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锡坤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结核
  • 4篇结核性
  • 4篇肺动脉
  • 3篇胸腔
  • 3篇胸腔积液
  • 3篇术后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动脉高压
  • 3篇肺疾病
  • 3篇干扰素
  • 2篇低氧
  • 2篇血管
  • 2篇移植术
  • 2篇引流

机构

  • 14篇中山市人民医...
  • 6篇广东省中山市...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3篇黄锡坤
  • 17篇郭伟洪
  • 12篇袁小玲
  • 11篇夏秀琼
  • 4篇缪炯燏
  • 4篇陈维
  • 4篇林宇鹏
  • 3篇区秀燕
  • 3篇吕燕华
  • 2篇黄福达
  • 2篇欧结艳
  • 2篇袁小玲
  • 1篇黄大钡
  • 1篇肖玲
  • 1篇郑俊猛
  • 1篇高绍衍
  • 1篇雒洪志
  • 1篇陈维
  • 1篇雒洪志
  • 1篇张安兵

传媒

  • 4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神经炎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及评价面神经炎经综合治疗及同时实施充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面神经炎患者72例,予以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瘫痪面肌锻炼。结果7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后遗症减少,面部功能康复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面神经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配合综合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欧结艳黄锡坤
关键词:面神经炎护理
肝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黄锡坤夏秀琼袁小玲郭伟洪
关键词:嗜酸细胞肉芽肿嗜酸粒细胞增多
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腹水γ-干扰素(IFN-γ)、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9例结核腹膜炎患者、22例癌性腹水患者的腹水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中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水平及活性均高于癌性腹水组(P值均<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95.5%,与单独检测ADA比较,敏感度相近,其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意义,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同时进行IFN-γ与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腹腔积液的诊断特异度。
黄锡坤肖玲黄福达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
脑脊液γ-干扰素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INF-γ)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NF-γ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INF-γ含量为(386.3±83.5)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3.4±16.2)ng/L和化脓性脑膜炎组(116.8±2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3组血清INF-γ含量很低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INF-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0%、95.3%和94.1%。结论检测脑脊液INF-γ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黄锡坤欧结艳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Γ-干扰素
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O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个月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2014年7月~2016年9月本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OS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行为干预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每天夜间8h的BiPAP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进行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疗效指标:呼吸困难评分(mMRC)、嗜睡评分量表(ESS)、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睡眠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minSPO_2)、晨起血气分析指标(PO_2、PCO_2)及3个月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相关治疗,无一例脱失;常规治疗及BiPAP治疗均能改善患者1、3个月mMRC评分、ESS评分、AHI、minSPO_2、晨起PO_2和PCO_2指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BiPAP治疗更能改善mMRC评分、ESS评分、AHI、minSPO_2、晨起PCO_2指标。两组患者3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BiPAP治疗可行性良好,可显著逐渐改善患者3个月的预后,值得在OS患者中推广应用。
郭伟洪袁小玲夏秀琼黄锡坤缪卓峰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肺癌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126例肺癌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肺功能正常42例,轻度障碍55例,中度障碍17例,重度障碍12例。结果126例中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上机继之自动出院,术后并发症34例,其中呼吸衰竭8例,肺水肿2例,肺部感染16例,肺不张9例 。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相关。
区秀燕袁小玲高绍衍郭伟洪黄锡坤郑俊猛
关键词:肺功能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一次性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合并气胸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COPD合并气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7例COPD合并气胸置管治疗资料。结果 87例全部治愈,大部份病人1 d内复张,3~7 d拔管,副作用少。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少、值得推广。
黄锡坤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陈维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气胸置管治疗引流治疗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下随机选取38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腔积液作为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胸穿针抽水法治疗作为对照组。有分隔和包裹性积液每次注入尿激酶20万U加30ml生理盐水,胸腔B超动态监测疗效。结果:治疗组抽液总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膜腔分隔、包裹、胸痛等较对照组轻。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优于常规穿刺抽水治疗。
黄锡坤缪炯燏郭伟洪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结核性胸腔积液尿激酶
干扰素-γ与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价值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经X线胸片或胸部CT、B超证实胸腔积液患者91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6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13例,心、肾功能不全致漏出液患者8例,检测4组胸腔积液中IFN-γ与AD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IFN-γ水平、ADA活性分别为(475.2±88.4)ng/L、(53.7±22.6)u/L,与恶性胸腔积液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A>35u/L阳性,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0.9%;以IFN-γ>250ng/L为阳性,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9.4%,2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7.9%,与IFN-γ及ADA单独检测比较,特异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 IFN-γ可作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IFN-γ和ADA可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特异度。
黄锡坤黄福达
关键词:胸腔积液结核腺苷脱氨酶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0例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方法,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PaO2、SpO2、心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可靠。
陈维黄锡坤郭伟洪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