方面均好于化疗联合G-CSF组(P=0.0001,P=0.031)。两组在单个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成分血输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TPO联合大剂量VP16、G-CSF方案用于NHL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安全有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
赵瑾苏丽萍王江涛关涛刘小兰马莉王晶荣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 case report of relapsed 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leg type
吴少华归微赵瑾王晶荣马莉郑美婧关涛刘小兰苏丽萍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抗非霍奇金淋巴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免疫表型及其对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2h;收集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DC,非贴壁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分别培养9d;将成熟DC与CIK细胞共同培养6d,以单纯CIK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比色法检测CIK细胞、DC和CIK共培养细胞对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杀伤活性。同时分别检测第0、3、6、9、12、15天培养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增殖量、细胞因子分泌量及免疫表型受体等指标。结果在细胞培养第12天,DC.CIK细胞与单纯CIK细胞相比,增殖明显[(42.44±2.68)倍比(30.01±2.05)倍](t=11.64,P〈0.05),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量增加[(124.34±12.57)ng/L比(56.32±6.58)ng/L、(496.60±95.32)ng/L比(247.80±69.45)ng/L、(84.92±6.07)ng/L比(24.18±3.31)ng/L、(380.60±45.95)ng/L比(196.61±24.19)ng/L1(t值分别为15.16、6.67、27.78、11.20,均P〈0.05),CD3+CD;和CD;CD56细胞比例也提高[(71.79±1.73)%比(60.37±3.24)%、(48.54±3.30)%比(33.07±2.22)%](t=9.83,P〈0.05;t=12.30,P〈0.05),并在同一效靶比下,对Raii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促使CIK细胞成熟、增殖,并提高抗肿瘤作用。
刘小兰关涛苏丽萍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受配体模式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2015年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对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对HLA半相合供/受者移植前进行KIR与HLA分型,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结果 5例受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8d.1例KIR2DS1阳性患者造血重建较快、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移植后感染较轻.结论 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分析供受者KIR及其配体可为供者优化选择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赵瑾苏丽萍关涛刘小兰马莉王晶荣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淋巴瘤骨髓浸润对疾病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常规部位的骨髓活检为主要检测手段,但假阴性率高。^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将形态学与功能代谢整合在一起,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点,^18F-FDG PET-CT为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疾病分期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
吴媛刘小兰苏丽萍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