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桂春

作品数:103 被引量:1,122H指数:2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2篇水稻
  • 34篇籼稻
  • 29篇氮素
  • 24篇FACE
  • 23篇籼稻品种
  • 20篇根系
  • 19篇性状
  • 14篇根系性状
  • 12篇氮素吸收
  • 12篇籼型
  • 11篇籽粒
  • 11篇籼型水稻
  • 10篇开放式空气C...
  • 9篇杂交
  • 9篇CO_2浓度
  • 8篇氮素吸收利用
  • 8篇生育
  • 8篇籽粒生产效率
  • 8篇不同氮素
  • 7篇氮素籽粒生产...

机构

  • 102篇扬州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高知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淮安市农业开...
  • 1篇江阴市农业技...
  • 1篇山形大学
  • 1篇常州市农林局
  • 1篇江阴市农林局
  • 1篇灌云县农业局
  • 1篇江苏省农业机...

作者

  • 103篇董桂春
  • 95篇王余龙
  • 68篇杨连新
  • 65篇黄建晔
  • 32篇朱建国
  • 27篇杨洪建
  • 19篇张传胜
  • 18篇单玉华
  • 18篇张岳芳
  • 17篇刘红江
  • 17篇李进前
  • 15篇张彪
  • 14篇田昊
  • 13篇周娟
  • 13篇于小凤
  • 9篇刘钢
  • 9篇陈培峰
  • 8篇张燕
  • 8篇孙成明
  • 7篇庄恒扬

