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金明

作品数:361 被引量:2,67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4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0篇天文地球
  • 1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理学
  • 24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2篇沉积物
  • 36篇地球化
  • 36篇地球化学
  • 31篇海洋沉积
  • 31篇海洋沉积物
  • 24篇生物地球
  • 22篇近海
  • 21篇生物地球化学
  • 21篇重金
  • 21篇重金属
  • 21篇海域
  • 20篇化学特征
  • 20篇
  • 20篇
  • 18篇生态环境
  • 17篇生源要素
  • 17篇通量
  • 16篇地球化学特征
  • 15篇影响因素
  • 14篇南黄海

机构

  • 361篇中国科学院
  • 10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7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青岛大学
  • 6篇青岛科技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山东省分析测...
  • 3篇中国科学院兰...
  • 2篇大连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山东省淡水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361篇宋金明
  • 169篇李学刚
  • 165篇袁华茂
  • 132篇李宁
  • 93篇段丽琴
  • 37篇王启栋
  • 30篇李鹏程
  • 21篇吕晓霞
  • 20篇詹天荣
  • 20篇曲宝晓
  • 18篇孙萱
  • 17篇李宁
  • 16篇于颖
  • 15篇邢建伟
  • 15篇郑国侠
  • 13篇彭全材
  • 13篇孙玲玲
  • 12篇张乃星
  • 12篇詹滨秋
  • 12篇高学鲁

