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余龙

作品数:174 被引量:1,891H指数:3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0篇水稻
  • 47篇FACE
  • 39篇氮素
  • 36篇籼稻
  • 25篇籼稻品种
  • 25篇根系
  • 20篇性状
  • 19篇籽粒
  • 17篇氮素吸收
  • 14篇颖花
  • 14篇开放式空气C...
  • 14篇根系性状
  • 13篇杂交
  • 13篇生育
  • 13篇粒重
  • 13篇CO_2浓度
  • 12篇籼型
  • 12篇籼型水稻
  • 10篇氮肥
  • 10篇栽培

机构

  • 158篇扬州大学
  • 5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江苏农学院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盐城工学院
  • 5篇常州市农林局
  • 4篇上海市农业技...
  • 4篇高知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鸟取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淮安市农业开...
  • 1篇山形大学
  • 1篇江阴市农林局
  • 1篇灌云县农业局
  • 1篇江苏省农业机...

作者

  • 174篇王余龙
  • 111篇杨连新
  • 95篇董桂春
  • 73篇黄建晔
  • 57篇朱建国
  • 29篇杨洪建
  • 27篇王云霞
  • 23篇周娟
  • 22篇单玉华
  • 20篇张传胜
  • 19篇张岳芳
  • 18篇刘红江
  • 17篇李进前
  • 15篇蔡建中
  • 14篇田昊
  • 13篇于小凤
  • 13篇姚友礼
  • 12篇孙成明
  • 11篇赖上坤
  • 11篇张彪

