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朋

作品数:28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水文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3篇川东
  • 2篇地质公园
  • 2篇原位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土壤水
  • 2篇SWOT分析
  • 2篇川东北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理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遗迹
  • 1篇电量

机构

  • 2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7篇李卫朋
  • 10篇程根伟
  • 7篇沙玉坤
  • 7篇文星跃
  • 6篇孙建
  • 5篇范继辉
  • 5篇王杰
  • 4篇陈忠升
  • 3篇陈有超
  • 2篇罗培
  • 2篇徐瑶
  • 2篇杨云川
  • 2篇叶云佳
  • 1篇罗明良
  • 1篇刘维明
  • 1篇黄成敏
  • 1篇鲁旭阳
  • 1篇鲜锋
  • 1篇康志海
  • 1篇孔祥辉

传媒

  • 6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山地学报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星降雨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的代表性与可靠性被引量:26
2013年
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典型高山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用该区域地面观测降雨量数据对TRMM PR 3B42 V6产品进行了3 h、日、月3个时间尺度的有效性评估,旨在为开展区域卫星与地面降水数据融合的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报奠定数据基础。分别采用了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雨量相关性、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方法(EOF-SVD)分析降雨量主要模态空间分布特征、相对偏差Bias、错报率RFA和探测率PD指标对该卫星产品进行了精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卫星产品与地面观测数据在3个时间尺度存在显著的线性时间和空间相关性,但相关程度随时间尺度的减小而减弱;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具有一致性特征,但在高海拔、大坡度区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相对偏差指标显示2008—2010年降雨量均值相对偏差在±10%的概率密度百分数为36.08%;随高程的增加,卫星数据RFA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PD呈逐渐减小趋势变化;总体上小雨对误差的贡献最大,大雨峰值误差贡献次之,时段降雨量偏差随时间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随高程的增加卫星数据的探测精度下降。因此,对于类似的高山峡谷流域,要应用该卫星产品进行日、3 h尺度水文模拟及预报,有必要对流域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两种数据的优势。
杨云川程根伟范继辉孙建李卫朋
关键词:TRMM卫星数据融合
西南地区亚高山典型林区土壤碳排放及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5年
为进一步厘定西南地区亚高山典型林区土壤碳(carbon,C)排放的主控因素,更精确估算土壤C排放,该文以贡嘎山峨眉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采集了2008—2009年土壤CO2排放速率及相应环境要素数据。结果表明,成熟林与中龄林区土壤储量分别为291.0、63.8 t C/hm2。成熟林与中龄林全年土壤C排放速率整体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其中中龄林土壤C排放速率日均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为34.53、6.96、16.26 kg C/(hm2·d)。成熟林土壤C排放速率日均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为55.34、9.50、24.57 kg C/(hm2·d)。土壤C排放速率日均值与5 cm土壤温度表现的相关性最高(r成熟=r中龄=0.73,P<0.05)且二者存在指数关系(R2成熟=0.60,R2中龄=0.56)。土壤温度是影响该区域土壤C排放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在IPCC不同气候情景下(B1,A1B和A2),成熟林土壤C排放量将比基准情景分别高出15%、25%和31%;中龄林土壤C排放量将比基准情景高13%、21%和27%。该研究可为变化环境下中国西南山区碳平衡估算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李卫朋孙建沙玉坤程根伟
关键词:土壤温度排放速率气候情景亚高山
基于渐进辐射传输模型的雪粒径与积雪覆盖面积反演算法被引量:1
2017年
渐进辐射传输模型(Asymptotic Radiative Transfer,ART)广泛应用于雪粒径反演,但是ART模型忽略了像元混合的影响。在本文中,ART模型被应用于混合像元分解之中,考虑积雪粒径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两种混合像元分解算法,用以同时获取雪粒径和积雪面积。第一种算法是采用均方根误差指标获取每个像元的最优雪粒径,使用全约束线性分解算法(FCLS)反演积雪面积。另一种算法使用通用梯度下降算法(GRG)获取每个像元的最优粒径,仍然采用全约束线性分解算法获取积雪面积。为了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单波段ART算法用来获取影像的雪粒径,将之作为两种算法的先验知识。同时,MODSCAG模型反演的结果也被用于进行交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比MODSCAG模型的反演结果更为精确。
王杰李卫朋
关键词:混合像元分解
南充市体感温度变化及对建筑温控能耗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人们对气温的变化更加敏感。体感温度作为人对外界温度感受的直观表达,日益受到关注。基于2005—2017逐日气象数据,利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了南充市的体感温度,分析了体感温度与建筑控温能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充市近年体感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值为17.86℃);体感等级为"舒适"的天数增多(平均值为145 d);相应地建筑温控总能耗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为48.83kwh·m-2);体感温度对温控能耗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二者在春、秋和冬季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呈显著正相关;年尺度上,年体感温度与采暖耗电量呈显著负相关(R2=0.67,P<0.01);而与制冷耗电量以及总温控能耗相关性并不显著。
游泳税攀恒李卫朋
关键词:体感温度
基于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清代洪水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历史文献法收集整理了《四川两千年洪水史料汇编》中嘉陵江清代洪水碑刻的碑文记录,并利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法分析洪水碑刻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清朝时期,嘉陵江流域共有洪水碑刻记录55通,月份明确可辨的有36通。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下游多于中上游,其中嘉陵江干流28通(2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46,上游仅有零星分布,相对集中于中下游),渠江16通(1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71,各河段均有分布),涪江11通(6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仅集中于下游的重庆市)。洪水碑刻记录在年内主要分布于6、7、8、9四个月,洪水碑刻清晰记录了清代1679年(2通)、1840年(3通)、1870年(17通)、1903年(2通)4次特大洪水,洪水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流域清代洪水的发生频率为7 a一洪。清代嘉陵江洪水碑刻记录反映了流域夏秋季洪水较多,这与嘉陵江流域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洪齐发的扇状水系、低山丘陵-谷坝地形、松散的土壤质地以及"湖广填川"时期毁林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与河道淤积有关。
