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胜萍

作品数:22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香菇
  • 6篇原生质
  • 6篇原生质体
  • 6篇质体
  • 5篇病毒
  • 4篇原生质体融合
  • 4篇栽培
  • 4篇食用
  • 4篇食用菌
  • 3篇菌丝
  • 2篇毒病
  • 2篇选育
  • 2篇栽培要点
  • 2篇菌丝生长
  • 2篇菌种
  • 2篇病毒病
  • 1篇段木
  • 1篇段木栽培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机构

  • 2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工业微...

作者

  • 22篇龚胜萍
  • 18篇汪昭月
  • 17篇潘迎捷
  • 15篇陈明杰
  • 5篇郑海歌
  • 2篇王曰英
  • 2篇陈作义
  • 2篇龚祖埙
  • 2篇沈学仁
  • 2篇谭琦
  • 2篇沈菊英
  • 1篇乔卫亚
  • 1篇周永昌
  • 1篇王鸣岐
  • 1篇孙华瑜
  • 1篇徐燕娟
  • 1篇郁维荣
  • 1篇高君辉
  • 1篇王南
  • 1篇冯志勇

传媒

  • 13篇食用菌
  • 5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食用菌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 3篇1993
  • 3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菇子实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初探被引量:4
1989年
在动植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消除体内代谢或辐射产生的自由基对DNA、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的破坏作用,使机体保持旺盛的代谢活动,说明代谢活动的衰退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有关。在食用菌中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测定并探讨了香菇子实体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和不同贮藏温度下子实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和同工酶的表现。
陈明杰潘迎捷汪昭月龚胜萍
关键词:香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香菇菌种退化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1991年
香菇菌种退化主要指产量和质量性状的下降,根据这些宏观现象,我们从遗传变异的微观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产生香菇菌种退化的原因.(一)菌丝分解培养料能力与菌种退化的关系香菇是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营养源的木腐真菌,在生长中,香菇菌丝细胞合成和分泌出大量的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不仅具有分解这些大分子物质的能力,以满足香菇生长的营养需要,而且这些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还具有调控香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功能.
潘迎捷汪昭月龚胜萍陈明杰郑海歌钟顺昌
关键词:香菇菌种退化
蘑菇病毒的传布途径和方式被引量:3
1989年
蘑菇病毒与其它各种病毒一样,都是专性活物寄生,它只能生活在活的蘑菇菌丝细胞或孢子中.在目前的研究认识水平上,蘑菇病毒主要通过主系传布和支系传布两种途径,至今还没有发现昆虫、线虫或其它真菌能作为传布蘑菇病毒的天然媒介.主系传布,是指真菌的病毒通过有丝分裂的菌丝和形成的无性孢子以及从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孢子进行传布,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菌丝和孢子,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病毒颗粒,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可检查出有双链RNA 分子.支系传布,指通过种内或种间亲合性菌株菌丝之间的接触和融合进行传布。
潘迎捷汪昭月龚胜萍陈明杰王鸣岐
关键词:蘑菇病毒
香菇的失活原生质体融合被引量:8
1991年
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筛选营养缺陷型或代谢突变型的传统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这些筛选是以诱变为基础,往往会引起亲本一些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突变。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失活原生质体技术表明。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郑海歌
关键词:香菇失活原生质体
香菇菌株耐热性研究初报被引量:8
2000年
研究了 2 8个香菇菌株的耐热性 ,发现在 35℃、38℃培养时 ,所有香菇菌株都不能生长 ;在 30℃培养时 ,10个菌株停止生长 ,其余 18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比在 2 5℃时明显减慢。经进一步耐高温试验发现 ,日 50、A4 2、农 1⑦、中兴 8号 4个菌株的菌丝长速在 30℃下基本不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
严培兰谭琦王南龚胜萍
关键词:香菇临界温度菌丝生长耐热性菌株选育
一种新发现的香菇球状病毒被引量:7
1992年
迄今为止国际上香菇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香菇中含有直径分别为25、30和39nm的球状病毒颗粒,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这些病毒颗粒的核酸型均为双链核糖核酸(dsRNA).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对上海地区发生的香菇病毒病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香菇球状病毒颗粒,它的核酸型是单链核糖核酸(ssRNA),并探讨了这种病毒颗粒与病毒病的发生和香菇菌种退化的关系.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方炳初沈学仁龚祖埙沈菊英陈作义
关键词:香菇病毒
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状况被引量:10
1997年
食用菌被誉为健康食品,名人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成为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从1950~1960年,全世界食用菌总产量从70000t增加到136000t。60年代以后,欧美有些国家每年以7%的速度向前发展,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90%以上。70年代以后,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递增,产量增长了2.1倍。在此期间,亚洲国家的食用菌栽培业迅速崛起,发展速度超过欧美国家,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以上,产品进入国际市场。80年代以后,世界食用菌总产量有很大的飞跃。
郁维荣龚胜萍
关键词:食用菌类栽培
香菇和平菇生长发育中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82
1991年
香菇和平菇的菌丝体在胞内合成和向外分泌大量的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在菌丝生长中,该两种菌的三种胞外酶活性变化基本相同,漆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第25-30天,以后开始下降,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在第20天时开始出现。原基形成时,香菇和平菇的胞外漆酶和酪氨酸酶活性下降,香菇的胞外纤维素酶活性上升,而平菇下降。两种菌子实体中的三种酶活性低于菌丝体的胞外酶,与胞内酶相似。子实体的不同部位中,菌褶中三种酶的活性均为最低,而菌肉和菌柄中酶活性相对较高。两种菌的胞内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都很低,而且变化幅度小。
潘迎捷陈明杰:郑海歌汪昭月龚胜萍
关键词:香菇平菇漆酶酪氨酸酶纤维素酶
生质体融合和无性繁殖技术在香菇育种上的应用及配套香菇新菌种选育
潘迎捷汪昭月龚胜萍陈明杰周永昌
(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香菇育种上的应用。以自然性状标记为主,结合生化性状和出菇表现筛选鉴定融合子,构建了127个种内融合子和32个种间融合子。经栽培试验结合遗传变异分析和杂种优势测定筛选出两个具有优良栽培性状的种内融合...
关键词:
关键词:香菇香菇育种菌种选育原生质体融合无性繁殖
香菇沪农1号的选育被引量:2
1990年
我国山区农民目前段木栽培香菇还较普遍,但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本地的老菌种,产量低,品质差,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在浙江、江西等地进行了适于山区栽培的香菇菌种选育研究,从国外引进的4个菌种中,获得了适于我国山区段木栽培的香菇沪农1号及其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目前在浙江龙泉栽培达1000多万公斤段木,江西等地也已开始试种,现将该菌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汪昭月王曰英龚胜萍潘迎捷陈明杰孙华瑜毛明义
关键词:香菇选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