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江宁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水稻
  • 4篇土壤
  • 3篇穗重
  • 3篇铜胁迫
  • 3篇籼稻
  • 3篇籼稻品种
  • 3篇污染
  • 3篇胁迫
  • 2篇水稻产量
  • 2篇穗型
  • 2篇铜污染
  • 2篇土壤铜
  • 2篇土壤铜污染
  • 2篇不同穗型
  • 2篇常规籼稻
  • 2篇长期定位试验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铜形态

机构

  • 8篇扬州大学
  • 1篇常州市农林局

作者

  • 8篇赵江宁
  • 7篇王余龙
  • 4篇董桂春
  • 4篇杨连新
  • 4篇王云霞
  • 3篇张燕
  • 3篇沈春晓
  • 3篇田昊
  • 3篇居静
  • 3篇李进前
  • 2篇于小凤
  • 1篇齐义涛
  • 1篇徐加宽
  • 1篇于小风
  • 1篇周娟
  • 1篇颜士敏
  • 1篇张彪
  • 1篇袁玲花
  • 1篇韩妍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第十三次中国...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铜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长期定位试验
2006年选用清洁粘质壤土(对照,铜浓度32 mg·kg-1)制备200和400 mg·kg-1铜污染土壤,在土培池群体栽培条件下,以矮仔占和两优培九为供试材料,进行持续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总铜、可交换态铜浓度以...
ZHAO Jiang-Ning赵江宁WANG Yun-Xia王云霞SHEN Chun-Xiao沈春晓QI Yi-Tao齐义涛YANG Lian-Xin杨连新WANG Yu-Long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铜胁迫土壤污染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被引量:28
2009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单穗重差异较大,适当增加穗重有利于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2)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植株含氮率差异较小,大穗型水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氮素累积量和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个体(单穗)吸氮量特别是抽穗前单穗吸氮量大,是大穗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氮素累积量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的重要因素;(3)中等偏大穗型的水稻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4)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5)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是影响穗重的重要因素,但氮素累积量作用较大;(6)吸氮强度尤其是个体(单穗)吸氮强度是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与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董桂春于小凤赵江宁居静田昊李进前张燕王余龙
关键词:籼稻穗重氮素吸收利用
铜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的长期定位试验
2006年选用清洁粘质壤土(对照,铜浓度32 MG·KG-1)制备200和400 MG·KG-1铜污染土壤,在土培池群体栽培条件下,以矮仔占和两优培九为供试材料,进行持续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总铜、可交换态铜浓度以...
赵江宁王云霞沈春晓齐义涛杨连新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土壤铜污染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土壤铜胁迫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盆栽土培条件下,以壤土为试验土壤,以6个籼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土壤铜含量400mg·kg-1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铜处理使供试品种稻谷、糙米和精米产量均下降,降幅为14% ̄27%,依据减产的显著性可将所有供试品种划分为不显著减产(P>0.05)、显著减产(P<0.05)和极显著减产(P<0.01)3种类型。土壤铜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蒸煮和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以及卫生品质(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由于子粒减产幅度明显大于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蛋白质总量极显著降低。铜在子粒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很大,浓度分布:糠层中铜浓度大约是谷壳、精米的2倍;积累量:谷壳、糠层和精米中铜积累量平均分别占子粒总积累量的13%、12%和75%,即稻谷经精加工后,其铜总量下降1/4左右。
袁玲花徐加宽颜士敏韩妍赵江宁王余龙董桂春杨连新
关键词:水稻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2002年分别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和个体干物质生产量大;②大穗型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比例较大,穗干重比例及经济系数小于中等穗型品种;③单穗重受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共同影响,生物产量特别是单穗生物量对穗重的作用显著大于经济系数对穗重的作用;④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生育期、干物质生长率均是影响干物质生产的重要因素,干物质生长率特别是个体干物质生长率对干物质生长量影响较大;⑤大穗型品种单穗茎鞘重、单穗绿叶重、单穗叶面积大,结实期单穗叶面积下降速度慢。单穗根源、单穗氮源、单穗叶源、单穗碳源优势明显是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多、穗重大的主要原因。
董桂春张燕于小凤周娟赵江宁居静李进前田昊王余龙
关键词:常规籼稻穗重
土壤外源铜形态的动态变化:5年定位试验被引量:3
2012年
土壤铜污染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总量,还与其在土壤中的形态有关。选用未受污染的粘质壤土,设置对照(32mg·kg-1)、200、400mg·kg-1铜处理模拟土壤铜污染,进行持续5年(2006—2010年)的稻/麦轮作土培试验。参照Tessier的方法测定小麦和水稻成熟期土壤中不同形态铜含量,研究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清洁土壤中总铜以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铜含量变化均很小,铜处理使上述参数均大幅增加。(2)污染土壤各形态铜含量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其中可交换态浓度持续下降最为显著,5年分别累计下降66%(200mg·kg-1)、67%(400mg·kg-1)。(3)土壤处于旱作条件有利于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铜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淹水条件下转化方向相反。(4)铜处理改变了土壤中铜元素的形态分布,清洁土壤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平均占57%),污染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合计平均占58%)。本研究表明,外源铜进入土壤后,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交换态浓度持续大幅降低,其他形态则因不同年度和不同耕作方式而相互转化。
赵江宁王云霞沈春晓杨连新王余龙
关键词:土壤赋存形态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董桂春居静于小风张燕赵江宁李进前田昊张彪王余龙
关键词:常规籼稻穗重
土壤铜污染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5年定位试验被引量:14
2012年
2006年选用清洁粘质壤土(对照,铜浓度32mg.kg-1)制备200mg.kg-1和400mg.kg-1铜污染土壤,在土培池群体栽培条件下,以"矮仔占"和"两优培九"为供试材料,进行持续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水稻产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原因。2007—2010年的测定结果表明:200、400mg.kg-1铜处理使前两年水稻成熟期平均分别推迟2~5d和6~7d,但后两年无明显变化。土壤铜污染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抑制程度逐年减小,两品种趋势一致。200、400mg.kg-1铜处理使2007年水稻产量分别平均减少17%、24%,随着时间推移减产幅度明显下降,后两年处理间没有差异,两品种趋势一致。铜污染条件下水稻减产主要与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减少有关,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成熟期土壤可交换态铜浓度与铜胁迫下对应生长季水稻抽穗和成熟期推迟的天数以及茎蘖发生、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的下降幅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土壤铜污染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和生长,使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下降进而使水稻减产;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逐年减小,这可能与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持续降低有关。
赵江宁王云霞沈春晓杨连新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土壤铜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