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增相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佛教
  • 2篇撰述
  • 2篇民族
  • 2篇教育
  • 1篇大学教师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读书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民族国家
  • 1篇多样性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管理
  • 1篇行政管理体制
  • 1篇行政效率
  • 1篇性情
  • 1篇学问
  • 1篇忧患
  • 1篇忧患意识

机构

  • 9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汪增相
  • 1篇许曾会
  • 1篇李孔胜
  • 1篇周倩
  • 1篇汪高鑫
  • 1篇郭倩
  • 1篇陈雷
  • 1篇郭蔚然
  • 1篇纪丹阳

传媒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历史档案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管理学刊
  • 1篇史学理论与史...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手段的角度被引量:1
2002年
中国佛教的道德教育手段是非常多样的,而且大都具有通俗化、形象化的特点,它不但能够弥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在手段上的不足,而且也给予中国传统道德的教育及其传播以很大的影响。
汪增相
关键词:佛教传统道德教育
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24
2010年
当前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既与大学教师所处的大环境以及人们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理解有关,也与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变大学教师所处的大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教学、乐于教学;第二,给高校科研工作正确定位,使教学研究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占据首要地位;第三,改革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双轨制的职称评审制度。
汪增相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行政三联制之考察被引量:3
2006年
陈雷汪增相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抗战时期国民党行政效率
论题: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民族忧患意识与史学经世情结
2014年
汪高鑫:从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国家长期分裂,中经隋朝的短祚和初唐的强盛,再到中唐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的衰败,使得从“庙堂”到“士林”,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而这种民族忧患意识又促使人们关注于史学,希望从历史的总结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表现出了浓厚的史学经世情结。以下我们分两个部分进行讨论。
汪高鑫汪增相汪增相李孔胜许曾会纪丹阳郭倩周倩郭蔚然刘晓环
关键词:民族忧患意识隋唐时期世情论题安史之乱治国安邦
李贽教育思想探析
2012年
李贽的教育思想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涉及如下五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论;强调实用的教学内容观;尊重个性的教学方法论;重视道德,强调学习的教师修养论;重视教师,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论。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启蒙意义,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汪增相
关键词:教育思想
佛教流行与汉魏两晋正史对佛教的记载被引量:1
2015年
在汇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流行对汉魏两晋正史佛教记载的影响。研究表明,东汉时期,佛教初传,影响很小且依附于中国传统的神仙方术,因此为官修纪传体正史《东观汉记》所忽略。三国时期,佛教渐趋流行,谢承《后汉书》和鱼豢《魏略》对佛教有了适当介绍,以助人们尤其是统治者对佛教的了解。由于当时人们只是将佛教理解为斋戒祭祀的一种,因此两部正史所介绍的主要是被视为"神"的佛陀的情况。此外,这一时期,佛教因势力有所增长而试图摆脱对道教的依附,从而引发了佛教与道教的斗争,这种情况在两书中也有反映。到了两晋,佛教迅速发展,最终引起了袁宏《后汉纪》的重视。但其对佛教的介绍和称颂有着浓郁的玄学色彩,这是两晋佛教玄学化和当时名士对佛教的理解的真实反映。
汪增相
关键词:佛教正史
传统史学的发展与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籍的多样性
2015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史籍的多样性特点的形成,与传统史学的多途性发展所给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第一,僧尼传记的出现和发达是受到了世俗人物传记的流行的刺激。第二,佛教经目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了世俗图书目录编纂潮流的影响。第三,传统史学重视记载宇内地理的风气,刺激了僧祐《世界记》的创作。第四,传统史学重视编纂地方史志的风气,对于佛教志乘的出现有一定先导作用。第五,传统史学重视介绍域外情况的风气,对于佛教外国传志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六,传统史学的"通史家风"、纪事本末体的叙事方式、仪注体的史书体裁等,对于佛教史籍的体裁发展也都有一定的影响。
汪增相
关键词:传统史学多样性
李贽的学问观初探
2007年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学问的重要性和目的,李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此外,李贽强调学者的“勤学”和“怀疑精神”,强烈呼吁学术宽容和学术自由,并积极追求学问的实用价值。
汪增相
关键词:学问
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被引量:1
2010年
佛教对北朝史家历史撰述有很大影响。首先,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意识到官修史书记载佛教的必要性。其次,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撰述了一些专门的佛教史籍。最后,佛教影响了北朝一些史家历史撰述的体例和体裁。
汪增相
关键词:佛教历史撰述
李贽论读书
2007年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汪增相
关键词:读书真性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