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胜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静脉
  • 15篇血栓
  • 14篇静脉血
  • 14篇静脉血栓
  • 13篇深静脉
  • 12篇深静脉血栓
  • 12篇下肢深静脉
  • 1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7篇深静脉血栓形...
  • 6篇溶栓
  • 6篇下肢深静脉血...
  • 6篇下肢深静脉血...
  • 5篇动脉
  • 4篇下肢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原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机构

  • 13篇昆明医学院第...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22篇韩胜斌
  • 14篇金辉
  • 6篇冯曜宇
  • 5篇董坚
  • 5篇杨斌
  • 3篇陈明清
  • 3篇尹芳
  • 3篇王友礼
  • 2篇蔡红波
  • 2篇赵凌峰
  • 2篇杨斌
  • 1篇高荐辕
  • 1篇李黎
  • 1篇陈洁
  • 1篇查旭
  • 1篇郭修海
  • 1篇尚丹
  • 1篇王有礼
  • 1篇金毕
  • 1篇李毅清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第八届全国血...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动脉压和脑钠肽对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NP数值,病例组分为中危组与低危组;对照组为无肺栓塞组。以CTPA为肺栓塞诊断依据,比较3组人群TTE、BNP及心肌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危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动脉压(OR=0.751,95%CI=0.646~0.881,P<0.001)、BNP(OR=0.957,95%CI=0.931~0.985,P=0.003);ROC曲线图得到肺动脉压AUC=0.900(95%CI=0.842~0.958)、BNP AUC=0.896(95%CI=0.826~0.966),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断值肺动脉压为33mmHg,BNP为47.52pg/mL。结论肺动脉压与脑钠肽极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视为预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参考依据。
罗瑞翔韩胜斌杨镛高文霞丁顺官虹汐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肺栓塞脑钠肽心肌酶
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提高治愈率。 方法:回顾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组,分别对溶栓治疗前后各组股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胭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
韩胜斌金辉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观察后遗症
文献传递
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附146例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59例;平均年龄49.7岁。根据其自然病程将上述患者按症状出现时间(而不是栓龄)分为3组:急性组40人(0~7d),亚急性组70例(8~30d)和慢性组36例(30d以上者)。分别对各组溶栓治疗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腘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以及大、小腿周径改变等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流速峰增加,增加最多的是急性组,其次为亚急性组,最少的是慢性组;溶栓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内径和大、小腿周径减少,减少最多的是急性组,其次为亚急性组,最少的是慢性组(均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实施越早效果越好。积极的溶栓可以改善静脉梗阻和降低瓣膜破坏程度及减轻血栓后遗症的程度。
韩胜斌陈明清杨斌金辉冯曜宇
关键词:下肢溶栓治疗自然病程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取出中的临床应用
2023年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期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2],但存在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等问题,导致滤器无法取出[3]。因此,许多学者报道了不同的滤器取出方法,其中以导丝成袢(Loop)技术应用最为广泛[4-6]。本研究探讨了改良Loop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中的取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丁顺官虹汐罗瑞翔陈闻翔王联林王家荣韩胜斌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同自然病程中的血流动力学观察:附203例报告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观察股、腘静脉流速、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除腘静脉管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股、腘静脉流速、股静脉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股、腘静脉流速最慢,股静脉管径最大,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股静脉流速增加,管径缩小,高凝状态得到改善。结论:随自然病程的延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韩胜斌陈明清董坚
关键词:病程
纤维蛋白原β启动子区单倍型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原β(FGB)启动子区单倍型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VT)的影响.方法 IDVT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20例.采用启动子区完整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双重检测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启动子区-1 420G/A、-993 C/T、-854G/A、-455 G/A、-249C/T和-148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基因型,对上述SNP连锁不平衡分析并构建单倍型模型.结果-993 C/T与-455 G/A、-993 C/T与-148C/T、-455 G/A与-148C/T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r2分别为0.699、0.509和0.556);构建出8种单倍型模型:单倍型H3、H6在病例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R)分别为32.085和1.896,P<0.05];单倍型H1、H4、H5和H7在对照组中的频率高于病例组(OR值分别为0.025、0.119、0.644和0.383,P <0.05);其余单倍型(H2和H8)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型H3、H6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单倍型H1、H4、H5和H7可能是DVT的保护因素.
韩胜斌董坚金辉杨斌王友礼
关键词:单倍型单核苷酸多态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外科学双语教学尝试与思考
2011年
目的开展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和实际应用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6名大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学对比和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我科双语教学成果.结果双语教学前后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语教学后的成绩明显优于考前水平;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双语教学普及面广、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是具有充分的认识.结论在医学教学中合理的穿插专业外语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
冯曜宇韩胜斌查旭梁刚金辉
关键词:血管外科学双语教学
腹主动脉瘤并发阑尾炎1例临床护理
2010年
腹主动脉瘤发生破裂者占总患病人数的2%~4%,腹主动脉瘤并发急性阑尾炎者发病率在1%左右。2009年8月,我们对1例腹主动脉瘤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李黎尹芳韩胜斌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并发精心护理
颈动脉体瘤10例手术治疗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科学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经组织学证实血管型为6例、实质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病人均行瘤体剥离和(或)瘤体切除及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舌咽、迷走神经等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均顺利出院。结论由于颈动脉体瘤所处解剖位置特殊,与颈动脉粘连紧密甚至产生包绕和侵蚀血管现象,术中术后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和脑供血不足;加之其本身属化学感受器肿瘤,尚有7%~10%为恶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因而在手术治疗以及整个围手术期处理中都应高度警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韩胜斌金辉蔡红波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颈动脉
纤维蛋白原Bβ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寻纤维蛋白原Bβ (FGB)启动子区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已知或未知的)并由此构筑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单倍型模型,从而在遗传背景上揭示FGB启动子区SNPs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D...
韩胜斌
关键词:单倍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