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泽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岭南文化研究之我见被引量:1
- 2009年
- 从当代价值、受容与转境、学术理念、历史文献、近代转换、岭南方言等方面继续研讨岭南文化问题,以期从新的角度推进岭南学的建构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林中泽
-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岭南社会科学研究闽学徽学
- 试论古代中世纪西方圣徒崇拜的社会功能被引量:6
- 2012年
- 早期基督教圣徒崇拜,在罗马帝国西部主要表现为圣物崇拜,而在东部则表现为圣像崇拜,这一差异是由两地从古代向中世纪社会转变的不同态势决定的。在古代末期和中世纪时期,圣徒们发挥着各色各样的社会功能,他们既被看做其所在教区的庇护者,又被视为基督教信仰的英雄以及世人生活的道德楷模,因此这种崇拜在外表特征上的确类似于古代的多神崇拜。不过从本质上看,由于人们通过圣徒崇拜打通了神与人、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渠道,缓解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对抗,再造了社会的凝聚力;并改变了社会财富支配的方式,扩大了财富分配的范围。因此,这种崇拜便不只是对于古代英雄崇拜的简单复制,它作为平衡历史落差的缓冲器,在调节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林中泽
- 关键词:社会功能
- 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被引量:1
- 2000年
- 恪守安贫乐道是中世纪各类基督教修会与耶稣会共有的特征,差别仅在于在中世纪修会那里可看到一种由最初的严酷戒律与后来的放荡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而耶稣会则表现出某种使理论尽可能接近变革中的社会实际、给戒律以适度灵活性的宽松精神;耶稣会不仅是反宗教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结果,16-17世纪欧洲社会的多元化无疑是赋予耶稣会的经济伦理一种时代精神的最大因素。
- 林中泽
- 关键词:财富观人文主义基督教
- 利玛窦的“大西三父说”与儒家的忠孝论——析亲子关系的中西歧异被引量:6
- 2002年
- 旧约摩西十诫有尊重父母的要求,利玛窦等晚明来华耶稣会士依儒学传统,将此诫译为“孝敬父母”。然而,这种字面上的变通无法改变孝、信对立的严酷事实。由于中西家庭亲子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理念,利氏的协调和会通难免导致一系列的自相矛盾和逻辑混乱,他融儒家忠孝论于“大西三父说”的梦想自然难逃破灭厄运。
- 林中泽
- 关键词:利玛窦亲子关系
- 从阿里乌派领袖优西比乌的地位起伏看君士坦丁大帝的宗教政策
- 2016年
- 阿里乌派领袖尼科米底亚的优西比乌是君士坦丁一世身边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由于带有通敌嫌疑和在神学问题上的不妥协,优西比乌曾一度遭到君士坦丁的放逐。此后形势出现了逆转。一方面,尼西亚正统派的强硬态度威胁到君士坦丁的王权决策,另一方面,教会普遍担心狂热的尼西亚派已经走向撒伯里乌主义。此时的优西比乌开始改用柔顺的变通策略,于是便具有了与君士坦丁合作的基础。在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优西比乌在结束放逐重新回到教会后,受到君士坦丁的重用,并在这位皇帝弥留之际为其施洗。在优西比乌地位转变的过程中,君士坦丁借助神学争端,利用王权协调矛盾以达到制衡各方的目的,这集中体现了他带有明显政治功利性的宗教政策的本质。
- 龚伟英林中泽
- 关键词:宗教政策
- 早期拉丁教父的死亡观评析——以德尔图良、安布罗斯和奥古斯丁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认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善,因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肉体而获得自由,这种死亡观显然是柏拉图主义影响的结果。作为教会体制代言人的奥古斯丁,则从《圣经》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死亡,他认为死亡不是善而是恶,但是这种恶可以被转化为善用;他同情惧死行为,并谴责自杀性的殉道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与《圣经》教导相悖逆,而且客观上会鼓动异端邪说,威胁教会统治。
- 林中泽陈贤哲
- 关键词:德尔图良奥古斯丁死亡观
- 利玛窦与庞迪我关系辨析被引量:6
- 2003年
- 利玛窦与庞迪我之间的矛盾曾被认为是当时意大利与西班牙间民族矛盾的体现。民族矛盾固然是影响利、庞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更潜在的原因应是二人在思想观念上的本质差异 :利玛窦不是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他之所以不见容于庞迪我 ,主要是因为他那种具有浓烈人文主义背景的工作方式与庞氏的传统中世纪传教模式格格不入 ;与人们的假设相反 ,利氏至死都未曾原谅过庞氏 ,而在利氏生前 ,庞氏对其不满也蓄积已久。
- 林中泽
- 关键词:利玛窦民族矛盾
- 晚明妇女的闭居与耶稣会士的反应被引量:4
- 2002年
- 妇女闭居是古代和中世纪社会中性别歧视的产物,它在礼教控制下的传统中国最为典型,而在理学勃兴的明代则被推行到极致。这一事实在晚明来华的耶稣会士当中所引起的反应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以欣喜的态度接受它,认为这是被14至16世纪的社会变革所破坏了的西欧传统妇女规范在远东的重建;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忧虑的心情注视着它对宣教工作的不利影响。神父们企图通过种种变通的方式去协调这一矛盾,但并没能成功,其表面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抵制和西方的教派斗争,而更内在的因素则深藏于两种不同文化的尖锐对立当中。
- 林中泽
- 关键词:晚明时期妇女耶稣会士理学神父
- 析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外向型特征被引量:5
- 1997年
- 提要 奠立古希腊文明特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希腊社会较早实现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希腊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希腊本土的农业以小园艺种植业为主体,这导致了手工业的独立,从而加强了平民阶层的势力,造成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倾向,并最终把希腊世界变成一个庞大的商品市场。一方面,随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壮大和内部奴役制的废除,希腊人不得不走上奴役外邦人的道路;另一方面,某些资源的过剩及另一些资源的匮乏,迫使希腊人开放自身市场并不断夺取海外市场。由于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被引入到城邦的政治生活,城邦国家又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不断兴起,城邦的公民便有机会成为建立法制社会和追求个人平等权利的先驱。奠立古希腊文明特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希腊社会较早实现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希腊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希腊本土的农业以小园艺种植业为主体,这导致了手工业的独立,从而加强了平民阶层的势力,造成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倾向,并最终把希腊世界变成一个庞大的商品市场。一方面,随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壮大和内部奴役制的废除,希腊人不得不走上奴役外邦人的道路;另一方面,某些资源的过剩及另一些资源的匮乏,迫使希腊人开放自身市场并不断夺取海外市场。
- 林中泽
-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异教哲学。在《新约》中,"阴间"和"地狱"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指死者暂栖的地方,后者则指恶人被定刑后的去处;"天堂"既可以建立在天上,也可以建立在人间,它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统治权的实现。由于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新约》中的今生是充实和积极的,但是相比之下,永恒的来世更值得向往。这种死亡观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在的葬仪,在葬礼上,应答轮唱的赞美诗取代了哀惋的挽歌和悲痛欲绝的哭丧;它推动了迫害时期基督徒的殉道,造就了早期基督教的英雄主义;同时,它还有助于确立起超越死亡的圣徒崇拜,使活人与死人的世界开始有了直接交流的渠道。
- 林中泽
- 关键词:《新约》死亡观历史影响早期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