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继辉

作品数:43 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水利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6篇气候
  • 5篇冻融
  • 5篇水库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水电
  • 4篇梯级
  • 4篇土壤水
  • 3篇植物
  • 3篇水电开发
  • 3篇水文
  • 3篇梯级开发
  • 3篇林窗
  • 3篇林窗模型
  • 3篇流域
  • 3篇库容
  • 3篇河流
  • 3篇草地
  • 2篇动库容
  • 2篇冻融过程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广西水利电力...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水利科...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山地灾害...
  • 1篇四川省环境保...

作者

  • 43篇范继辉
  • 28篇程根伟
  • 10篇鲁旭阳
  • 5篇李卫朋
  • 5篇霍常富
  • 4篇麻泽龙
  • 4篇孙建
  • 4篇刘巧
  • 3篇沙玉坤
  • 3篇王小丹
  • 2篇张文敬
  • 2篇金勇
  • 2篇杨云川
  • 2篇方艳芬
  • 2篇吴敦银
  • 2篇鄢燕
  • 2篇周建军
  • 2篇靳晓莉
  • 2篇肖飞鹏
  • 2篇陈有超

传媒

  • 8篇山地学报
  • 5篇草业科学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水利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广西水利水电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家口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开展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对了解地区水环境、合理发展分区管理有重要意义。张家口作为京津重要的水源地与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任务,深入探究其水源涵养现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针对张家口实际降雨强度与地表覆被等特征开展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与探讨仍较为缺乏。本文以张家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月尺度产水模型,估算该区域水源涵养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地区2016年水源涵养平均深度为75.99 mm,水源涵养总量为28.09亿m^(3),以地方区县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逐鹿、赤城涵养情况最佳;制约本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包括降水总量以及单次降水强度;(2)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对于水源涵养的贡献值不同,贡献值最大的为草地,贡献值最小的为未利用地,具体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在降雨较少的干旱地区以植被配置作为提高水源涵养水平的主要措施时,需要重点考虑待选植物的生长特性,以耗水要求低、蒸腾作用弱的抗旱树种为最佳,同时应当适度移除地区现有的多耗水树种。本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张家口区域水源涵养水平、系统科学保护当地水生态提供参考,并可为进一步建设维护京津两大重要城市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黄菁范继辉何晓蓉
关键词:水源涵养土地利用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过程水热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为深入认知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循环过程,依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了高寒草地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过程监测,基于2015–2016年数据,对藏北高寒草地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含水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冻融过程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各土层温度和含水率均呈准周期性变化,且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1月初至次年4月底是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的冻结期,可分为初冻期(11月)、稳定冻结期(12月至2月上旬)、消融前期(2月中旬至3月下旬)和消融后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4个阶段;观测期土壤冻结的最大深度在160 cm左右;冻结深度上下限和积温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相互影响,水分在土壤热量传递时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冻融水热耦合作用及生态系统对冻融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冉洪伍范继辉黄菁
关键词:高寒草地冻融过程藏北高原
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流域水电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一直是水文学与水资源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而大型流域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长江上游为对象,开展了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的水库群模拟调度研究;同时,长江上游水库群合理调度...
范继辉
关键词:水库群梯级开发环境影响
文献传递
藏东南不同下垫面栽培草地土壤温湿度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为揭示藏东南不同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特征,本研究以西藏芒康县拉乌山为研究对象,采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 cm土壤温湿度数据,对植被覆盖(植被区)、砾石+植被覆盖(砾石区)的栽培草地和裸地(无覆盖)3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拉乌山3种下垫面10 cm土壤温度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与太阳辐射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砾石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大,分别为25.46和23.38℃,植被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小,分别为17.17和16.65℃;砾石区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裸地和植被区在11:00-13:00有轻微的上下波动。2)季节尺度上,土壤湿度主要受降水年变化的影响,呈“W”形发生周期性波动;日尺度上,砾石区夏秋季峰值出现在午夜和傍晚,植被区和裸地均无明显日变化。3)非生长季(11月初至4月下旬),砾石区存在不稳定冻结、不稳定消融和日冻融现象,而植被区和裸地冻融过程相对简单;生长季(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砾石区土壤温湿度显著大于植被区(P<0.05),水热条件优于植被区。综上可知,藏东南高寒草原地区砾石+植被覆盖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节土壤水热条件的措施,可为草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李雪琴鲁旭阳范继辉鄢燕
