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勇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出血
  • 5篇动脉瘤
  • 5篇术后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性
  • 4篇动脉瘤性蛛网...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4篇脑出血
  • 3篇蛋白
  • 3篇引流
  • 3篇胶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 2篇延期

机构

  • 14篇资阳市第一人...
  • 2篇川北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三台县人民医...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铜梁区...

作者

  • 14篇叶勇强
  • 10篇谢飞
  • 8篇陈志远
  • 6篇张长风
  • 6篇郝建强
  • 4篇刘欢
  • 2篇黎乾科
  • 2篇刘怡东
  • 2篇羊飞龙
  • 2篇唐协林
  • 2篇刘胜华
  • 2篇赵超
  • 2篇肖奎
  • 1篇刘胜华
  • 1篇夏永智
  • 1篇夏湘平
  • 1篇晏怡
  • 1篇廖正步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8例我院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滴定,控制血糖4.4-8.3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4.4-10.0mmol/L。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3d2组患者血浆MBP、GFAP、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患者血浆MBP、GFA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3d、7d、14d,观察组的血浆MBP、GFA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74.4%,且NIHS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滴定治疗可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BP、GFAP、TNF?α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长风陈志远曾家良谢飞叶勇强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糖髓鞘碱性蛋白
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均经3D-CTA检查确诊,其中早期手术(<72 h)39例,延期手术(3~10 d)21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手术组预后情况优于延期手术组(P<0.05),未发生术后再次出血,死亡5例。结论在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延期手术。
谢飞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
关键词:HUNT-HESS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延期手术
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输液泵控制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2014年
目的:研究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和腰大池输液泵控制持续引流治疗。结果16例存活,3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6例6个月后随访结果:7例恢复良好,6例轻瘫,3例重瘫。结论这种综合疗法操作容易,尤其适合于脑室出血出血的患者。
张长风陈志远曾家良谢飞叶勇强
关键词: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输液泵
DSA联合血清SICAM-1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DSA联合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DSA测定脑血管直径判断CVS程度,结合Hunt-Hess分级,分析CVS与SICAM-1浓度关系。结果 56例中,30例无CVS,9例轻度CVS,10例中度CVS,7例重度CVS。重度CVS血清SICAM-1最高浓度出现在术后4~5 d,其余3组均出现在术后1~3 d。无CVS、轻度CVS、中度CVS与重度CVS血清SICAM-1浓度分别为(273.47±86.54)、(393.47±79.85)、(532.79±69.7)、(664.64±98.71)ng/ml,随着CVS加重,血清SICAM-1浓度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行DSA检查联合血清SICAM-1浓度监测可有效预示疾病进展,实现CVS动态观察,可作为CVS发作、进展的危险性评估指标。
谢飞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A检查,并结合DSA造影结果,评价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发现56例(43.8%)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29例(CTA发现31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2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烟雾病1例。结论:CTA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张长风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DSACTA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FIB,判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77例患者中,23例(12.99%)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4.64±1.03)g/L,未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3.07±0.5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9,P<0.05)。术前FIB临界值为4.190 g/L时,预测术后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9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FIB水平、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有关;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术前FIB≥4.190 g/L、术后收缩压≥200 mmHg、术后舒张压≥120 mmHg均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4、3.297、2.469、2.459。结论术前FIB水平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较灵敏的预测指标,临床需要对再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刘胜华周政唐协林黎乾科夏湘平叶勇强刘怡东赵超肖奎羊飞龙何绍勇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再出血
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60例。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恢复良好51例,中度残疾30例,重度残疾29,植物生存27例,死亡2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7例,中度残疾24例,重度残疾44,植物生存32例,死亡3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曾家良谢飞叶勇强张长风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102例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未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可能影响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5 mm(OR=2.106,95%CI:1.573~2.782)、部分栓塞(OR=1.830,95%CI:1.382~2.431)、多发颅内动脉瘤(OR=2.902,95%CI:2.117~3.328)、有吸烟史(OR=2.084,95%CI:1.625~2.813)、术前血小板计数<130×10^(9)/L(OR=2.254,95%CI:1.718~2.911)、肌酐高于正常范围(OR=2.790,95%CI:2.016~3.25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2.095,95%CI:1.647~2.811)为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受动脉瘤直径、栓塞程度、动脉瘤数量、吸烟史、术前血小板计数、肌酐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临床上可通过控制上述因素以降低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郝建强谢飞刘欢何森叶勇强刘红彬薛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盐酸替罗非班血小板减少症
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胶体溶液静脉输注扩容治疗。对比2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GC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TC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Fish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灌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但会降低血压,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叶勇强陈志远谢飞曾家良张长风郝建强刘欢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扩容疗法
经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叶勇强叶勇强刘欢刘欢郝建强谢飞夏永智廖正步
关键词: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