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毓东

作品数:335 被引量:1,420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8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8篇切除
  • 64篇肿瘤
  • 64篇细胞
  • 63篇术后
  • 56篇切除术
  • 55篇胆管
  • 51篇肝癌
  • 51篇肝移植
  • 44篇手术
  • 43篇肝切除
  • 43篇肝细胞
  • 35篇胆管癌
  • 29篇肝切除术
  • 27篇胰腺
  • 26篇胆道
  • 25篇腹腔
  • 25篇肝门部
  • 23篇射频
  • 21篇术前
  • 20篇十二指肠

机构

  • 296篇南京大学医学...
  • 43篇南京大学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81...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南京市第二医...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东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330篇仇毓东
  • 101篇丁义涛
  • 75篇毛谅
  • 50篇周铁
  • 42篇吴亚夫
  • 36篇周建新
  • 31篇朱新华
  • 30篇徐庆祥
  • 28篇张炜炜
  • 27篇孔文韬
  • 26篇伏旭
  • 22篇谢敏
  • 20篇江春平
  • 18篇孙喜太
  • 18篇施晓雷
  • 17篇葛卫红
  • 16篇卞晓洁
  • 15篇何健
  • 14篇吴星宇
  • 13篇唐敏

传媒

  • 47篇肝胆外科杂志
  • 2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0篇世界华人消化...
  • 20篇中华消化外科...
  • 19篇国际外科学杂...
  • 11篇腹部外科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江苏医药
  • 8篇肠外与肠内营...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华器官移植...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药学与临床研...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现代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5篇2023
  • 9篇2022
  • 25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14篇2018
  • 14篇2017
  • 21篇2016
  • 15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16篇2011
  • 21篇2010
  • 11篇2009
  • 16篇2008
  • 15篇2007
  • 21篇2006
  • 18篇2005
  • 15篇2004
3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普外科术后多种镇痛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种术后镇痛方案用于普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普外科术后患者426例,随机分成3组:A组147例[多模式镇痛: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非甾体抗炎药(NSAIDs)]、B组146例(地佐辛)和C组133例(NSAIDs)治疗术后疼痛,疗程1周,观察镇痛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法分析。结果:A、B、C组显著缓解率分别为85.71%、78.08%、90.98%;总缓解率为100.00%、99.32%、99.2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B、C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37,28.53,11.24,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78,1.08。结论:术后1周内,3组方案总缓解率无明显差异,A组花费最低,总缓解率最高;B组花费最高,且不良反应比例相对最高。
孟安娜谢菡杨长青马正良仇毓东葛卫红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成本-效果分析
肝移植术后早期激素撤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激素的撤离。方法5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和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0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术后2~3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无排斥反应发生时,试行逐步撤离激素。结果术后随访(9.3±5.5)个月,存活54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非免疫因素。存活的54例中,术后3个月的激素撤离率为72.2%(39/54),6个月时为76.2%(32/42),12个月为77.8%(21/27)。3例在激素撤离过程中出现排斥反应,恢复减量前剂量,排斥逆转后再次撤离激素;10例加用霉酚酸酯者,术后3~4个月均成功撤离激素。结论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肝移植患者,部分患者能安全撤离激素。
丁义涛江春平仇毓东徐庆祥吴亚夫周建新吴星宇李强谢亭陈莉
关键词:术后早期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方案霉酚酸酯肝功能正常非免疫因素
大鼠融合型干细胞的分离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融合得到融合细胞的分离方法和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肝细胞。通过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方法融合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再进一步体外培养观察融合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检测融合细胞白蛋白及代谢、合成功能。结果融合细胞获得后可以继续生长传代,形态失去MSC梭形漩涡状生长特点。融合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存在,但较肝细胞弱;融合细胞具有一定代谢、合成功能,均较正常肝细胞略低(P〈0.05或P〈0.01)。结论通过红绿体外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选能得到纯化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具有一定代谢、合成功能。
徐庆祥朱卫仇毓东江春平丁义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细胞融合
肝细胞癌临床分期和治疗决策被引量:2
2015年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超过一半的病例出现在我国这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的区域.肝细胞癌存在全球分布的异质性和病因的差异(如西方以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要病因),这可能会导致更为复杂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在过去的十年中,依据相关的预后因素已经制订了若干的临床分期系统.其中,巴塞罗那分期(BCLC)和香港分期系统(HKLC)是仅有的两个将预后分类与治疗指征相结合的分期系统.在本述评中,我们主要关注BCLC和HKLC分期系统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决策的应用指导意义,并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以及新的预后因素纳入分期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严笑鹏仇毓东
循中肝静脉半肝切除的技术要点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以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为核心的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理念日益得到重视和认可。笔者在国内率先报道循中肝静脉精准半肝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前肝静脉评估的应用价值,现将该类手术要点的几个方面结合个人经验进行介绍。
孙士全毛谅仇毓东
关键词:半肝切除术
GGPPS的抑制在制备治疗梗阻性黄疸肝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GGPPS基因作为靶点治疗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的应用,具体为,肝脏特异性敲除GGPPS基因模型、靶向抑制肝脏GGPPS蛋白活性的试剂及靶向抑制肝脏GGPPS基因表达的试剂在治疗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中和在制备治疗梗...
毛谅李朝军贾文俊仇毓东汤俏丽
文献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仇毓东徐方贵顾劲扬
关键词:胆管肿瘤
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施晓雷丁义涛吴亚夫仇毓东周建新江春平张炜炜
关键词:胆管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手术
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中供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大鼠2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40 mg/ kg)、高剂量苦参碱治疗组(80 mg/kg)和假手术组,将供肝在4℃林格液中保存5 h后植入受体,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 wk生存率,并且检测移植术后1,2,4,24 h血ALL TNF-α,内毒素 (ET),透明质酸(HA),一氧化氮(NO)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低剂量、高剂量治疗组术后1 wk生存率显著增加(75%,75% vs 0,P<0.01),肝功能改善,血清HA(277.62 ±29.06,406.84±95.04 μg/L vs 1109.42± 110.28 μg/L,P<0.01)和肝组织ICAM-1表达均显著减少,血清NO含量增加(53.1±5.1,54.2 ±4.9 μmol/L vs 30.2±2.3 μmol/L,P<0.01), TNF-α(1.69±0.22,1.29±0.33 U/L vs 5.96 ±0.59 U/L,P<0.01)、ET(0.343±0.111, 0_302±0.059 kEU/L vs 0.643±0.110 kEU/L. P<0.01)以及肝组织MDA(0.87±0.41,0.69± 0.22 μmol/g vs 2.35±0.54 μmol/g,P<0.01) 水平均明显降低,肝组织SOD(19.89±1.84, 21.04±1.86 kU/g vs 13.39±0.85 kU/g,P<0.01) 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善.结论:苦参碱可以通过减轻再灌注后内毒素血症,抑制库氏细胞激活及释放TNF-α, ICAM-1等炎症性细胞因子,清除氧自由基,促进NO合成等途径,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
朱新华仇毓东史敏科丁义涛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苦参碱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
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接受联合断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D)及平均流速(V),计...
潘一明程浩卢成林曹亚娟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