关键词:土壤温湿度下垫面人工草地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开发基地,来来20年该区将形成较大规模的梯级水电站群,但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多方面利益,存在着缺乏流域总体规划、缺乏龙头水库,在梯级水库群在调度方武上存在着单库利益冲突、缺...
范继辉程根伟
关键词:水利资源水电开发水利规划长江上游
文献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家口市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张家口市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InVEST年产水模型,估算了张家口市1981-2015年的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42.51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18.16 mm;2)35年来,张家口市产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水源涵养量呈微弱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1995年,最低值均出现在1993年;3)产水深度及水源涵养深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分布相似,表现为康保、宣化周围区县增加,沽源、蔚县等减少;4)降水是张家口市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土地利用方式;5)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量以草地和耕地为主,水源涵养量以草地为主。
李怡颖范继辉廖莹
关键词:土地利用气候变化
高原山地土壤冻融对径流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亚洲主要江河的水源补给受到山地高原寒冻环境的影响,高寒山区积雪和冻土影响了江河源头的径流形成条件,是高寒环境下的具有固液两相变化的径流形成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亚洲主要河流的径流变化和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冻土的分布、发展和消融是决定该区域径流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和揭示土壤冻融对径流形成的影响机制,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安全领域的热点。要认识亚洲主要江河源头径流变化规律,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西部主要河流水资源动态,需要攻克高山(高原)地表环境要素对冻土格局的影响机制,高寒山区土壤冻融和地下水分的转化条件与阈值,冻土产汇流模型及相关参数确定方法,相关冰雪冻融—径流形成关系等关键环节。通过高寒地区冻土水文观测、土壤冻融模拟实验和基于热力学的土壤水多相转化模式的研究,将在冻土水文学的微观机制、尺度效应以及预测能力等方面获得新的认识,建立适合高寒山区的多尺度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使寒区水文过程预测预报达到更高的水平。
程根伟范继辉彭立
关键词:气候变化
西藏尖姆普曲泥石流被引量:6
2015年
尖姆普曲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沟,是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堵断帕隆藏布江,导致对岸的川藏公路断道,并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几乎每年都会暴发中小规模的泥石流。尖姆普曲高差巨大、岸坡陡峻,给泥石流暴发提供了优越的能量条件,流域所在区域隆升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加上地震频发,风化强烈,给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质条件;流域所在区位于西南季风影响区,又为水汽通道,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冰川活动也十分强烈,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条件。根据调查访问,尖姆普曲内泥石流的主要激发水源为暴雨,若叠加增温和雨水潜热导致冰雪融水,则可产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实测资料进行了泥石流流速、流量等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和冰雪融水组合条件较好时,激发的大规模泥石流可再次堵断帕隆藏布江。
张金山谢洪王小丹范继辉
关键词:泥石流
广西水资源近年来变化趋势及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对近10年来广西降水量、水资源总量以及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各地级市水资源潜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全区水资源量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近10年来全区降水量、水资源量呈现下降趋势,用水量呈上升趋势;(2)各地级市由于经济发展以及用水结构不同,近5年来用水量变化不一,其中柳州、桂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南宁、贵港上升趋势明显;(3)广西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比较大,多数行政区等级为较丰富及以上,其中梧州最多,达到10973.81m3/人,钦州、玉林、北海为缺乏和较缺乏地区,其中玉林最少,仅有247.8 m3/人;(4)广西地区间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进行经济人口布局规划时应合理考虑。
凌卫宁范继辉
关键词:水资源
卫星降雨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的代表性与可靠性被引量:26
2013年
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典型高山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用该区域地面观测降雨量数据对TRMM PR 3B42 V6产品进行了3 h、日、月3个时间尺度的有效性评估,旨在为开展区域卫星与地面降水数据融合的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报奠定数据基础。分别采用了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雨量相关性、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方法(EOF-SVD)分析降雨量主要模态空间分布特征、相对偏差Bias、错报率RFA和探测率PD指标对该卫星产品进行了精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卫星产品与地面观测数据在3个时间尺度存在显著的线性时间和空间相关性,但相关程度随时间尺度的减小而减弱;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具有一致性特征,但在高海拔、大坡度区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相对偏差指标显示2008—2010年降雨量均值相对偏差在±10%的概率密度百分数为36.08%;随高程的增加,卫星数据RFA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PD呈逐渐减小趋势变化;总体上小雨对误差的贡献最大,大雨峰值误差贡献次之,时段降雨量偏差随时间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随高程的增加卫星数据的探测精度下降。因此,对于类似的高山峡谷流域,要应用该卫星产品进行日、3 h尺度水文模拟及预报,有必要对流域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两种数据的优势。
杨云川程根伟范继辉孙建李卫朋
关键词:TRMM卫星数据融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