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旋

作品数:31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细胞
  • 14篇胚胎
  • 14篇干细胞
  • 13篇胚胎干细胞
  • 9篇体细胞
  • 8篇神经前体细胞
  • 8篇鼠胚
  • 8篇鼠胚胎
  • 8篇前体
  • 8篇前体细胞
  • 8篇小鼠胚胎
  • 7篇小鼠胚胎干细...
  • 6篇褪黑素
  • 6篇黑素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海马
  • 4篇分化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机构

  • 2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吴旋
  • 22篇黎海蒂
  • 21篇徐海伟
  • 15篇范晓棠
  • 13篇曹娟
  • 12篇唐军
  • 2篇熊加祥
  • 2篇龚发云
  • 2篇阮怀珍
  • 2篇李希成
  • 2篇李树浓
  • 2篇王建
  • 1篇乔春平
  • 1篇高恩泉
  • 1篇黄绍良
  • 1篇赵邦云
  • 1篇徐令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啡、纳络酮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吗啡及纳络酮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传代提纯达 98%以上 (免疫组化检测GFAP进行鉴定 ) ,通过掺入H3 谷氨酸进行培养 ,观察吗啡、纳络酮及吗啡加纳络酮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影响。结果 单独应用吗啡、纳络酮均可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功能 (P <0 0 1 ) ,联合应用则对吗啡或纳络酮的谷氨酸摄取有抑制作用。结论 吗啡、纳络酮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的摄取。
熊加祥黎海蒂吴旋
关键词:吗啡纳络酮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
海马中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与ACTH的关系
该实验采用热痛测试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内注射IL-2对痛阈,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P物质和脊髓内P物质(SP),c-fos的影响及其与ACTH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足底注射福尔马林致痛敏对海马内IL-2...
吴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ACTH原癌基因C-FOS
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纹状体移植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无血清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 ,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 结果 胚胎体在N2选择性培养基选择生长 5d后 ,85 %以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后大部分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 ,移植细胞分别保持为未分化的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和TH阳性的神经元。移植后 3周 ,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结论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能分化为TH阳性的神经细胞 ,对PD有治疗作用。
徐海伟范晓棠吴旋唐军曹娟黎海蒂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PD大鼠帕金森病
基因工程化小鼠胚胎干细胞在AD及PD治疗中的实验研究
<正> 针对AD早期的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中后期的氧化应激及最终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将能阻止Aβ形成和堆积、具有强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褪黑素限速酶N-乙酰基转移酶(AANAT)转染小鼠胚胎干(ES)细胞;针对PD中脑黑质...
徐海伟黎海蒂吴旋范晓棠
文献传递
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徐海伟吴旋黎海蒂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改进及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的行为学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提高 6 羟多巴胺 (6 OHDA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 ,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 O 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 ,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 ,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 73 .3 %,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 ;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结论使用 6 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 ,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唐军徐海伟吴旋曹娟黎海蒂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行为学多巴胺能神经元
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为造血细胞被引量:35
2000年
采用分阶段诱导小鼠和人胚胎细胞分化的培养体系,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及Wright染色鉴定细胞,探索体外定向诱导小鼠及人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为造血细胞的方法,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应用于临床,以及研究造血细胞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徐令乔春平黄绍良李树浓吴旋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细胞培养
几种培养方法对ES/GFP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增殖和分化能力作用比较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的饲养层和培养基对永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GFP的增殖、分化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采用含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的DMEM/FCS培养基和Buffalo条件培养基培养ES/GFP细胞系。N2 无血清培养基诱导ES/GFP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 ,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常规LIF培养液和Buffalo条件培养基均能较好维持ES/GFP细胞的高增殖能力和全能分化能力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胚体形成、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替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ES/GFP饲养层 ,减少饲养层制备的工作量和污染的机会。Buffalo条件培养基可完全替代LIF培养基 ,降低细胞培养的成本。
曹娟徐海伟唐军范晓棠吴旋
关键词:干细胞ES饲养层小鼠胚胎GFP条件培养基
纤维连接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中的作用(英文)
2003年
目的:观察采用ITSF和N2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N2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制备胚体,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NBT/BCIP染色,神经前体细胞的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采用ABC法。结果: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培养胚体、ITSF或N2无血清培养基均能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培养表面,对胚体的贴壁情况影响不大,但能使无血清培养后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在ITSF和N2培养基均能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在N2培养基中加入纤维连接蛋白能使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增多。
徐海伟吴旋黎海蒂范晓棠曹娟唐军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前体细胞免疫组化
神经干细胞——神经系统的种子细胞
2000年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既具有增殖能力,又具有向多细胞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等)分化的能力,在神经移植中既可作为替代治疗的种子细胞,又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人们认为,NSC只存在于胚胎脑组织中,1992年Reynolds和Weiss首次从成年小鼠纹状体分离得到了NSC。近年来不但完善了从胚胎和成体脑组织培养NSC的方法,而且建立了从胚胎干细胞培养NSC的方法,并发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具有发育成NSC的能力。本文就几个来源的NSC进行综述。
吴旋黎海蒂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胚胎脑组织种子细胞成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