传媒

  • 25篇作物学报
  • 24篇农业环境科学...
  • 18篇扬州大学学报...
  • 16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中国水稻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江苏农学院学...
  • 7篇生态学报
  • 6篇江苏农业研究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耕作与栽培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第十三次中国...
  • 1篇植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8篇2009
  • 17篇2008
  • 19篇2007
  • 13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11篇2003
  • 13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栽培措施对直播水稻寒优湘晴N素吸收、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以寒优湘晴为材料,研究了密度、肥料措施对稻株氮素吸收、米质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株拔节前各阶段吸N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拔节后各阶段的吸N量和总吸N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提高后期施N比例会降低拔节前各阶段吸N量,提高拔节后各阶段吸N量和总吸N量。(2)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粗蛋白含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提高后期施N比例可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和粗蛋白含量,但会降低外观品质。(3)抽穗期单茎吸N量、拔节至抽穗吸N量与单位面积颖花量相关密切;抽穗期植株含N率与抽穗期单茎吸N量相关密切。
彭斌王国忠陆峥嵘王余龙
关键词:栽培技术直播水稻稻米
栽培条件对水稻粒重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63
1998年
应用3个水稻品种,设计氮、磷肥处理37个,从籽粒着生部位、谷粒体积、比重、灌浆过程、灌浆物质供应水平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对不同栽培条件下饱粒千粒重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1)不同处理间全穗饱粒千粒重的极差汕优63为3.91g,Koganemasari为5.43g,9004为7.62g;(2)稻穗不同部位饱粒千粒重的提高幅度为下部枝梗籽粒大于中部枝梗籽粒,中部枝梗籽粒大于上部枝梗籽粒,一、二次枝梗趋势一致;(3)饱粒千粒重与谷壳重、谷粒体积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品种间表现一致,粒重与谷粒比重的关系因品种而异;(4)主要灌浆期灌浆速率越大,饱粒千粒重越高,主要灌浆期的持续时间越长,饱粒千粒重越低;(5)单位面积颖花量与饱粒千粒重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每朵颖花所占有灌浆物质量与饱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6)提高结实期颖花根活量能显著提高饱粒千粒重,其中迟开花的下部枝梗籽粒饱粒千粒重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早开花的上、中部枝梗籽粒,一、二次枝梗趋势一致。
王余龙山本由德姚友礼徐家宽卞悦蒋军民新田洋司李昙云蔡建中
关键词:水稻粒重灌浆速率
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1、2、3、4g·盆-14个施氮(纯氮)水平,研究其对武运粳8号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穗期每株不定根数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不定根数的生长量,其次为有效分蘖期,再次为拔节长穗期;抽穗期每株不定根总长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不定根总长的生长量,其次是拔节长穗期,再次为有效分蘖期,每株根干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2各处理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量占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比例有效分蘖期相对稳定,无效分蘖期和拔节长穗期变化较大。但无效分蘖期根系生长量占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比例平均值皆在50%以上,是影响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主要生育阶段。3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量的多少与其生长速率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董桂春王余龙吴华周小冬王坚刚蔡惠荣蔡建中
关键词:水稻根系施氮量根系性状
水稻籽粒受容活性及其控制——稻穗不同部位、粒位籽粒的粒重与饱粒率被引量:4
1997年
在盆栽条件下,以盐粳2号为供试品种,设施氮量、施氮时期、水分、遮光、剪叶、剪穗等7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相同粒位籽粒、同枝梗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1、2次枝梗的相同粒位所有籽粒(含饱、瘪、空粒)的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均有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中部>上部>下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上部、下部>上部>中部等6种类型。(2)2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所有籽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在同枝梗内的顺序虽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决定于开花早迟,而1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
黄建晔李昙云王余龙姚友礼蔡建中
关键词:水稻粒重结实率
FACE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叶面积动态的影响,借助我国的稻/麦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LAI动态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模型。模型以时间为驱动因子,以水稻叶片干物重(LDMW)及比叶重(SLW)为研究对象,确立了LAI随LDMW及SLW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后水稻叶片干物重随之增加,而比叶重保持不变,因此LAI相应增加,施N量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通过不同年份试验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性。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杨洪建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FACE叶面积指数比叶重
水稻籽粒受容活性及其控制Ⅴ.粳稻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能力被引量:5
1994年
1989-1991年,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采用武育粳2号、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分年度设计遮光、氮肥、水分、施用淀粉等1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率在全穗6个部位中的顺序与开花顺序并不一致,先开颖花的结实率既有高于迟开颖花的,也有低于迟开颖花的;(2)开花早迟与粒重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有在灌浆物质受到限制时才能存在,若灌浆物质充足,迟开颖花的粒重可大于早开颖花,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表现基本一致;(3)平均灌浆速度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94),由回归方程可导出最适灌浆速度。认为调节平均灌浆速度是提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能力的重要途径。
王余龙姚友礼蔡建中
关键词:水稻粒重结实率
中后期追施^(15)N对水稻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8
2000年
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 1 5 N微区法 ,研究中、后期施肥对稻株体内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推迟 ,茎、叶等营养器官干物重明显下降 ,而穗干物重下降幅度较小 ,且其占全株干重的比例提高。 2稻株含氮率随氮肥施用时期推迟有提高的趋势 ;与施促花肥相比 ,施用粒肥绿叶及叶鞘中的氮素积累量明显下降 ,而茎、穗中氮累积量则略有增加。 3在稻株不同器官中 ,穗、绿叶 (包括叶鞘 )对穗粒肥氮的积累能力最强 ,但随穗粒肥施用时期的推迟 ,穗部积累的肥料氮及其占全株的比例增加 ,而绿叶则呈相反的趋势。 4稻株对促花肥、保花肥、粒肥氮的回收率 (利用率 )分别为 32 .7%、30 .0 %及 2 3.7%。
单玉华王余龙黄建晔安藤丰山本由德董桂春周小冬
关键词:水稻氮素积累氮素分配穗肥粒肥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根规则与活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52
1994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选用于茎伸长节间数分别为4(早稻),5(中稻),6(晚稻)个的代表品种9个及对原只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进行播期和短日照处理,改变其伸长节间数,培育成4,5.6个3种类型,研究不同品种(处理)根系的发生和活力。结果表明:(1)主茎伸长节间数相同的品种具有类似的发根规则和根系构成(上层根率),伸长节间数不同的品种发根规则和根系构成差异很大;(2)结实期平均根系活力随伸长节间数的增加而下降;(3)改变品种的伸长节间数,其发根规则、根系构成及根系活力亦随之发生变化,其趋势与伸长节间数不同的品种间趋势一致。出上认为,根系的发根规则、根系构成、根系活力与品种的伸长节间数有关。依据上述结论,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培育优质根系的侧重点进行了讨论。
王余龙陈林姚友礼李昙云蒋军民蔡建中
关键词:水稻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被引量:18
2006年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全氮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②氮素累积量为A、B、C、D、E、F类的品种,随着氮素累积量的增加,产量水平明显提高;③氮素累积量大的品种,表现为单位面积库容量大、每穗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穗数较多、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较高,但其结实率和经济系数均较低。
张岳芳张传胜陈培峰董桂春杨连新黄建晔龚克成王余龙
关键词:氮素累积量叶面积系数生物产量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2009年
文章从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出发,具体探讨了可在"虚拟实验室——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信息资源库"中实现学习目标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元素),以及基于网络条件下设计与建构"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农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架构、内涵和应用。
董桂春陈宗祥张彪王余龙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虚拟实验室课程体系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