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爱国

作品数:2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生态
  • 6篇环境史
  • 5篇翻译
  • 5篇词汇
  • 4篇英语
  • 4篇英语词汇
  • 3篇生态文明
  • 3篇施瓦布
  • 3篇中世纪
  • 3篇理据
  • 2篇英汉
  • 2篇英语词汇习得
  • 2篇语境
  • 2篇语义
  • 2篇生态批评
  • 2篇文化史
  • 2篇文学
  • 2篇文学翻译
  • 2篇习得
  • 2篇环境史研究

机构

  • 27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7篇胡爱国
  • 16篇江山
  • 1篇许丽芹
  • 1篇冯克红
  • 1篇李道柏
  • 1篇杜华良
  • 1篇宋培林

传媒

  • 6篇南昌航空大学...
  • 5篇鄱阳湖学刊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铜陵学院学报
  • 2篇昆明学院学报
  • 2篇金融教育研究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西金融职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翻译中语用意义的处理和信息差的弥补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意义分为言内语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指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符号对符号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由于符号使用者在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内心情感、交际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语用意义的处理历来被认为是翻译的难点。就文学翻译中语用意义所涉及的表征意义、社交意义、联想意义、表达意义这四个层面的处理和信息差的弥补做一探讨。
胡爱国杜华良
关键词:语用意义文学翻译
施瓦布生态思想论辨
2013年
奥地利作家君特·施瓦布的《与魔共舞》是一部不朽的生态文学名著,比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还要早4年问世,但很遗憾的是,它迄今为止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保护"和"绿色"等生态理念还没有诞生之际,施瓦布就已提出人类应尊重自然并和自然友好相处、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禁止对森林进行滥砍滥伐、尊重和保护动物、理性使用科学技术等一系列超前的生态思想,诚为宝贵且实属难得,他也因此赢得了后世的尊重。本文通过对他的27部生态著作和许多生态专场报告进行剖析和解读,着重分析其闪光的生态哲理思想,旨在提请学术界对这位欧洲"蕾切尔·卡逊"的环保实践和思想成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当今生态文化的传播开拓一个新的视野和研究领域。
江山胡爱国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思想
转义分析与英汉翻译
2013年
英语词语语义丰富,包含本义和转义。英语词语语义灵活生动、变化自如,往往旧瓶装新酒,承载各种转义。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要理解和欣赏英语词汇的转义不是一件易事。从语义理据和语境理论入手,对英语词汇转义的生成机制和转义的确定进行研究,并结合翻译实践探讨在英译汉中如何准确再现转义。
胡爱国
关键词:本义转义语义理据语境
形态学观照下的英语词汇习得被引量:1
2009年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重要的材料。英语是词汇最为丰富的语言之一。词汇量的多寡往往决定英语的习得是否成功。本文根据形态学理论,从词的内部结构入手,试图探索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以便为英语词汇习得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胡爱国
关键词:形态学语素前缀后缀英语词汇习得
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收放兼容
2007年
国俗词语外译,可以集思广益,传统的字面直译或简译,已很难适应日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挑战,尤其国外对中华文化寡知、曲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试提出立足中华文化内涵阐释,即尊重内容、解放形式的"放"、"收"兼容翻译策略,并求教于专家同行。
胡爱国宋培林
关键词:国俗词语增益具体化归化
二战后德国环保运动之肇端与演进被引量:3
2015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生态文明史,而环境史则是生态文明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意志民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仅蕴藉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理念,也积累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和环境治理经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德意志民族在环保运动方面也留下了许多鲜明独特、深邃丰富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内容,为世界环保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战后,德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引发大量环境问题,环保运动随之兴起,并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环保运动的全面爆发,并很快汇入到声势浩大的世界环保运动洪流中。由此,德国环境保护进入到一个全面综合治理的阶段,环境立法、宣传教育也随之进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九十年代,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事业为德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迎来了契机,尤其是参与制定国际环保协议以及对其严格的承诺遵守,为德意志民族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形象。鉴于此,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二战后德国重大的环保历史事件为题材,以自然、环境、技术和日耳曼人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串联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战后德国环保运动发展轮廓。研究好这些内容,总结战后德国在环保方面的成败得失,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江山胡爱国
