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文丽

作品数:37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电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心肌
  • 14篇型心
  • 13篇心肌病
  • 13篇肌病
  • 13篇肥厚
  • 13篇肥厚型
  • 13篇肥厚型心肌病
  • 10篇基因
  • 9篇光学相干
  • 9篇光学相干断层
  • 8篇动脉
  • 8篇厚型
  • 8篇成像
  • 7篇突变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家族性肥厚型...
  • 5篇梗死
  • 5篇光学相干断层...

机构

  • 20篇北京电力医院
  • 15篇北京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北京京煤集团...

作者

  • 34篇谢文丽
  • 13篇刘文玲
  • 13篇胡大一
  • 12篇李蕾
  • 12篇李翠兰
  • 10篇陈步星
  • 9篇孙淑红
  • 9篇罗维
  • 9篇郭旭梅
  • 9篇赵希哲
  • 9篇王枫
  • 9篇朱天刚
  • 9篇褚晓雯
  • 8篇孙艺红
  • 8篇边红
  • 6篇崔炜
  • 6篇李田昌
  • 5篇郝玉明
  • 5篇马凤云
  • 4篇杨进刚

传媒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水电医学
  • 1篇第六届首都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救治被引量:2
2007年
陈步星谢文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临床救治常见并发症急危重症心血管科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筛查及其相应的临床特征
2009年
目的研究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gene,MYBPC3)的突变位点,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HCM患者的MYBPC3基因进行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外显子及剪接部位的基因组DNA片段,直接测序分析。分析各突变患者相应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经测序分析,发现Lys301fs移码突变、Asp463stop无义突变、Gly523Arg错义突变和Tyr847His错义突变。MYBPC3导致的HCM为3例,占病例总数的4.5%。其临床表型各异,患者H30(Lys301fs)47岁发病,活动后胸闷、气短,超声显示室间隔肥厚达18.7mm,左心室后壁14.7mm。患者H48(Asp463stop)为25岁男性,24岁发病,室间隔肥厚达15.4mm。患者H53(Gly523Arg和Tyr847His)发病年龄36岁,活动后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疼痛,室间隔肥厚达27mm。结论MYBPC3突变为HCM主要致病原因之一。MYBPC3突变基因携带者临床表型差异大。国人MYBPC3突变患者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不同于国外报道的多发病较晚。
马占锋刘文玲胡大一谢文丽朱天刚孙艺红杨松娜李翠兰李蕾聂孝云杨进刚李田昌边红仝其广肖杰王国宏崔炜范瑞云李运田
关键词:突变表型
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至12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北京电力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2组:康复组接受三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治疗3个月(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治疗3个月(28例)。收集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焦虑评分(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进行评估)和抑郁评分(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评估)、自我管理效能(使用问卷进行调查)等资料。 结果康复组干预后与基线之间的6 min步行距离增幅大于对照组[(60.2±6.8)m比(24.9±10.5)m,P〈0.01]。干预后与基线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值[(0.14±3.90)分比(-7.44±5.85)分,P〉0.05]、焦虑评分差值[(-0.16±2.12 )分比(0.70±1.13)分,P〉0.05]和抑郁评分差值[(-1.17±2.79)分比(0.60±0.36)分,P〉0.05]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与基线比较,经常运动患者(50.26%比0,P〈0.05)、经常或总是限制含糖食物(53.22%比3.89%,P〈0.05)、经常或总是每天进食200~400 g水果(78.61 %比0, P〈0.05)、经常或总是每天进食300~500 g蔬菜(9.74%比0, P〈0.05)比例的增幅康复组均大于对照组,让医生了解你的疾病(40.17%比5.00%,P〈0.05)、知道如何服用心脏病药物(44.52%比5.00%, P〈0.05)、知道适合的运动量(26.43%比0, P〈0.05)回答非常有信心的增幅康复组均大于对照组。没有出现与心脏康复训练相关的心血管意外事件。结论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医院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心血管病慢性期管理�
丁荣晶高立敏褚亮谢文丽王小荣唐芹王慧丽胡大一
关键词:康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社区卫生服务
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A片段用PCR扩增后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1)50例SHCM患者中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有1例MYH7突变,位于20号外显子上的T13659C突变(Ile736Thr);(2)80例家族成员中未发现MYH7及TNNT2基因突变。结论SHCM患者MYH7及TNNT2基因突变发生率低,可能不是SHCM的主要致病基因。
潘国忠刘文玲胡大一谢文丽朱天刚李蕾李翠兰孙艺红边红
