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洋

作品数:82 被引量:1,000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土壤
  • 12篇生态系统
  • 9篇人工林
  • 7篇水文
  • 7篇坡耕地
  • 7篇耕地
  • 7篇黑土
  • 6篇植被
  • 6篇生态
  • 6篇水土
  • 6篇林冠截留
  • 6篇黑土区
  • 5篇养分
  • 5篇油松
  • 5篇油松人工林
  • 5篇土壤侵蚀
  • 5篇降水
  • 4篇凋落
  • 4篇凋落物
  • 4篇玉米

机构

  • 47篇黑龙江大学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黑龙江省农业...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学研究院
  • 3篇黑龙江省海林...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交通运输部公...
  • 2篇北京市园林绿...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长江水资源保...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2篇肖洋
  • 17篇欧阳志云
  • 16篇陈丽华
  • 15篇余新晓
  • 9篇肖燚
  • 7篇徐卫华
  • 7篇肖强
  • 6篇孙庆艳
  • 6篇郑华
  • 5篇张路
  • 5篇杨新兵
  • 4篇范晶
  • 4篇王艳
  • 4篇陈雪丽
  • 3篇孟凯
  • 3篇路运才
  • 3篇徐利剑
  • 3篇江波
  • 3篇韩新华
  • 3篇刘再奇