传媒

  • 18篇作物学报
  • 14篇扬州大学学报...
  • 1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江苏农业研究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稻米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铬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材料,设置不同土壤铬含量(300、400、600、1 000 mg·kg-1),研究长期铬协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主茎总叶数变少、植株变矮、抽穗期延迟。在土壤铬处理中,对水稻主茎总叶数、株高和抽穗期有显著影响的土壤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0、600和 300 mg·kg-1;②土壤铬处理的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且随着土壤铬含量的提高,产量降幅显著增大(r=-0.998 ); ③土壤铬处理后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减少,其次是千粒重下降,而穗数和结实率无明显变化;④土壤铬处理后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是由于抽穗期单茎干物重下降所致,而单位干物重形成颖花的能力增加;⑤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经济系数无明显变化。生物产量下降主要与水稻生育前期物质生产能力明显降低有关。
徐加宽王志强杨连新董桂春吴越黄建晔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生长发育
土壤铜污染对不同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盆栽条件下,以6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土壤铜含量为400.00和51.74 mg.kg-1(CK)2个处理,研究其对6个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铜处理使IR24总吸氮量显著减少,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扬稻6号、汕优63总吸氮量明显减少,IR8总吸氮量略有增加;2土壤铜处理使IR24、IR8成熟期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扬稻6号、汕优63成熟期氮素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3土壤铜处理使两优培九、丰优香占、IR8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下降,扬稻6号、IR24、汕优63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颜士敏杨洪建王云霞杨连新董桂春黄建晔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土壤铜污染氮素
FACE对武香粳14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0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0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品种武香粳14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FACE处理结果表明,每穗现存颖花数平均比对照少10.4~12.6朵,降幅为6.88%~8.49%,达极显著水平;对每穗颖花分化数和1次枝梗颖花退化数无显著影响,但使2次枝梗颖花的退化数和退化率显著高于对照;水稻每朵分化颖花所占有的抽穗期植株含N量和拔节至抽穗期的吸N量显著或极显著小于对照,使抽穗期茎鞘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有率及其与植株含N率的比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每朵分化颖花所占有的抽穗期植株含N量和拔节至抽穗期的吸N量与每穗颖花退化数均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961^**;抽穗期茎鞘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有率及其和植株含N率的比值与每穗颖花退化数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831^*。认为FACE处理降低水稻颖花形成期吸氮能力,使植株碳代谢增强、氮代谢减弱可能是其分化颖花大量退化和每穗颖花数少于对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洪建杨连新黄建晔刘红江董桂春颜士敏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FACE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在水稻品种中,杂交籼稻因其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好、穗型大、产量潜力高,在稻作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含量、磷素吸收、磷素分配和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各生育时期稻株含P率极显著提高,使各生育时期P素吸收量极显著增加,生育中期的增幅略小于生育前、后期;(2)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后P素在茎鞘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穗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对抽穗前P素在叶片、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影响;(3)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期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下降,使P素子粒生产效率和P素收获指数亦均极显著下降;(4)增施N肥,使汕优63大多数生育时期的植株P素含量和吸P量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使大多数生育时期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使P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显著下降;(5)CO2×N、CO2×Y对植株含P率、吸P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FACE处理使汕优63稻株含P率、P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P素子粒效率显著下降。
刘红江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刘钢王余龙
关键词:三系杂交籼稻
FACE对水稻磷素累积量及含磷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2008年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磷素动态的影响,借助目前国内惟一的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高于对照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P素吸收利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各生育期P素累积量较CK显著增加,含P率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增施N肥对P素累积量及含P率均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水稻P素累积量及含P率随移栽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建立CO2及P素影响因子对模型进行了订正。利用建模以外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较小,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好。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FACE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在水稻品种中,杂交籼稻因其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好、穗型大、产量潜力高,在稻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N素含量、N素吸收、N素分配和N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各生育时期稻株含N率显著下降,使各生育时期N素吸收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的增幅明显小于生育前、后期;(2)FACE处理对汕优63N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比例无明显影响;(3)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期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提高,使N素子粒效率显著提高,但对N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4)增施N肥,使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N素含量和吸N量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使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N素子粒效率下降;(5)CO2×Y、N×Y对植株含N率、吸N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FACE处理使汕优63稻株含N率显著下降;使N素吸收量、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素子粒效率显著提高。
刘红江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刘钢王余龙
关键词:三系杂交籼稻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技术平台,研究了FACE条件下冬小麦宁麦9号不同生育期N含量、吸收、分配和N效率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ACE处理使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N率显著降低,降幅达4.4%~13.4%;不同生育时期吸N量显著增加(7.4%~25.4%),生育中期的增幅明显大于生育前、后期;不同生育时期茎鞘的N积累能力相对增强,叶片N积累能力相对减弱,而对麦穗N积累能力的影响因生育进程而异;FACE处理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物质生产效率(5.5%~10.3%)、成熟期N收获指数(16.3%)和N籽粒生产效率(9.3%)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增施N肥,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含量和吸收量呈增加趋势,使N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对N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较小.
杨连新黄建晔李世峰杨洪建朱建国董桂春刘红江王余龙
关键词:小麦N吸收
水稻谷壳充实程度对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影响
2009年
以常规粳稻盐粳2号、常规籼稻扬稻4号、亚种内杂交稻汕优63、亚种间杂交稻02428/明恢63为供试材料,将成熟期谷粒分成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研究水稻谷壳充实程度对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籼、粳稻、还是亚种内和亚种间的杂交稻,其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的糙米重、谷壳重、单位谷粒面积糙米重、单位谷粒面积谷壳重的差异较大,谷壳面积的差异较小。用单位谷粒面积的谷壳重作为谷壳充实程度的指标,用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作为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指标,成熟期单位谷粒面积的谷壳重与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谷壳的充实程度有利于提高籽粒接受灌浆物质的能力。
周晓冬王余龙杨连新董桂春
关键词:水稻
土壤铜胁迫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盆栽土培条件下,以壤土为试验土壤,以6个籼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土壤铜含量400mg·kg-1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铜处理使供试品种稻谷、糙米和精米产量均下降,降幅为14% ̄27%,依据减产的显著性可将所有供试品种划分为不显著减产(P>0.05)、显著减产(P<0.05)和极显著减产(P<0.01)3种类型。土壤铜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蒸煮和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以及卫生品质(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由于子粒减产幅度明显大于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蛋白质总量极显著降低。铜在子粒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很大,浓度分布:糠层中铜浓度大约是谷壳、精米的2倍;积累量:谷壳、糠层和精米中铜积累量平均分别占子粒总积累量的13%、12%和75%,即稻谷经精加工后,其铜总量下降1/4左右。
袁玲花徐加宽颜士敏韩妍赵江宁王余龙董桂春杨连新
关键词:水稻
氮素处理对粳稻谷壳大小及谷粒充实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在盆栽条件下 ,以粳稻 95 1 6、日本晴为供试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粳稻品种籽粒性状的影响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可促进谷壳伸长增宽 ,谷壳投影面积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谷粒的充实度 ,但谷壳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变小 ,粒重下降 ;施用分蘖肥可促进谷壳增大 ,对谷粒充实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谷壳投影面积与粒重关系密切 (r9516 =0 .8990 ,r日本晴 =0 .94 2 8 ) ,谷壳越大 ,籽粒越重 .谷壳投影面积主要由谷壳宽度所决定 .
杨连新王余龙黄建晔董桂春张亚洁单玉华胡健周晓东杨洪健
关键词:施氮时期粒重氮肥粳稻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