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伟

作品数:189 被引量:415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1篇细胞
  • 43篇干细胞
  • 32篇视网膜
  • 32篇网膜
  • 29篇海马
  • 26篇胚胎
  • 26篇胚胎干细胞
  • 18篇视网膜变性
  • 18篇分化
  • 17篇基因
  • 16篇蛋白
  • 16篇大鼠海马
  • 15篇体细胞
  • 13篇神经前体细胞
  • 13篇前体
  • 13篇前体细胞
  • 11篇鼠胚
  • 11篇鼠胚胎
  • 11篇小鼠胚胎
  • 10篇小鼠胚胎干细...

机构

  • 108篇第三军医大学
  • 6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53篇徐海伟
  • 50篇范晓棠
  • 41篇阴正勤
  • 33篇黎海蒂
  • 30篇唐军
  • 18篇吴旋
  • 15篇黎其友
  • 15篇孟晓红
  • 13篇李世迎
  • 12篇曹娟
  • 11篇杨丽
  • 10篇杨辉
  • 10篇周光纪
  • 10篇龚发云
  • 10篇蔡文琴
  • 10篇屈纪富
  • 10篇阴金波
  • 9篇李达兵
  • 9篇曾玉晓
  • 9篇安宁

传媒

  • 3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国行为医学...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生命科学
  • 2篇医学教育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22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工程化小鼠胚胎干细胞在AD及PD治疗中的实验研究
<正> 针对AD早期的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中后期的氧化应激及最终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将能阻止Aβ形成和堆积、具有强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褪黑素限速酶N-乙酰基转移酶(AANAT)转染小鼠胚胎干(ES)细胞;针对PD中脑黑质...
徐海伟黎海蒂吴旋范晓棠
文献传递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眼底自发荧光分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CD)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2个BCD家系22名先证者和45名BCD散发患者共67例125只眼,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0.74岁,VA LogMAR:手动/...
孟晓红阴正勤徐海伟王刚孙成王敏李世迎
重楼皂甙翻转急性吗啡耐受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内ACTH水平的下降(英文)被引量:18
2001年
采用大鼠温水甩尾实验、痛行为评分法和β 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 ,观察重楼皂甙对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急性吗啡镇痛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发现 ,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在每 2h间断皮下注射吗啡 ,共注射 6次后出现吗啡镇痛耐受 ,此时大鼠海马内ACTH和β 内啡肽、下丘脑内β 内啡肽水平明显下降 ,大鼠灌服重楼皂甙 (60mg/kg)后 ,急性吗啡镇痛耐受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 ,而温水甩尾潜伏期明显升高 ,同时伴随下丘脑和海马内ACTH、下丘脑内β 内啡肽水平的明显升高 ,其中重楼皂甙对下丘脑内ACTH的作用和急性吗啡耐受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显著相关。提示通过翻转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因急性吗啡镇痛耐受而引起的下丘脑内ACTH水平的下降 。
徐海伟黎海蒂王建范晓棠李希成龚发云
关键词:重楼皂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慢性痛ACTH
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徐海伟吴旋黎海蒂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
美金刚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高笠雄黎其友徐海伟阴正勤
海人酸诱导大鼠海马nestin的表达
2006年
为了探讨海人酸(kainicacid,KA)侧脑室注射后大鼠海马内nestin的表达变化,本文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1μl(0.5μg/μl)KA,分别于术后1、3、7、14、30、60、90d处死动物,并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实验组大鼠海马的nestin阳性细胞在KA注射后3d开始出现于齿状回、CA3和CA1区,到7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注射侧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较非注射侧多(P<0.01);对照组仅有散在阳性细胞。本结果提示,海人酸可诱导和增强大鼠海马nestin的表达,而这些表达nestin的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
阴金波马玉新徐海伟范晓棠刘仕勇安宁杨辉
关键词:海人酸NESTIN癫痫海马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慢性痛大鼠痛行为和海马内BDNF、CR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与方法 :采用痛行为评分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对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功能性受体trkB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水平的影响。结果 :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时注射侧对侧海马内BDNF免疫活性(IR)神经元、CRHmRNA阳性神经元和BDNF/CRHmRNA双染神经元数在注射佐剂后 2 4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腹腔注射ACTH (2 5IU/kg或 12 5IU/kg)后 ,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关节炎组 ;摘除双侧肾上腺后 ,腹腔注射ACTH的关节炎大鼠对侧海马内BDNF -IR、CRHmRNA阳性神经元和BDNF/CRHmRNA双染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未摘除肾上腺的关节炎组。结论 :海马内的BDNF和CRH参与慢性痛的调制 ,ACTH能抑制海马内BDNF和CRH的升高而产生镇痛作用 。
徐海伟李希成黎海蒂范晓棠龚发云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DNFCRF
LXR激动剂TO901317对成年小鼠海马齿回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激动剂TO901317对成年小鼠海马齿回(dentate gyrus,DG)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以及海马齿回颗粒下区(dentate gyrus subgranular zone,DG-SGZ)星形胶质细胞放射状突起的作用。方法 3个月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TO901317激动剂灌胃1周,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化,采用RT-PCR检测海马LXRα、LXRβ、Klf-9、ABCA1、ABCG1和apoE的表达。测量肝脏大小和质量。结果 TO901317激动剂灌胃1周后,海马齿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海马DG-SGZ区GFAP阳性的放射状纤维显著增多(P<0.01);小鼠海马LXRα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而LXRβ表达显著下降(P<0.05),Klf-9、ABCA1、ABCG1和apoE表达显著升高(P<0.05)。灌注TO901317后小鼠肝脏显著肿大,质量较DMSO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TO901317通过LXRβ受体调节Klf-9、ABCA1、ABCG1、apoE的表达,从而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发生区GFAP长纤维的延伸。
黄伟郭亮徐培范晓棠徐海伟
关键词:肝脏X受体星形胶质细胞海马肝脏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与大鼠RPE细胞间的线粒体转运及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分别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物Mitotracker-red和Mitotracker-green标记RPE细胞和小鼠NSCs细胞的线粒体,将两种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之间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的形成及线粒体转运方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的反应性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来源于RCS大鼠视网膜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状态良好,RPE65及Bestrophin蛋白阳性率细胞均大于95%。与NSCs共培养24 h后,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TNT的形成,NSCs中的线粒体向RPE细胞方向单向运动,接受NSCs转运的线粒体后,RPE细胞的ROS水平降低(P<0.01);RP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0.05);RPE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NSCs可通过与相邻的变性RPE细胞之间形成TNT并向其转运线粒体而改善变性RPE细胞的存活。
陈冲林邹婷黎其友徐海伟阴正勤
关键词:干细胞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线粒体
制作生理学教学课件的几点体会
2007年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生理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重课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课程。根据教学实践及其效果,对如何合理制作优秀的生理学课件做一总结。
陈芳熊加祥胡志安赵邦云徐海伟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课件教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