关键词:肌球蛋白重链肌钙蛋白T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 :12 5~ 2 5mg ,每日 3次 ;缬沙坦 1组 :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缬沙坦 2组 :缬沙坦 160mg ,每日 1次。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1、 6、 12、 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浓度。  结果 :治疗 12、 18个月 ,缬沙坦 1、 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 ,左心室重构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 )、心功能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用药 18个月不同剂量缬沙坦比较 ,缬沙坦 2组较缬沙坦 1组上述指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AngⅡ水平治疗 6、 12、 18个月缬沙坦 1、 2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其中缬沙坦 1、 2组升高明显 ,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3组治疗 1、 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 12、 18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
张辉赵旭兰郝玉明王建华乔丽敏谢文丽
关键词:卡托普利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远期疗效显著性差异
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中首次发现MYH7基因Ile736Thr突变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3个患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的筛查,全部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目的片段的筛查,并分析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 在1个家系中发现Ile736Thr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Ile736Thr为我国患者中首次发现。结论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可能为我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Ile736Thr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但进展快,易发生心力衰竭,预后较差。
谢文丽刘文玲胡大一崔炜朱天刚范瑞云 李翠兰孙艺红李蕾
关键词: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突变中国汉族外显子
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一例
2004年
李翠兰胡大一李小梅李蕾谢文丽刘文玲
关键词:QT间期延长综合征Β-ARΒ受体功能亢进症LQTST波异常Β肾上腺素受体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背景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研究
第一部分: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的筛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研究有关HCM的遗传学研究,目前已经明确发现10个心脏肌节蛋白的基因的致病突变,但资料显示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YH7)基因突...
谢文丽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肌钙蛋白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对置入支架后即刻和中远期的反应。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有22支血管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进行OCT成像。同时获取23个支架OCT成像,在23个支架中有15个为支架术后4~35个月随访,其中7个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个为金属裸支架,另外8个为支架置放后即刻成像。结果入选的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OCT检查,并获取22支血管和23个支架满意的图像。通过OCT成像清晰地显示8处纤维斑块、3处钙化斑块、9处富含脂质斑块、2处血栓形成、斑块破裂3处及血管壁上夹层、粥样硬化斑块微小裂口和夹层等。7个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后OCT随访,均未发现有明显再狭窄,支架表面有少量内膜覆盖,部分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其中1个支架血管出现瘤样扩张、支架与血管壁分离、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有1个支架没有充分扩张。8个金属裸支架后用OCT随访发现,所有置入金属裸支架后支架表面内膜增殖明显,其中有3个支架因为内膜过度增殖而出现再狭窄,并再次接受介入治疗。8个支架术后即刻OCT检查显示,与血管贴壁均良好、支架扩张充分有3个支架,4个支架充分扩张,但可见到斑块裂片通过支架网眼突入管腔,1个支架支撑杆分布不均,可见支架与血管壁分离,在8个支架中有2个为支架内套叠支架。结论OCT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并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陈步星马凤云罗维谢文丽赵希哲孙淑红王枫郭旭梅褚晓雯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光学斑块
家族性与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 对10个家系中36例HCM患者及5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B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钙蛋白T(TNNT2)及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家族性HCM患者中,3个家系的13例HCM患者发现MYH7错义突变,分别为18号外显子发生G12601A突变(Arg663His)、23号外显子发生G15373A突变(Glu924Lys)、20号外显子发生T13659C突变(Ile736Thr),散发的5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T13659C突变。所有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家族性HCM患者中有2个家系共4例发现MYBPC3基因突变:2例为18号外显子上的Arg502Trp、2例为13号外显子碱基插入突变,即在7425~7426间插入CGGCA,导致Arg346fs移码突变;50例散发性HCM患者中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 MYH7和MYBPC3可能为我国家族性HCM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而我国散发性HCM患者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率低;TNNT2可能不是我国HCM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潘国忠刘文玲胡大一谢文丽朱天刚李蕾李翠兰边红
关键词:心肌病基因型突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