传媒

  • 66篇海洋科学
  • 28篇海洋与湖沼
  • 21篇海洋环境科学
  • 20篇海洋学报
  • 16篇海洋科学集刊
  • 1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4篇环境科学
  • 13篇生态学报
  • 10篇地质论评
  • 8篇地球科学进展
  • 8篇环境化学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6篇中国海洋湖沼...
  • 4篇广西科学院学...
  • 4篇海洋通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4篇2024
  • 15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18篇2018
  • 24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19篇2014
  • 11篇2013
  • 28篇2012
  • 1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16篇2006
  • 16篇2005
3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由D-甘露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并以吡啶或三乙胺做为溶剂和催化剂发生酯化反应,制成的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为:分子量:1106;熔点:127-128℃...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传递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用分级浸取的方法对2009年2月采自长江口海域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P的形态和相关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质来源和沉积物粒度是各形态P的含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Ex-P(可交换态磷),Fe-P(铁结合态磷),Al-P(铝结合态磷),Lea-OP(可浸取有机磷)和CFA-P(自生钙磷)5种形态的沉积磷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被释放参与P的再循环(可再循环磷),占总磷的15%-43%。其中贡献最大的是Fe-P,占可再循环磷45.5%,其他形态-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Al-P〉CFA-P〉Ex-P〉Lea-OP。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长江口沉积物中可再循环磷向水体释放的生态风险较小。沉积物总铁与总磷比(TFe∶TP)和BD(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浸取相铁磷比(BD-Fe∶BD-P)分别高于27和20,表明沉积物吸附磷的铁氧化物位点过量,沉积物仍有较强的保留P的能力和潜力。这揭示了水体磷存在向沉积物转移的趋势,且沉积磷释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很低。
于宇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长江口海域
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HCO3-、p(CO2)增加,pH、CO32-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NH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O2-添加组中,当NO2-浓度在7.90μmol.L-1时,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H、CO32-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O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ΔChl-a)与Δ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p<0.000 1,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郑国侠张蓬徐亚岩
关键词:无机氮
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中吸附态无机氮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7
2004年
用分相浸取的方法对采集于渤海南部海域的 2 9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 (表层样站 2 7个 ,柱状样站 2个 )中的吸附形式的无机氮 (包括NH4 N和NO3 N)和总氮 (TN)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在表层沉积物中 ,NH4 N在渤海中央盆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 ,在中央区域有两个异常高值区 ,莱州湾内分布较为均匀 ,渤海湾南部为一低值区 ,向北逐渐增大。NO3 N在渤海中央盆地由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 ,渤海湾和莱州湾内均沿着离岸方向递减。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态氮占TN的 3 2 8% ,表层沉积物中吸附形式的氮以NO3 N为主 ,占 83 7% ;NH4 N主要受有机质含量 (OC)、氧化还原环境(Es)、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NO3 N主要受水体NO3 N浓度和分布的控制。NH4 N随沉积深度增加而增加 ,NO3 N随深度增加而减小。TN的分布主要受陆源物质输入及沉积物粒度控制。研究区TN高而OC低且二者相关性较差 ,间接说明TN中有相当部分是以无机氮 (IN)的形式存在 。
宋金明马红波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边缘海海洋沉积生态环境反演中的生物标志物
2023年
中国边缘海是海—陆—气圈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海域之一,重建中国边缘海海洋生态环境演变对深入探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意义重大,海洋沉积物生物标志物为定性/定量揭示海洋生态环境演变提供有效手段,可为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总结归纳目前海洋沉积物中常用的古菌、细菌和真核来源生物标志物在海陆来源、化学结构、分布规律与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不同生物标志物类型在重建海洋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浮游植物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剖析了多参数生物标志物在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利用生物标志物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由于对生物标志物母源生物及其适应机制认识不足会导致对生物标志物指标的解译存在偏差,进而影响海洋环境重建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多种重要海洋环境演变参数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未来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应从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厘清生物来源,整合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有更精确对应关系的校正公式以实现定量反演和准确预测,同时结合功能微生物群落筛选出更具独特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开展研究。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袁华茂段丽琴李学刚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海洋沉积物中国边缘海
春夏季黄东海海水无机碳体系及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
近年来,由于在调控大气CO2含量及影响气候变化上的显著作用,关于陆架边缘海海一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场调查及模式估算一致表明,全球海洋总体表现为大气CO2的碳汇,但确切的海一气界面CO2交...
曲宝晓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结合强度,运用连续浸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成5种不同的形态:NaCl相、氨水相、NaOH相、盐酸羟胺相、HCl相。并以渤海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为例,探讨了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辽东湾不同层次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比较明显:氨水相>盐酸羟胺相≈盐酸相>NaOH相>NaCl相。氨水相、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绝大部分,大于80%;NaCl相和NaOH相无机碳只占总无机碳的一小部分。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如pH、Eh、Es、含水率、Fe3+/Fe2+、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NaCl相无机碳受pH、Eh影响较大;氨水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Fe3+/Fe2+、pH、Eh控制;NaOH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Eh和pH控制;盐酸羟胺相无机碳主要受含水率、Eh、有机碳的影响;HCl相无机碳的控制因素和盐酸羟胺相的相似,但它受pH和Eh的影响更显著。虽然有机碳和各个形态的无机碳都呈负相关关系,但它对每一形态的影响都不相同,其作用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的氧化能力越强,pH值越小,越不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有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环境的还原能力越强,pH值越大,越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不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辽东湾沉积物的弱氧化-还原环境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
牛丽凤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宁戴纪翠
关键词:影响因素沉积物
渤海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中磷与硅的形态特征被引量:11
2001年
磷与硅作为重要的生源要素,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直接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磷、硅等生源要素某一项的缺乏,都可限制该海域生物的繁殖生长,而成为生物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素(宋金明,1997;Conley et al.,1992;Riebesell et al.,1993;Thomposon et al.,1996);而某一生源要素的大量过剩,又可引起严重的富营养化,赤潮就是其典型的结果之一(齐雨藻等,1994;Eigenher
宋金明罗延馨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生源要素间隙水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与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效应研究
曲宝晓宋金明
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被引量:14
2001年
氮(N)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元素,N循环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促进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的N循环亦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
马红波宋金明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N循环反硝化作用氮循环矿化作用间隙水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