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宁

作品数:179 被引量:1,0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15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天文地球
  • 5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沉积物
  • 14篇扇贝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2篇无机碳
  • 12篇
  • 11篇海域
  • 10篇近海
  • 10篇化学特征
  • 10篇
  • 10篇表层沉积物
  • 9篇地球化学特征
  • 9篇影响因素
  • 9篇有机碳
  • 9篇生源要素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9篇黑潮
  • 8篇溶解无机碳
  • 7篇水体

机构

  • 137篇中国科学院
  • 5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青岛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山东省分析测...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台州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上海船舶运输...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9篇李宁
  • 132篇宋金明
  • 126篇李学刚
  • 121篇袁华茂
  • 70篇段丽琴
  • 20篇王启栋
  • 16篇李宁
  • 15篇包振民
  • 13篇吕晓霞
  • 12篇曲宝晓
  • 10篇高学鲁
  • 9篇詹天荣
  • 8篇邢建伟
  • 7篇胡景杰
  • 7篇曹磊
  • 7篇许思思
  • 6篇胡晓丽
  • 6篇戴纪翠
  • 5篇康绪明
  • 4篇吴晓丹

传媒

  • 16篇海洋科学
  • 13篇海洋与湖沼
  • 9篇生态学报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海洋学报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地质论评
  • 5篇环境科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环境化学
  • 4篇广西科学院学...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海洋技术
  • 2篇地学前缘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6篇2018
  • 15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12篇2013
  • 22篇2012
  • 18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重金属是近海沉积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进入海洋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绝大部分吸附于悬浮颗粒物中最终沉降进入海底沉积物中,在生物和地球化学机制的影响下可在沉积物中逐渐累积,表现出比水体含量高的特性,从而对底栖生...
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关键词:重金属入海通量生态风险南黄海
文献传递
海岸带沉积层咸淡水交换原位电学监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岸带沉积层咸淡水交换原位电学监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海岸带沉积层剖面的电阻率,形成电学监测剖面,包括:采集沿垂直于海岸带的方向长度为M米以及自该沉积层上表面向下0~N米深度的电阻率,其中,M>0...
郭秀军李宁
文献传递
南黄海西部陆架D7岩芯的沉积年代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南黄海西部陆架的浅表层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年代地层框架的构建是古环境与气候研究的基础,年代地层框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准确程度。本项研究通过分析沉积岩芯的粒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研究区域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处于连续不间断的稳定沉积状态;并根据有孔虫的14C同位素获取本岩芯的沉积速率为0.0 164 cm/a,从而获取岩芯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年代为(309-5 248)cal.aBP;并进一步根据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的年代记录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信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获取的沉积年代的可靠性。
吕晓霞逄礴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沉积物物源古气候变化
青岛近岸区域典型海陆人为交互作用下酸雨的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酸雨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青岛及其近岸区域酸雨的研究对揭示典型海陆人为交互作用下酸雨形成机理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本文从酸雨的现状及变化、酸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雨水中致酸/碱性成分的来源入手,系统总结了青岛近岸区域酸雨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青岛近岸区域自1981年以来酸雨状况有所减轻,但2006年以来又有加重的趋势,并由"硫酸型"酸雨向"硫-硝混合型"酸雨转变.局地人为源SO2和NOx的排放、区域外污染物的输送以及海上浮游生物释放的二甲基硫(DMS)是该地区大气致酸物质的3条重要输入途径.大气中致酸成分前体物的浓度和排放强度、气溶胶中酸化缓冲/碱性物质的含量以及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是该区域酸雨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人为源和地壳源分别是大气中致酸成分和碱性成分的主要来源,海盐源硫酸盐气溶胶会对降水酸性产生一定的稀释作用.今后的研究应特别重视:(1)降水p H的动态变化及与大气颗粒物的相互作用;(2)低分子有机弱酸、重金属及与污染有机物的复合污染作用机制对酸雨的影响;(3)优化酸沉降模型,精确量化解析不同来源对雨水酸性成分的贡献;(4)雾、露、霜等其它形式的酸沉降及沉降通量.深入研究青岛近岸区域酸雨的地球化学特征,不但有助于加深对海陆人为交互作用下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与酸沉降形成机理及其生态效应的认识,还可为科学制定酸雨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邢建伟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康绪明王启栋
