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晖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雀异黄素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腹膜间皮细胞CTGF\FN合成和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问皮细胞(HP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观察金雀异黄素(Gen)对AGEs诱导HPMC的FN和CT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n抑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分别以不同的浓度的AGEs(0、200、600、1000mg/L)刺激HPMC48h后,用RT-PCR方法检测FN的表达情况。(2)将体外培养的HPMC分为5组:正常组(未加任何刺激因素)、AGEs组(AGEs的终浓度为600mg/L)、低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L、25μmol/L)、中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L、50μmol/L)和高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L、1001umol/L),各组予刺激HPMC48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N和CTGFmRNA的水平.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FN和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1)AGEs剂量依赖性上调HPMCFNmRNA的水平。(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GEs组FN、CTGFmRNA的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与AGEs组比较,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Gen均能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FN、CTGFmRNA的水平和蛋白的的表达(均P〈0.01)。结论AGEs可诱导体外培养HPMC的FN、CTGF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而Gen能抑制AGEs诱导的FN、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王宇晖童孟立王臣大
-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腹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
- 低危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低危膜性肾病患者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11月诊断为低危特发膜性肾病(IMN)的患者233例,其中伴肾小管间质病变133例,不伴肾小管间质病变10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肾病理,并随访6个月,进行临床资料、病理与预后情况的相关分析.结果233例低危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118例;年龄13~77岁.有151例患者随访至6个月,其中伴肾小管间质病变81例,不伴肾小管间质病变70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64例,未缓解44例.伴肾小管间质病变组年龄、收缩压、BMI、血尿酸、血肌酐、肾血管病变、肾小球球性硬化以及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高于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组,而肾小球滤过率、肾组织IgM阳性率低于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性硬化小球(OR=1.961,95%CI1.021~3.767,P=0.043)是出现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随访至6个月时的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MN患者相较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MN患者老年人多见,肾血管病变、肾小球球性硬化以及节段硬化比例较高,常伴有血尿酸升高、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回归分析发现球性硬化小球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丽莎王宇晖童孟立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及病理
- 益肾活血祛风湿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祛风湿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杭州市中医院IgA肾病随访登记数据库中获取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治疗方案等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基础治疗+中药)和B组(基础治疗+中药+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以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为起始点计算,随访结束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12个月,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入ESRD或e GFR下降50%以上,或血肌酐翻倍,比较其在治疗1年后及至随访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肾脏生存率,并绘制肾脏累积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病例219例,A组49例,B组170例。A组中肾虚证7例(14%),肾虚血瘀证21例(43%),肾虚风湿证8例(16%),肾虚血瘀风湿证13例(27%)。B组分别为12例(7.1%)、47例(27.6%)、22例(12.9%)、89例(52.4%)。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的病程更短,24 h尿蛋白定量更多,血肌酐、血清尿素氮更高,血浆白蛋白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下降,并进一步下降至随访结束(P<0.05)。21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0%(195/219),A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无患者进入终点事件。B组总有效率为88.8%(151/170)。至随访结束,共5例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均在B组,其中有4例进入ESRD,1例血肌酐翻倍或e GFR下降>50%。与B组比较,A组的完全缓解率更高(P<0.01)。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219例患者的1、3、5、7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8%、96.1%。结论对IgA肾病根据不同病情可以采用基于肾病风湿理论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远期观察显示该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7�
- 李洁俞东容陈洪宇朱彩凤程晓霞王宇晖倪军王向晶姜飞
- 关键词: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远期疗效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肾损害2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和血清免疫学异常,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且男性更为常见.本病通常早期累及骶髂关节,后可累及中轴骨骼和外周关节,且可伴关节外表现,如葡萄膜炎和虹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传导阻滞、肺上叶纤维化与囊性变等[1].另外,AS也可引起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肾淀粉样变、IgA肾病、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相关性肾损害等.近年来,AS相关性肾病或合并肾损害报道逐渐增加,但例数均较少,现将本院近7年中收治的AS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王宇晖鲁盈胡云琴李亚妤陈辉珍
- 关键词:相关性肾损害强直性脊柱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HLA-B27非甾体消炎药免疫学异常
- 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肾络瘀痹证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CKD)3期肾络瘀痹证的中医证候特点、临床病理表现,以及加味积雪草方、贝那普利及其联用在CKD3期的疗效分析。 方法:1.采用前瞻性、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2.研究对象...
- 王宇晖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