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新

作品数:75 被引量:4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切除
  • 20篇胆管
  • 17篇切除术
  • 16篇术后
  • 15篇胆道
  • 13篇手术
  • 13篇肝切除
  • 10篇肿瘤
  • 10篇肝移植
  • 9篇结石
  • 9篇肝癌
  • 9篇肝切除术
  • 9篇并发
  • 9篇并发症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胆管癌
  • 6篇胆囊
  • 6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75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5篇周建新
  • 42篇丁义涛
  • 36篇仇毓东
  • 21篇吴亚夫
  • 20篇谢敏
  • 19篇孙喜太
  • 12篇江春平
  • 12篇李强
  • 12篇朱新华
  • 11篇周铁
  • 11篇尹卫民
  • 10篇张凯
  • 9篇吴星宇
  • 8篇林沛春
  • 8篇张炜炜
  • 8篇徐庆祥
  • 6篇施晓雷
  • 3篇孙凯
  • 3篇潘一明
  • 3篇孔文韬

传媒

  • 16篇肝胆外科杂志
  • 5篇江苏医药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现代医学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南京军医学院...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悬吊法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脏悬吊法进行肝脏恶性肿瘤半肝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6例临床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解剖肝后间隙,通过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之间的间隙置带并悬吊肝脏进行半肝切除。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应用悬吊法进行半肝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61 m in,平均出血量550 m l,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应用悬吊法进行肝脏恶性肿瘤半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其关键是对肝后间隙的解剖学有深入的认识。
苏磊周建新孙喜太李强孙凯仇毓东丁义涛
关键词:悬吊法恶性肿瘤半肝切除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作用,评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82例行肝切除术患者,依照围手术期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分为全肠外营养组(23例,简称肠外组)、联合肠内营养组(30例,简称肠内组)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组(29例,简称ω-3 PUFAs组)。肠外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在静脉营养支持基础上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ω-3 PUFAs组在肠内组基础上,术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比较3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病率、肝功能等临床指标综合评估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疗效。结果 (1)3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包括腹腔积液、胸腔积液,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肠外组比较,肠内组、ω-3 PUFAs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624;P =0.001,t =5.019);肠内组、ω-3PUFA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大范围(≥4个肝段)肝切除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PUFAs组术后第3、5天ALT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2.432;P=0.042,=2.144);(4)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 PUFAs组术后第3、5天胆红素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t=2.202;P=0.035,t =2.183)。结论 肝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加速患者康复;对于有肝硬化背景及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ω-3 PUFAs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毛谅仇毓东胡昊周铁吴星宇周建新
关键词:肝切除营养支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病例对照研究
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自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1)羟乙基淀粉治疗组:54例。术后3 d内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500 mL/d;(2)白蛋白治疗组:54例。术后3 d内使用人血白蛋白者10 g/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ALT,AST,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临床资料、肝切除类型、范围及术中出血量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与白蛋白治疗组比较,羟乙基淀粉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7 d的ALT,AST,白蛋白水平,术后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羟乙基淀粉治疗组术后2 d的CRP较白蛋白治疗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00);术后4,7 d的CRP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胆汁漏及腹腔感染。羟乙基淀粉组共有28例发生一种或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51.9%(28/54),白蛋白组共有39例发生一种或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9/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757,P=0.047)。结论羟乙基淀粉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白蛋白的用量,控制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吴军仇毓东朱新华吴星宇周铁周建新
关键词:肝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
1999年
包善华周建新
关键词:胃切除术后腹内疝
原发性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丁义涛仇毓东吴亚夫周建新张炜炜江春平徐庆祥孙喜太李强周铁
一、任务来源(计划项目应写清计划名称及其编号。计划外的应说明是横向或自选项目。):  ①江苏省卫生厅135重点科室项目课题名称:135重点科室肝胆外科。  ②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的...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外科综合治疗
经腹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手术中经腹腔放置四氟乙烯 (tetrafluoroethlene,TFE)胆道内支架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15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下的胆总管 ,向肝内胆管探查 ,开通被肿瘤阻塞的胆管 ,放置 TFE胆道内支架支撑肿瘤狭窄段胆管 ,做姑息减黄治疗。本组共放置Wilson- Cook公司的 ST- 2胆道内支架 2 0根。其中 5例于左、右肝管各放一根 ,引流全肝 ;7例仅放置 1根 ,引流半肝 (右肝管 6例 ,左肝管 1例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黄疸消退顺利 ,生存质量好。术后无黄疸生存时间 3月~ 2年以上。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中经腹腔放置 TFE胆道内支架是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 ,内引流效果确切 ,患者生存质量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周建新尹卫民丁义涛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内支架
肝移植术后早期激素撤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激素的撤离。方法5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和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0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术后2~3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无排斥反应发生时,试行逐步撤离激素。结果术后随访(9.3±5.5)个月,存活54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非免疫因素。存活的54例中,术后3个月的激素撤离率为72.2%(39/54),6个月时为76.2%(32/42),12个月为77.8%(21/27)。3例在激素撤离过程中出现排斥反应,恢复减量前剂量,排斥逆转后再次撤离激素;10例加用霉酚酸酯者,术后3~4个月均成功撤离激素。结论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肝移植患者,部分患者能安全撤离激素。
丁义涛江春平仇毓东徐庆祥吴亚夫周建新吴星宇李强谢亭陈莉
关键词:术后早期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方案霉酚酸酯肝功能正常非免疫因素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的患者 ,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及肝周情况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下腔静脉血流 ,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 :胆系梗阻 3例 (2例合并肝内多发胆汁肿 )、胆管内胆泥形成 1例、胆漏 2例 (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 )。肝动脉血栓 2例。肝流出道狭窄合并血栓 1例。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张炜炜孔文韬周建新邵宁一徐寒子丁义涛
关键词:超声诊断肝移植术胆道并发症手术方式
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施晓雷丁义涛吴亚夫仇毓东周建新江春平张炜炜
关键词:胆管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三腔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我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9例(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置三腔胃肠管,术后24h内开始经胃肠管逐步行百普力肠内营...
朱新华仇毓东吴军周铁周建新丁义涛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