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芳
-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被引量:12
- 2015年
-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仿写翻译教学带来了无尽契机,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是否有据可循?该如何进行?仿写翻译教学又能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社会学习理论对仿写翻译教学的理论支撑,探讨网络环境下仿写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和操作步骤,并指出仿写翻译教学的作用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谭芳杨永和
- 关键词:网络环境社会学习理论仿写翻译教学
-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活跃在翻译领域。她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在翻译方法上,她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忠实流畅;在翻译风格上,她们温婉、细腻、多样。她们都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养是她们成就的基础,优秀的创作才能丰富了她们的翻译技巧。尽管她们在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边缘化的,她们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 谭芳
-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风格
- 《名利场》中模糊语言翻译例析被引量:5
- 2008年
-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英、汉语中都存在大量模糊语。在翻译中模糊语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优劣。杨必先生的《名利场》中译本是公认的译著精品,其中对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语、模糊蕴含和模糊修辞的处理灵活多变,达旨传神。
- 谭芳郭四春
- 关键词:模糊语翻译《名利场》
- 独到的把握 本真的阐释——《廊桥遗梦》梅嘉译本解析
- 2012年
- 一、引言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一场绚丽的《廊桥遗梦》盛宴,至今仍让我们心潮澎湃,评论家对于《廊桥遗梦》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大讨论、大论战,但对于《廊桥遗梦》本身的文学艺术性的探讨显得比较冷清,而对于《廊桥遗梦》译本魅力的讨论则更难寻觅。但毋庸置疑的是,《廊桥遗梦》能在中国形成'满城争道'之势有赖于《廊桥遗梦》译本对于原文的精准阐释,资中筠先生(梅嘉为笔名)也因此获得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
- 谭芳
- 关键词:译本恋情唯美写作意图
- 析“有”表程度义的翻译
- 2005年
- “有”字在汉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说“有”是领有动词,但“有”不仅仅表“领有”,它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式,特别是丰富多样的程度表达式,在这一点上,与英语的领有动词have差别很大,因为have基本不具有程度义。“有”表程度义时,可以表同级比较,也可表程度高或程度低,还可表示“某”或“一些”。
- 谭芳
- 关键词:HAVE
- “多(么)”感叹句及其翻译
- 2009年
- "多(么)"感叹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型,其基本形式是"多(么)+AP/VP"结构,其中的形容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只能是表程度差别的短语。"多(么)"感叹句一般翻译为英语的how感叹句,其中的"多(么)+AP+的+NP"形式翻译为英语的what感叹句。
- 谭芳
- 关键词:感叹句翻译
- 从读者的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 2008年
-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现今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作为跨文化翻译中的两种策略,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译作会有不同的反响;读者不同,要求不同,偏重的译文也不同。可见,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 李娟谭芳
-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归化异化
- 译家辈出 译品上乘——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群貌概观
- 2007年
- 二十世纪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她们是冰心、杨绛、赵萝蕤等,她们的译作如《吉檀迦利》、《堂吉诃德》、《荒原》等,都是公认的高质量的译本。在翻译实践的同时,女性翻译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翻译理论,这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这批女性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 谭芳
- 关键词:译作翻译理论
- 理工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探索被引量:1
- 2015年
- 为适应翻译市场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强理工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理工院校应依托本校特色理工学科,培养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为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可采取翻译与理工专业知识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翻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应用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 谭芳杨永和
- 关键词:理工院校
- 批判与建构——论翻译的主体间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翻译主体间性是近几年以来翻译界的热点问题,但大多关注作者、译者和读者3者的交互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和语言学基础则较少关注。翻译主体间性以实践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交往理性为理性基础,以言语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为语言学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说翻译主体间性是具有建构意义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拟提出并论证新的翻译标准:交往语用等效。
- 谭芳黄振定
- 关键词:翻译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