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汶汶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丁咯地尔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率
  • 1篇再灌注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受体
  • 1篇鼠脑
  • 1篇七叶皂甙
  • 1篇七叶皂甙钠
  • 1篇缺血
  • 1篇外周
  • 1篇外周型
  • 1篇外周型苯二氮...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缺血
  • 1篇聚集率
  • 1篇黄芪甲苷
  • 1篇急性

机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2篇张汶汶
  • 1篇吉中国
  • 1篇王爱武
  • 1篇程红霞
  • 1篇辛玮
  • 1篇李聪聪
  • 1篇庞月玖
  • 1篇侯训尧
  • 1篇陈春富
  • 1篇冯亚波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丁咯地尔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临床研究
2007年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胞磷胆碱钠、丹参粉针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咯地尔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同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庞月玖吉中国侯训尧张汶汶
关键词:脑梗死丁咯地尔Β-七叶皂甙钠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超氧化物岐化酶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李聪聪陈春富王爱武冯亚波程红霞张汶汶辛玮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黄芪甲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