关键词:生态文明时代环境运动
词的理据与英语词汇习得
2014年
语言包括词汇、语法、语音三种成分,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成分。对词汇的成功习得往往成为语言成功习得的关键一环。英语词汇来源复杂,构词手段多样,其词汇浩如烟海,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做指导,则词汇习得难以卓有成效。从理据的定义、分类以及英语词汇习得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力求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策略。
胡爱国李道柏
关键词:英语词汇习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汉堡港油污污染问题研究
2019年
作为"通往世界大门"的汉堡港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港口之一,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汉堡港雷纳尼亚炼油厂(Rhenania-Werke)和埃巴诺沥青厂(Ebano-Asphalt-Werke)油污的严重排放,污染事件不断升级,从而给汉堡港带来了恶劣的环境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作为德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源,汉堡港的油污污染为德国环境史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江山胡爱国
关键词:汉堡港
西方文化史中的人与动物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方文化史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一部西方文明史,它的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无不反映在西方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或让动物为自己劳动,或提供食物,或陪伴狩猎,或消遣娱乐,将动物划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动物、"可驯服"和"不可驯服"动物、"有用"和"有害"动物甚至"美"和"丑"的动物,这些思想在西方宗教、道德伦理、文学、造型艺术、音乐以及科学研究中都有表露。可以说,他们在将动物作为自己亲密伙伴的同时,又将其视为自己的奴役对象和劳动工具。所以,在整个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就一直和动物处在一种既相互亲密又彼此敌视的矛盾关系中。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史中这种落后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也促使我们需要对人与动物的关系作一个正确的思考,因为它已成为当今生态文明时代进步的一个巨大障碍。面对今天环境不断恶化、动物濒临灭绝的现实,历史赋予我们人类以新的任务,要求我们人类在生态文明时代的今天认真思考:如何与动物缔结友好条约,赋予它们完全的合法地位;如何以一种谦卑、友好和平等的态度与动物和谐相处,赋予动物以生态民主权利,让其和其他自然万物一道协同进化。这是我们在人类文明新阶段应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提供新的启发和参考。
江山胡爱国
关键词:动物西方文化史生态整体主义
中世纪德国环境灾害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当今生态文明大国,日耳曼民族的生态文化研究不能被忽视,而这其中的德国环境史研究更构成了德国生态文化研究的核心。与英国、法国环境史研究一样,德国环境史研究的重点为工业环境史,或者叫工业污染史。要搞清这种工业污染的来龙去脉,就离不开对此之前各历史阶段环境史的研究,其中的中世纪环境史就深刻地揭示了千年漫长历史时期日耳曼人在其社会形态、思想意识、文化发展和生产技术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有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笔者拟从中世纪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环境要素变化如阿尔卑斯山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北海风暴潮灾害、森林砍伐、暴雨洪灾以及瘟疫流行五个方面出发,结合中世纪历史研究中常用的考古分析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法等进行实证研究,来重构这一历史时期的自然生态系统,揭示日耳曼民族如何在社会—经济—自然这个复合生态系统内求得自身的生存、进化和发展,从而为欧洲中世纪环境史研究增添新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时的人们已认识了解自然,能趋利避害,但他们认识自然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为他们既缺少理性,也没有很好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产斗争实践,他们所知道的也只是听命于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将自己视为上帝之子,并以上帝意愿和宗教信仰来征服和奴役这个世界,让自然臣服在自己面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这种思想自然要被摒弃,但无论如何,中世纪德国环境史研究还是为环境史学呈现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江山胡爱国
关键词:中世纪环境灾害环境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