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杰

作品数:507 被引量:1,86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9篇期刊文章
  • 165篇专利
  • 42篇会议论文
  • 1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8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5篇草菇
  • 123篇香菇
  • 74篇菌丝
  • 65篇栽培
  • 63篇基因
  • 62篇菌种
  • 55篇食用
  • 55篇食用菌
  • 40篇蘑菇
  • 34篇子实
  • 34篇菌株
  • 33篇子实体
  • 32篇双孢蘑菇
  • 32篇分子标记
  • 30篇培养基
  • 29篇胁迫
  • 26篇球盖菇
  • 25篇大球盖菇
  • 20篇育种
  • 20篇菌丝培养

机构

  • 470篇上海市农业科...
  • 7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7篇上海海洋大学
  • 34篇中华人民共和...
  • 9篇上海水产大学
  • 7篇上海百信生物...
  • 6篇上海光明森源...
  • 5篇安徽技术师范...
  • 5篇安顺学院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上海农业科学...
  • 4篇上海市农业遗...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微生物...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03篇陈明杰
  • 139篇汪虹
  • 131篇谭琦
  • 122篇潘迎捷
  • 117篇赵妍
  • 85篇陈辉
  • 65篇张津京
  • 62篇余昌霞
  • 61篇宋晓霞
  • 56篇王倩
  • 54篇冯志勇
  • 52篇黄建春
  • 51篇鲍大鹏
  • 47篇曹晖
  • 43篇冯爱萍
  • 43篇李正鹏
  • 42篇宋春艳
  • 42篇杨焕玲
  • 38篇尚晓冬
  • 35篇李传华

传媒

  • 104篇食用菌学报
  • 30篇上海农业学报
  • 28篇菌物学报
  • 22篇食用菌
  • 1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1篇分子植物育种
  • 7篇菌物系统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微生物学报
  • 6篇生物学杂志
  • 4篇上海蔬菜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中国食用菌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全国第六届食...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4篇2023
  • 17篇2022
  • 34篇2021
  • 32篇2020
  • 42篇2019
  • 22篇2018
  • 24篇2017
  • 28篇2016
  • 28篇2015
  • 26篇2014
  • 17篇2013
  • 9篇2012
  • 20篇2011
  • 21篇2010
  • 15篇2009
  • 11篇2008
  • 20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5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肉棒菌栽培菌种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棒菌栽培菌种的生产方法,包括:(1)麦粒培养基制作;(2)灭菌;(3)接种;(4)培养。本发明操作简单,可用于潜在新资源食品肉棒菌的栽培,开创了我国潜在新资源食品肉棒菌的研制和开发利用先河。
李传华张劲松奚莉萍陈明杰汪虹
文献传递
双孢蘑菇高产覆土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和栽培方法
一双孢蘑菇高产覆土材料的配方,其包括第一主料,第二主料,以及辅料。所述第一主料为椰糠、木屑、珍珠岩、煤渣,其中各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所述椰糠0~60%,所述木屑0~60%,所述珍珠岩0~80%,所述煤渣0~60%,并且第一...
王倩黄建春陈辉张津京宋晓霞陈明杰汪虹
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添加皂素溶液缩短斑玉蕈培养中后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皂素溶液添加物的配置及灭菌处理;b、斑玉蕈栽培料配制后,进行接种和培养,菌丝发满瓶,后熟期20天左右,准备搔菌;c、斑玉...
冯志勇陈辉冯川孙运奇陈明杰
文献传递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柳松菇菌株亲缘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2
1999年
选用14 个柳松菇野生菌株(其中,来自中国6 株,源于希腊6株,源于法国、印度各1株),利用RAPD 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20 个随机引物中有11 个引物共扩增出96 条DNA 条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希腊的6 个菌株遗传差异较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 90% ,与法国的菌株亲缘关系也较近,相似系数在70% 左右。我国6 个野生种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30% ~85% ,而与国外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仅20% 强。
谭琦严培兰詹才新郭力刚王南贺冬梅凌霞芬陈明杰潘迎捷
关键词:柳松菇菌株RAPD
草菇全基因组框架图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技术和Solexa测序技术相结合,进行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全基因组的测序,最终获得了长度为35.67Mb的草菇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获得了11097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5516个基因有明确的功能注释信息。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草菇基因组框架图。
鲍大鹏赵国屏谭琦王升跃陈明杰郑华军张劲松朱永强汪虹康慧陈祥林楠冯爱萍
关键词:草菇全基因组框架图
低温胁迫对草菇菌丝体糖原磷酸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4年
在0℃低温胁迫下比较低温敏感型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23和耐低温型菌株VH3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pyg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α-微管蛋白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pyg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低温处理4h时,V23的pyg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为0h的0.49倍,低温处理6h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处理0h的水平。VH3的pyg基因相对表达量从低温处理2h时急剧下降,至低温处理8h时达到最低值,仅为0h的0.28倍。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py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V23和VH3中均呈下降趋势,相同的低温处理时间下,该基因在菌株V23中的下降幅度小于VH3中。
赵妍汪虹李正鹏禄连静陈明杰
关键词:草菇低温胁迫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选育低温高产草菇的单孢杂交中。【方法】通过出菇试验筛选获得高产草菇菌株,与低温出菇菌株VH3一同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区分草菇单孢子的交配型,并完成杂交配对工作;最后结合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技术与杂交子真实性的鉴定方法,在栽培出菇试验前剔除部分不耐低温的草菇杂交子。【结果】出菇试验表明,屏优1号的生物转化率最高,用作杂交育种的高产亲本菌株。单孢杂交配对后,最初的496株草菇可能杂交菌株经初筛后,只剩余172株较耐低温的杂交菌株,使后期出菇试验的工作量减少了65%;杂交子出菇试验表明,在28°C出菇温度下,VV093杂交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且农艺性状较好。【结论】建立了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亲本菌株的筛选、单孢交配型的区分、单孢杂交、杂交子的鉴定和筛选等,并在低温高产草菇单孢杂交育种中成功应用。
赵妍林锋颜素雅汪虹陈明杰
关键词:草菇杂交育种分子标记
草菇育种方法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草菇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栽培食用菌,对草菇主要育种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草菇交配型基因的分子标记、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草菇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林锋李国贤赵妍汪虹陈明杰
关键词:草菇育种方法分子标记
香菇复配氨基酸培养基优化及其对香菇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L-氨基酸能够提供香菇生长发育的部分养分需求,利用外源添加氨基酸的方式对香菇生长基质进行优化,对于香菇产业的增产提质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目的]利用外源添加丙氨酸(A1a)、丝氨酸(Ser)和天冬酰胺(Asn)的方式改善培养基成分,并探究复配氨基酸促进香菇生长的可能代谢途径。[方法]在三因素三水平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复配氨基酸的添加浓度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培养基的香菇菌丝进行一系列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以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为响应值,筛选出复配氨基酸Ala、Asn和Ser的理论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74.711、113.826和5.661 mg/L,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配方可有效促进香菇菌丝生长。与PDA培养基相比,复配氨基酸培养基中的菌丝丙酮酸(pyruvic acid,PA)和蛋白质含量更高,而且该配方可以显著提高香菇菌丝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并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结论]此研究为香菇培养基的改良以及氨基酸的促进生长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常婷婷赵妍赵妍杨焕玲宋晓霞陈明杰
关键词:香菇氨基酸
柱状田头菇研究进展概述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外观怡人,香气浓郁,菌柄脆嫩,菌盖润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又由于柱状田头菇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完成生活史的时间很短(一般20...
王南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鲍大鹏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关键词:田头菇担孢子荧光染色胞外酶漆酶
文献传递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