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

作品数:3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蛋白
  • 7篇细胞
  • 5篇心病
  • 5篇三磷酸
  • 5篇三磷酸腺苷
  • 5篇三磷酸腺苷结...
  • 5篇三磷酸腺苷结...
  • 5篇腺苷
  • 5篇磷酸腺苷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血管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原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房
  • 3篇心脏
  • 3篇血浆
  • 3篇脂蛋白

机构

  • 19篇贵阳医学院附...
  • 1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张莉
  • 9篇莫显刚
  • 6篇吴立荣
  • 5篇向凝
  • 4篇洪伟
  • 4篇王兰
  • 3篇黄达梅
  • 3篇李屏
  • 3篇李安敏
  • 3篇方颖
  • 3篇蒋金
  • 3篇韩君勇
  • 3篇代陆军
  • 3篇李伟
  • 3篇杨涓
  • 2篇封荣华
  • 2篇陈云
  • 2篇卢源
  • 2篇吴伦宽
  • 2篇王龙

传媒

  • 7篇贵州医药
  • 4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贵州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alo电极标测成功消融心房扑动一例
2005年
患者男性,62岁,因心悸、胸闷5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35mm,体表心电图示心房扑动(AF).
李屏吴立荣张莉梁金锋李安敏陈云
关键词:心房扑动标测左锁骨下静脉AVF导联V1导联三尖瓣环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迟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被引量:3
2016年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封堵器介入治疗VSD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1]。Ⅲ房室传导阻滞(Ⅲ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Ⅲ度AVB)为封堵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术后第2~7天,但术后迟发性Ⅲ度AVB目前少见报道,现报告1例经导管VSD封堵术后9个月出现Ⅲ度AVB。
张莉冉迅庄梅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传导阻滞迟发
贵州省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2022年
目的对2011—2021年贵州省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撑依据。方法对监测系统中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发病率为因变量,以致病因素、居住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2011—2021年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18起,占报告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29%。发病1169人,住院833人,死亡18人,病死率为1.54%;上报事件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为报告高峰,共报告159起;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遵义、铜仁,分别报告169,98起;主要是农村家庭误食误用引起食源性疾病;毒蘑菇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和不明原因是主要致病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居住地、致病因素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44.44,577.82,1935.15,P值均<0.05)。结论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贵州省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占比较大,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儿童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且农村家庭是重点防控宣教对象。
张莉周亚娟周亚娟朱姝李军李军
关键词:食品污染疾病暴发流行儿童学龄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检索至2014年Medline、Cochrane library、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12个随机对照研究(CRT),622例AMI受试者纳入研究。G-CSF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对照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18,95%CI 0.44~3.20,P=0.75),心血管发病率(临床复合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2,95%CI 0.63~1.36,P=0.68)。G-CSF治疗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RR 1.55,95%CI-1.85~4.95,P=0.37),也不改善收缩末容积(RR-5.55,95%CI-11.50~0.40,P=0.07),但可改善舒张末容积(RR-5.26,95%CI-9.55^-0.96,P=0.02)。结论 :G-CSF动员干细胞治疗AMI是相对安全的,可减小舒张末期容积,但临床使用尚需谨慎,需设计更大样本CRT予以证实。
莫显刚向凝张莉张洛超王龙杨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TA分析
缺氧对细胞膜ABCA1降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缺氧对细胞膜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降解的影响及其与钙蛋白酶的相关机制。方法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刺激RAW264.7细胞24 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 RNA表达水平。生物素标记法提取细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在放线菌酮存在或不存在条件下,TO-901317干预的RAW264.7细胞经过12 h缺氧(1%氧气O_2)处理后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Suc-LLVY-氨基虫荧光素法检测缺氧细胞内钙蛋白酶活性。RAW264.7细胞给予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干预,检测细胞膜ABCA1蛋白表达及钙蛋白酶活性。结果 TO-901317上调ABCA1 mRNA及细胞膜蛋白水平表达。无论放线菌酮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缺氧均能降低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升高钙蛋白酶活性。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能部分逆转缺氧诱导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降低。结论缺氧可能通过增加钙蛋白酶活性,从而加速细胞膜ABCA1蛋白降解。
莫显刚洪伟王兰张莉刘大男代陆军蒋金郜双林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缺氧钙蛋白酶放线菌酮
维奥欣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张莉黄达梅孙怡吴伦宽韩君勇卢源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疗法维奥欣血管内皮细胞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二例报道
2004年
梁金峰吴立荣张莉王学胜
关键词:静脉畸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中国2010—2020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中国2010—2020年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2020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0—2020年中国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0—2020年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6.90%,t=4.58,P<0.01)。男生和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8.37%,-7.79%,t值分别为11.87,10.34);20~24岁在2010—2018年间呈现上升趋势(APC=18.11%,t=6.50)(P<0.01)。总体标化伤害死亡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16 483.64,3 268.65,P值均<0.01)。交通事故、意外中毒、火灾、溺水、其他和他杀及后遗症的伤害总体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10.22%,-6.21%,-7.50%,-7.94%,-9.01%,-10.97%,t值分别为16.23,7.29,2.53,9.32,7.88,4.58,P值均<0.05)。结论 2010—2020年间,中国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总体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持续加大预防力度,尤其是对城市地区、女性和20~24岁群体,以及意外跌落和自杀的预防控制。
骆小波张莉王文菊杨君利常悦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儿童青少年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患者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心脏变时性的相关关系,探讨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在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
张莉封荣华吴立荣
文献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14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进行性心脏功能下降及心腔扩大为特征,其致病机制涉及众多细胞信号通路。虽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预后明显改善,但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心脏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DHF),而收缩不同步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种极有希望的DHF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促进急慢性心脏同步收缩,逆转心室重构,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30%患者对CRT 无效。近年利用犬左束支导管射频消融术、心房快速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技术,成功创建 DHF及 CRT 的实验动物模型, CRT心力衰竭相关细胞分子机制获得重要进展。CRT逆转心脏节段性表达差异,下调应激信号,增强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性,改善离子通道功能,调节钙信号,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随着CRT 相关细胞分子机制探索,不断揭示出心力衰竭全新信号通路,有望筛选CRT反应者生物标记物,深入探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莫显刚张莉吴立荣蒋金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肿瘤坏死因子Α离子通道心室重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