李卫朋伏润得梁七丹叶云佳叶云佳文星跃
关键词:清代
川西北典型县域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以平武县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川西北平武县为例,选取2010-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采用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比重归一化法对平武县生态农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平武县的生态农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综合效益逐年增长,其中,经济效益占比最大,且增速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从2013年开始增速加快;但在整体效益上升的同时,生态效益却略有下降趋势,因此,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凸显生态效益.
李卫朋何舒婷游泳文星跃
关键词:川西北生态农业AHP
嘉陵江中游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及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以嘉陵江支流西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度、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等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砂为主,属粉质壤土,但受耕作方式、地形及成壤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颗粒表现为水田最细、滩涂地最粗、旱地和有林地增粗的特征。土壤磁化率特征总体上继承母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果园和旱地磁化率值较高,而水田和滩涂地较低,土壤磁化率未出现异常高值,表明研究区土壤未受严重污染。土壤呈碱性特征,p H值主要受碳酸盐环境背景含量影响,但在气候和耕作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酸盐含量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水田>有林地和果园>撂荒地、滩涂及旱地,受施肥方式的影响,水田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研究区磷钾元素普遍偏高,土壤有效钾含量表现为果园和旱地最高而滩涂地最低,而速效磷含量各类型土壤差异不明显。研究区须加强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强调有机肥的使用,重视撂荒地的利用,因地制宜栽种耐碱性植物,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文星跃熊泳李卫朋吴勇吴勇谌柯张渊林叶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特征
嘉陵江典型曲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开发--以南充嘉陵江曲流省级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以青居河曲为主体的嘉陵江曲流,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已建有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具备国家级地质公园发展潜质。然而其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尚未得以充分体现,公园客源市场乏力。通过SWOT分析对嘉陵江曲流地质遗迹及其地质公园开发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园拥有区位条件、景观类型、美学价值等方面的优势;存在建设投入、特色产品、管理制度的不足;存在周边旅游资源的竞争、分流与屏蔽效应以及曲流自然—人为侵蚀与裁弯取直等威胁,同时拥有生态文明理念与政策支持、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不断改善的通达条件等机遇。基于此,提出了推进公园建设与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资源、转变管理模式等策略,以期为公园后期深度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李卫朋熊江叶云佳叶云佳文星跃税攀恒
关键词:地质遗迹SWOT分析
基于水文气象条件的河道临界集水面积确定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河流源头是最小河流的起点位置,源头位置的确定具有较大的困难,一般采用该点以上集水面积的大小来判定。河道集水面积临界阈值是数字化河网的一个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河网密度与流域划分结果。以往人们主要是利用常数面积法或经验值确定区域的河道集水面积的临界阈值,对于利用水文气象条件确定河流集水面积临界阈值研究甚少。本文分析了现有确定集水区阈值面积的方法,并基于河流源头主要特性,提出了以河道枯季临界流量(0.005~0.01m3/s)作为河源起点的判定标准,并提出利用水文数据(年降雨量、年蒸发量以及最枯月流量)来推算流域内临界集水面积阈值的新方法。选择西藏尼洋河的白水曲流域DEM数据提取河网来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到当临界流量0.0085 m3/s时,从DEM自动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网最相匹配。该方法能够考虑区域的水文气象条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所得的结果比较合理,对于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地区进行数字化河网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沙玉坤李卫朋范继辉程根伟
关键词:水文学集水面积
川东北低山丘陵区细颗粒物主要相关因素和季节变化分析——以南充主城区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和全球天气精准预报网的大气质量和气象数据,以四川盆地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城市南充市主城区为例,检验了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发现其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由相关分析确定了PM_(2.5)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为CO、NO_2(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55,P<0.01),再通过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的日数据的逐步回归筛选出最优的回归指标和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_(adj)~2为0.68,P<0.05),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数据验证表明模拟效果较好(拟合优度为0.64,相对误差15.48%);最后根据时序插值、浓度和IAQI(PM_(2.5))的时段均值发现PM_(2.5)浓度在年际上有降低趋势;在季节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2.5)浓度在1月和6月分别呈现出年内的峰值和谷值,5、10月出现了阶段性峰值,尤其是5月;IAQI(PM_(2.5))的季节变化与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且PM_(2.5)与PM_(10)比值的均值为0.67,表明现阶段南充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占有较大比重。
李卫朋李科王杰王杰文星跃陈忠升
关键词:细颗粒物概率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