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聪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肉毒素A治疗药物过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 2019年
- 目的对比观察肉毒素A治疗药物过量性头痛(MOH)的疗效。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头痛门诊就诊的MO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肉毒素组和托吡酯组。MOH患者停用过度使用的止痛剂,肉毒素组31个部位皮下多点注射肉毒素A,共155 U(5 U/每部位)。治疗3个月后按上述方法重复注射1次。托吡酯组患者给予口服托吡酯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应用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估头痛致残程度。通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托吡酯组相比,肉毒素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t=3.095,P=0.003)、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t=2.468,P=0.017),头痛严重程度明显下降(t=2.019,P=0.048),止痛药使用频率明显下降(t=2.267,P=0.027),MIDAS评分明显下降(t=2.867,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了生理机能、躯体职能,其他SF-36项目分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2,P=0.004)。结论肉毒素A可有效减轻MOH患者头痛症状。与口服托吡酯比较,肉毒素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
- 崔晓晨陈春富张立功张娜陈嫄李聪聪刁晓君
- 关键词:肉毒素A托吡酯
- 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外周血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20 mg/d,连续服药4周;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100 mg/d。采用改良的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价神经功能。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配基[3H]PK11195结合试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组间[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9,P=0.279)。治疗后氟西汀组PBRs结合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14.797,P<0.001),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t=6.369,P<0.001)、SSS评分(t=2.897,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与HAMD评分(r=-0.303,P=0.006)及SSS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255,P=0.019)。结论氟西汀能够增加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陈嫄肖萧
- 关键词: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血小板氟西汀
- 多发性硬化患者原发性头痛的特征及发病情况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头痛与多发性硬化(MS)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71例MS患者,其中头痛组51例,非头痛组120例,分析头痛组原发性头痛的特征及不同类型头痛的发病情况。对比头痛组和非头痛组的病程、发病类型、影像学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29.8%的MS患者伴有原发性头痛,2/3患者头痛早于MS症状,头痛以颞侧、枕部好发,搏动性、紧缩性痛常见,持续4 h以上,发作较频繁,多为中、重度疼痛。多有3处以上(90.2%)的发病部位,脑干、丘脑、胼胝体处的病灶明显多于非头痛组。偏头痛(47.1%)最常见,以年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 MS)多见。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 MS)好发紧张型头痛,年龄较偏头痛患者更大(P<0.05)。头痛组患者较非头痛组患者更易合并脑梗死(P<0.05)。结论近1/3的MS患者伴有原发性头痛,年轻患者多见,病灶较多,脑干为主,疼痛较严重,偏头痛最常见。
- 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张颖博李婴婴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偏头痛脑梗死核磁共振
- 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初发脑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性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3H]PK11195结合活性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298.2±25.1)pmol/(g protein)]比较,脑梗死组[3H]PK11195结合活性[(1 410.8±41.4)pmol/(g protein)]显著升高(P<0.01)。与脑梗死组比较,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361.7±30.6)pmol/g protein]显著降低(P<0.01)。PSD组男性、女性患者之间比较,[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不显著。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与患者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27,P>0.05),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结论: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下降,PBRs影响抑郁程度。
- 陈嫄陈春富李聪聪肖萧
- 关键词:脑梗死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血小板
-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 李聪聪陈春富王爱武冯亚波程红霞张汶汶辛玮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黄芪甲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