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倩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宋代
  • 2篇中国史
  • 2篇中国史学
  • 2篇中国史学史
  • 2篇史学
  • 2篇史学史
  • 2篇撰述
  • 2篇民族史
  • 2篇民族史撰述
  • 2篇国史
  • 2篇二十四史
  • 1篇断代史
  • 1篇新论
  • 1篇夷夏
  • 1篇夷夏观
  • 1篇忧患
  • 1篇忧患意识
  • 1篇治国
  • 1篇治国安邦
  • 1篇史记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周倩
  • 3篇王旭
  • 2篇汪高鑫
  • 1篇许曾会
  • 1篇李孔胜
  • 1篇郭倩
  • 1篇郭蔚然
  • 1篇汪增相
  • 1篇纪丹阳

传媒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南都学坛(南...
  • 1篇史学理论与史...
  • 1篇城市史研究
  • 1篇暨南史学

年份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宋代江南地区镇的建置与时空演变——以湖州为例
2016年
本文通过对湖州所辖21镇的考订探索宋代江南地区镇的建置与时空演变规律。北宋中前期,为了防止地方藩镇割据,增强地方行政中心的'首位度',附郭镇和城关镇多被废除。存留和新设之镇大多远离行政中心,并且靠近州、县的边界地带。这不仅说明当时的商贸往来已经摆脱了行政区的界限,朝着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和更外向型的方向发展,还说明镇逐渐摆脱城市的束缚,不再是政治中心市场的补充和附属,而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发挥着将远离州、县城市的广大乡村集聚起来的作用。其中,陆路镇的衰落和水路镇的崛起与宋代江南地区河流的治理、人工运河的修缮以及水运运费比陆运低有关。这种政区形态的转换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点。
王旭周倩
关键词:宋代
全祖望《经史问答》之“诸史问答”考论
2015年
《经史问答》是全祖望撰述的一部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讨论经史问题的著作。该书中的"诸史问答"部分集中讨论史学问题,涉及的问题具有重视周秦西汉史、重视考实、重视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等特点,由此可以管窥全氏弟子学史的基本情况,同时能反映出雍乾时期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全祖望对生徒问题的回答展示了他鲜明的学术批判精神、精详的历史考证功夫以及对义理和史法的重视,通过"寓教育于学术"的方式为生徒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诸史问答"不是师生问答的实录,它的编纂经过了作者的精心安排,内蕴全氏的教育深意。
周倩
关键词:全祖望历史教育
马班夷夏观异同探究
2013年
司马迁和班固的夷夏观有异有同。在"夷夏之辨"问题上,马班都有"别夷夏"的观念,都以华夏礼义文化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并强调"德化四夷",但司马迁不斤斤计较于夷夏之别,而班固反之。在"夷夏一统"问题上,马班都主张夷夏一统,坚信各民族出于一元,主张各民族间应该和平相处,但在实现一统的策略上,司马迁倾向和亲、盟约,而班固则主张以羁縻之道应对。大一统的政治背景和独尊儒术的学术背景造就了马班夷夏观之同,马班夷夏观之异则与两汉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的变迁以及史家个人思想的差异息息相关。
周倩
关键词: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夷夏观
近三十年来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研究述评
2015年
近三十年来,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民族史史料的整理解读、民族史撰述成就和特点的总结、民族思想的挖掘和阐发、民族史撰述与大一统国家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史学理论的建设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考察使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得到深化和细化,同时也从史学史的角度对其内蕴的特点和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周倩
关键词:二十四史
宋代“团”制新论被引量:2
2016年
宋代作为县以下基层单位的"团"并非源于后周的"团并乡村"之制,而是始自北宋保甲法的配套措施"团教法"。北宋"团"的主要职责是军事训练,其首领多由都副保正兼任。南宋实行于部分地区的"保伍法"是团制的一次"回光返照",这时"团"不再与军事挂钩,而是以维护地方治安为务,同时"团"与其他基层单位相互渗透,在很多地方也兼及其他民政事务,其性质再一次发生变化。北宋中后期开始,"团"的性质发生变化,开始由指示户籍的单位逐渐转变为单纯指示地域的单位,体现了不断地域化的趋势。宋代"团"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县以下基层区划普遍性的特点。
周倩王旭
关键词:宋代
从思想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学的民族特性--吴怀祺教授访谈录
2016年
吴怀祺,1938年生,安徽庐江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1978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白寿彝先生从事中国史学史专业学习。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撰学术著作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郑樵评传》、《易学与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第4册、《中国文化史·宋卷》等;主编并参加撰写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点校整理古籍有《郑樵文集(校补)·郑樵年谱稿》、《田间易学》等;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2016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汪高鑫教授、周倩博士生对吴怀祺先生进行了访谈。
汪高鑫周倩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民族特性访谈录
论题: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民族忧患意识与史学经世情结
2014年
汪高鑫:从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国家长期分裂,中经隋朝的短祚和初唐的强盛,再到中唐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的衰败,使得从“庙堂”到“士林”,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而这种民族忧患意识又促使人们关注于史学,希望从历史的总结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表现出了浓厚的史学经世情结。以下我们分两个部分进行讨论。
汪高鑫汪增相汪增相李孔胜许曾会纪丹阳郭倩周倩郭蔚然刘晓环
关键词:民族忧患意识隋唐时期世情论题安史之乱治国安邦
归属与调整:界区小尺度区划的变动——以宋代乐安县云盖乡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地处边界地带的小尺度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变动时牵扯面较内部政区的变动要广得多。云盖乡处于吉、抚两州的交界地带,宋代时该乡'几易其主',前期主要是随县而变,后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域单元变动,其原因涉及交纳赋税便利程度,乡的交通、经济及文化地位,与原属中高层政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三个方面。透过对云盖乡隶属变迁原因的探析,可知小尺度区划与自然区、文化区、经济区之间相互整合的关系至少可以上延至宋代。小尺度区划绝非是孤立的单元,它与长期统辖自己的中高层政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强制性的划割会打破原来和谐的整体,造成税收混乱、沟通不便等问题。
王旭周倩
读汪高鑫《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
2016年
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指的是二十四史中以民族史传为主体、兼及其他纪传志表中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民族史、断代史和史学史研究的材料和对象。汪高鑫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史学思想史研究,他的新作《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黄山书社,2016年),是首部从史学史角度整体探讨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的专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周倩
关键词:二十四史民族史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黄山书社断代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