关键词:酸雨PH值碱性组分
青岛及周边海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被引量:7
2009年
2007年10月对青岛及周边海区海域进行综合调查,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测定了其氧化还原电位(Eh)和硫化物(AVS)的含量,以了解海域的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及周边海区基本属于弱还原环境,电位值从53.0~211.5mV,平均值127.4 mV。氧化还原电位值近岸低,远岸海域较高,海域之间起伏不大,相对比较平稳,其中以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电位值较低,污染比其它海域严重。氧化还原电位和硫化物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呈负相关性。然而,由于影响硫化物含量的因素很多,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王江涛齐红菊李宁谭丽菊
关键词: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
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及其对沉积过程变化指示作用解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对沉积速率、沉积环境变化以及重大环境历史事件的指示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用HPGeγ谱仪测定黄河口新生湿地柱状沉积物中6种放射性核素活度的结果,并根据137Cs的垂直分布估算了沉积速率,探讨了放射性核素与有机质的关系及其垂直变化与沉积过程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新生湿地柱状沉积物中6种放射性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K(687.33±54.59)Bq/kg、137Cs(8.60±1.35)Bq/kg、226Ra(29.96±4.23)Bq/kg、228Ra(69.96±6.63)Bq/kg、228Th(45.35±4.58)Bq/kg和238U(60.52±15.37)Bq/kg,与其他区域相比,黄河口新生湿地137Cs、238U含量偏高。除137Cs外,其他5种核素均与TOC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有利于核素在沉积物中的保留。137Cs的垂直分布与黄河口净造陆速率的年际变化具有一致性,据此估算获得近20年该区域平均沉积速率为2.8cm/a,其中河口湿地形成初期沉积速率较高,而后逐渐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垂直变化可反映沉积过程中黄河断流、黄河调沙以及大的洪水等重大环境事件,可以作为指示沉积变化特征的重要指标。
王启栋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曹磊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沉积速率黄河口
海水中三价与六价铬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TQ-ICP-MS)的联用测定
2023年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TQ-ICP-MS)联用技术,构建海水中三价铬与六价铬在线分离与测定的检测方法。采用TQ-ICP-MS碰撞反应池(KED)技术消除^(35)Cl^(16)O1H^(+)、^(40)Ar^(12)C对^(52)Cr同位素测定可能存在的质谱干扰。选用Dionex IonPac AG 7 (4 mm×50 mm10μm)阴离子交换柱为分析柱,对流动相浓度及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流动相浓度为0.08 mol/L NH_(4)NO_(3)、0.6 mmol/L EDTA,pH值7.5,流速1.0 mL/min时,仅需80 s就可以完成三价铬和六价铬的理想分离与测定。对络合剂EDTA的络合浓度、pH、温度及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当EDTA浓度为10 mmol/L、络合pH值7.5、络合温度50°C、络合时间2 h时,三价铬可以最大程度的被EDTA络合。在0.1~50.0μg/L标准浓度范围内,三价铬和六价铬浓度与信号强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010和0.015μg/L,方法的回收率90.4%~10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3.71%(n=6)。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高,分析时间短,准确性和精密度好,可作为海水及其他高盐样品中铬形态分析的理想方法,并可为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孙玲玲宋金明宋金明孙萱李宁于颖
关键词:形态分析
海洋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无机碳的测定被引量:23
2004年
作为全球碳的重要源与汇的海洋沉积物 ,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沉积物中无机碳的行为对深入了解海洋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利用顺序浸提法 ,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为 :NaCl相 、氨水相 、氢氧化钠相 、盐酸羟胺相 和盐酸相 。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不同相的最佳浸取条件。在Ⅰ~Ⅲ相 ,分别将浸取剂和样品加入塑料离心管中 ,将离心管密封后放在震荡器上震荡 2h ,然后离心分离 ,并用水洗涤残渣 ,将洗涤液并入浸取液 ,最后用容量法测定其中的无机碳 ;在Ⅳ ,Ⅴ相 ,将第Ⅲ步残渣转移到锥形瓶中 ,加入浸取剂后用高纯N2 将所产生的CO2 吹出 ,并用饱和Ba(OH) 2 溶液吸收 ,最后用容量法测定无机碳。
李学刚李宁宋金明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结合态无机碳碳循环容量法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DNA甲基化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次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Chtamys...
侯睿包振民王师王宸李宁王明玲
关键词:栉孔扇贝DNA甲基化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文献传递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系统
海洋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是海洋中碳的两种主要的存在形态,因而深入地认识两者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对海洋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典型的...
李宁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影响因素赤潮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