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阳
-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加压素对体外循环后低血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心脏手术患者经过体外循环后可出现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需要使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如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但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肺血管收缩作用,不适合应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研究发现,血管加压素具有提高体循环阻力而不增加肺血管阻力的作用。本研究拟观察血管加压素对体外循环后低血压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 孙杰孙杰唐晓阳毛毛丁正年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后血管加压素低血压儿茶酚胺类药物外周血管阻力
- 困难气道型麻醉面罩
- 困难气道型麻醉面罩涉及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包括:面罩体(1),气垫(2),进气口(3),气垫充气阀(4),面罩体(1)上开有操作孔(5),嵌套于操作孔(5)凹向内的硅橡胶皮塞(6),硅橡胶皮塞(6)顶部开有可伸缩的通孔(...
- 韩传宝唐晓阳钱燕宁
- 文献传递
- 垂体后叶素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rdiac angioplastic bridge graft sugery,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行择期CABG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组。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采用乳酸林格、人工胶体和红细胞悬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在8~10cmH2O(0.785~0.981kPa)左右,维持血球压积(HCT)不低于30%。分别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维持稳定的有创血压(IBP)。目标IBP70mmHg(1mmHg=0.133kPa),心率(HR)60次/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HR、ST-T、CVP、肺动脉压(PAP)、PCWP、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气、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MAP、HR、ST-T变化平稳;在搭后降支(PDA)时CVP、PCWP、SVR有所增加,心脏指数(CI)降低,但两组间无差异;PAP在搭PDA时升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垂体后叶素组PVR组内无差异,去甲肾上腺素组PVR在搭ADA和PDA时显著增加,与同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组的PVR相比较,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倍他乐克使用量:垂体后叶素组使用量为5.9mg,去甲肾上腺素组用量为11.2mg,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较去甲肾上腺素更能很好地稳定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 孙杰朱敬明王灿琴唐晓阳丁正年
-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
- cTnI、hF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8例围术期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心肌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效率。方法:随机择期OPCABG患者68例(ASAⅡ~Ⅲ),在麻醉诱导前(T0)、术中吻合血管(T1)、手术结束(T2)、术后6h(T3)、18h(T4)、36h(T5)时间位点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hFABP浓度,并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有12例患者(17.6%)在手术中出现ECG的ST段上升>0.1mV或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的心肌缺血损伤,其血清hFABP、cTnI、CK-MB系列浓度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血清hFABP浓度的峰值比cTnI、CK-MB浓度的峰值均高并提前数小时出现;而56例患者(82.4%)血清hFABP、cTnI、CK-MB系列浓度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与cTnI和CK-MB相比,hFABP对OPCABG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更快速、更易于诊断的价值。
- 陈新春朱敏敏唐晓阳傅诚章刘训良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靶浓度控制输注
- 低温体外循环对顺式阿曲库胺和罗库溴胺用药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低温心肺转流(CPB)对顺式阿曲库胺和罗库溴胺用药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2例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C组)和罗库溴铵(R组)两组,每组16例。全程肌松监测。全凭静脉麻醉。C组以0.1mg/kg顺式阿曲库铵,R组以0.6mg/kg罗库溴铵静脉推注插管,然后持续泵注,适时调整输注速率,维持T1/T0为15%。常规实施CPB,维持血温32℃,记录并计算两组肌松药平均输注速率。结果C组顺式阿曲库胺CPB中平均输注速率显著低于CPB前[(0.73±0.24)μg.kg-1.min-1vs.(1.11±0.25)μg.kg-1.min-1](P<0.05);R组罗库溴铵CPB前、中的输注速率相仿[(3.99±0.90)μg.kg-1.min-1vs.(4.31±0.71)μg.kg-1.min-1](P>0.05)。结论32℃低温行CPB时,维持相同肌松水平的顺式阿曲库胺需求量明显减少;但罗库溴铵用量未受到低温的明显影响。
- 王灿琴王忠云唐晓阳钱燕宁
- 关键词:心肺转流罗库溴胺
- 小儿先心患者不同采样部位PetCO2监测值与PaCO2的相关性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气管导管末端穿刺持续PetCO2监测方法及采用旁气流法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 2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两组间比较,PETC02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
- 张斯璧于颖颖孙杰唐晓阳
- 文献传递
- 围术期低镁血症致心律失常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67岁,72kg,因”反夏左腰邵疼痛4年,少尿半月余”入院。入院查体BP155/86mmHg,HR84次/分,尿量约200ml/d。血常规示:WBC19.2×10^9/L,RBC3.8×10^12/L,Hb124g/L,Hct36%,Plt133×10^9/L,肌酐693.4μmol/L,谷草转氨酶26U/L。CT示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积水,右输尿管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92次/分。
- 韩传宝周钦海唐晓阳朱伟钱燕宁
-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低镁血症围术期谷草转氨酶输尿管狭窄左肾积水
- 胺碘酮对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跳及自律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体外循环术后心脏复跳及自律性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的房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体外循环期间静脉注射胺碘酮8mg/kg(A组),4mg/kg(B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转流时间、心脏复跳时间、自律性、临时心脏起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A、B组相比,C组的后并行时间和转流时间显著延长(P<0.01),自动复跳、复跳后窦律比例显著降低(P<0.05和P<0.01),停机后多巴胺使用量显著增加(P<0.01)。A组临时起搏器使用比例较其它两组显著增加(P<0.05)。各组复跳后窦律患者左房小于房颤患者(P<0.01),C组窦律患者左房小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术中心脏复跳前使用胺碘酮可以增加房颤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的成功率,更好地维持窦性心律,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多巴胺用量及体外循环时间。
- 孙杰唐晓阳陈宇曹小飞沈健林聪钱燕宁丁正年
- 关键词:房颤胺碘酮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
- 阻力变化定位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阻力变化定位法与听诊定位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时的效果。方法 120例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依定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使用传统听诊定位法,B组使用阻力变化定位法。记录纤维支气管镜调整至最佳位置时导管移动的距离、导管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导管定位时间[(61.8±11.3)vs.(112.6±69.2)s]明显缩短(P<0.05),一次导管定位成功率(98.3%vs.50.0%)及导管正位率(69.5%vs.29.3%)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与传统听诊定位法比较,阻力变化法定位迅速且正位率高。
- 李懔李懔桂波蒋金娣钱燕宁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
- 心脏手术患者并发顽固性低血压时垂体后叶素治疗4例被引量:8
- 2009年
- 心血管外科手术术中或术后发生的“血管舒张性休克”或称“血管麻痹综争征”,已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虽然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晰,但血管扩张为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在“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的治疗效应已得到临床上的肯定。国内因无此药销售,而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孙杰等医师的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一般来说,“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发生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关系密切。孙杰等医师报道的4俐患者,就术前病情和体外循环时间看,并非都应该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例1主动脉血流阻断32min、体外循环转流58min),其麻醉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较多需商榷之处,但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是恰当、有效的。如临床上出现难于用血容量、心肌收缩力解释的顽固性低血压,应考虑到“血管麻痹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如在低血压同时,伴有高心排血量、低血管阻力(从漂浮导管可得到),“血管麻痹综合征”即可确诊。对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治疗,去甲肾上腺素效果不佳时,应果断地使用垂体后叶素。
- 孙杰唐晓阳钱燕宁丁正年
-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低血压顽固性血管麻痹综合征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