传媒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生态学报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农业与技术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密云水库地区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在2006年雨季,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人工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量、穿透降水量和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的比例,油松人工林分别为8.46%~68.97%3、0.80%~90.63%和0.12%~1.62%,栎柏人工混交林分别为0.53%~29.35%6、8.48%~93.71%和2.17%~5.76%,2种林分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9.23%和18.21%,2种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51和1.76 mm。油松人工林地0~30 cm土层的最大贮水能力和有效贮水能力分别为204.90和68.23 mm,栎柏人工混交林地的分别为160.80和41.87 mm;油松人工林地和栎柏人工混交林林地的稳渗速率分别为0.68和0.22 mm/min。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
关键词:水文效应人工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研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从而更精确把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动态过程。将GIS技术与CLUE-S模型结合研究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永川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均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各期占总面积90%以上。从2000—2010年城镇面积显著增加,增加了16.11%,且2005—2010年城镇面积变化程度比2000—2005年变化更为剧烈。森林面积在10年间少量增加。10年间农田面积减少了1660 hm2。对永川区土地利用变化设定3种情景进行模拟,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得出:在快速城市化的驱动下,永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城镇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也呈现增加趋势。相应地农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模式下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王日明熊兴耀肖洋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
盐碱土壤放线菌的资源分布、新物种资源及分离方法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22年
盐碱土壤放线菌抗逆能力强,是一种存在于高盐高碱区域中的极端微生物,其特殊的生理机制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广受各领域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挖掘盐碱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其功能基因,充分了解盐碱土壤放线菌物种的多样性,选择最适分离方法至关重要。笔者综述了中国盐碱土壤放线菌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多样性,统计并总结2000—2021年盐碱土壤放线菌新物种的情况,整理归纳盐碱土壤放线菌的主要分离筛选方法,并对之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罗优肖洋周庭宇王越谢宸李冬莹陈雪丽
关键词:资源分布新物种
森林冠层影响降雪截留过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森林冠层对降雪的截留和冠层截留雪的蒸发/升华、散落释放、融化滴落等过程显著影响了北方森林区域的水文循环,开展森林冠层对降雪截留过程影响的研究对于季节性积雪森林区域的气候变化、森林经营、森林火灾以及植被演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当前的森林冠层影响降雪截留过程的观测方法和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并针对现有研究中缺乏林分尺度和水平过程的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引入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研究方法以及开展多尺度、多过程和多因素的交叉研究是今后研究中的重点方向。
肖洋张淑兰宋国华
关键词:水文过程
土壤中主要溶磷菌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土壤中磷资源丰富,然而约95%的磷无法被植物直接利用。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可以通过自身繁殖和代谢将土壤中无效态的磷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的功能微生物。该研究综述了土壤中溶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特征,溶磷机理及其促生作用等。同时,对溶磷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溶磷微生物资源收集、开发应用以及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温佳旭陈雪丽肖洋万书明孙磊方海瑞
关键词:土壤有机磷无机磷
坡耕地黑土侵蚀沟演变对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阐明侵蚀作用对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机制,为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道演变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对切沟的沟头、沟坡和沟底土壤进行系统采样,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结构及抗蚀性特征。[结果](1)各沟道间WSA(10~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GMD(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均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侵蚀沟发育,MWD,GMD,分形维数在0—20 cm土层均呈〔CK(对照)>A_(1)(稳定沟)>A_(2)(半稳定沟前期)>A_(3)(半稳定沟后期)>A_(4)(发展沟)〕,为递减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大颗粒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下降,结构恶化。(2)各沟道间分散系数、<0.05 mm分散率差异性显著(p<0.05)。二者在0—40 cm土层总体呈递增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0—20 cm与20—40 cm土层的抗蚀性综合得分表现为CK>A_(1)>A_(2)>A_(3)>A_(4)。[结论]侵蚀沟发育是造成黑土土壤结构与抗蚀性差异的主要原因,0—40 cm土层中土壤结构趋于恶化,土壤抗蚀性减弱,可蚀性增强。
张瑞豪肖洋徐金忠王艳张振烨王嘉浩牛羽萱
关键词:土壤侵蚀黑土区坡耕地抗蚀性
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优势植物凋落物早期养分动态
2023年
【目的】为了探究火山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释放(或流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中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代表的优势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动态差异。【结果】6种凋落物叶片的质量残留率在不同时间、树种、来源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不同凋落物分解50%的时间是5.73~9.17 a,分解95%的时间是8.04~13.03 a,分解系数为0.545~0.994。分解速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且山杨>白桦>落叶松。从来源来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C含量、N含量以及P含量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N∶P值均小于14。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N值呈显著负相关。C∶N值与N∶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质量残留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对于阔叶树种凋落物叶片,针叶树种凋落物叶片分解较慢。凋落物的C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P含量变化一致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且P元素相比C元素、N元素更不易被溶出,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样品受到N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N含量越高且C∶N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
谢宸黄庆阳周庭宇杨帆谢立红肖洋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
小兴安岭红松林冠层截留降雪特征及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红松林林外降雪、林内穿透雪和林冠截雪特征,深入认识森林冠层对降雪截留再分配的影响,为定量评价该区域红松林的生态雪水文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2年冬季定位观测红松林林外降雪和林内穿透降雪特征,并调查林分结构因子,利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半经验性理论降雪截留模型模拟红松林冠次截留雪量。【结果】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和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共观测到17场降雪,平均次降雪量10.3 mm,平均次降雪强度4.41 mm·d^(-1);平均次穿透降雪量7.4 mm,平均次穿透率69.3%,次穿透降雪量和次穿透率均随次降雪量增加而增大;林冠次截留雪量与次降雪量呈较好的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并与郁闭度显著正相关(P<0.05),而林冠次降雪截留率与次降雪量呈负指数函数关系(P<0.05),次降雪量、胸径、郁闭度、树高和坡度对林内次穿透雪量有显著影响;林冠截留降雪存在饱和截留量限制,林冠次降雪截留率随次降雪量增加逐渐降低;林冠次降雪截留率与次降雪量和郁闭度紧密相关(P<0.05),而与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林冠高度、林冠宽度、叶面积指数和坡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次降雪量和林冠郁闭度对林冠次截留雪量影响显著,次降雪量、胸径、郁闭度、树高和坡度对林内次穿透降雪量有显著影响。Pomeroy等(2002)和修正的降雪截留模型能较好拟合小兴安岭地区红松林冠次截留雪量。
肖洋张淑兰张海军宋国华王全波宋纯彦
关键词:降雪截留
黄土高原近10年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被引量:52
2016年
基于Timesat的非对称高斯函数(AG)拟合法重建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黄土高原近10年的植被覆盖度(VC),并分析了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和其与降水温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平均覆盖度最高,灌木、草地生态系统次之,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空间差异明显。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达到81.6%,主要包括太行山、吕梁山和秦岭地区。暖温带森林区植被组成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覆盖度常年较高,为80%以上。西北部温带草原区,植被覆盖度达到38.8%。温带草地主要依水分梯度,由东南到西北分布有以旱生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典型草原,植被覆盖度呈现相应的递减趋势。黄土高原总面积78.6%的地区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而占总面积19.4%的地区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至延安周边地区和秦岭一带;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区域沿兰州至银川呈条带状分布。
肖强陶建平肖洋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降水温度
拜泉县上升乡绿色肉鹅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2020年
调查和测定了拜泉县上升乡进步小流域内的土壤养分、重金属以及水质pH值、氟化物、氰化物、重金属等的含量,并对土壤质量和水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在实际生产中为绿色肉鹅食品的生产基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的土壤肥力高,为1等级别;土壤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指数P综≤0.7,属于安全等级,达到了1级标准;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的禽畜用水质量的标准,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均<1.0,综合污染指数≤0.5,水质量等级为1级。因此,在典型调查区域内,利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推行肉鹅的放牧式散养模式,是发展寒地绿色肉鹅食品的理想场所。
陈磊蔡姗姗魏丹肖洋
关键词: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污染肉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