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天驷

作品数:599 被引量:5,724H指数:3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科研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1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6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92篇骨折
  • 152篇腰椎
  • 112篇椎体
  • 107篇脊柱
  • 90篇成形术
  • 82篇内固定
  • 81篇手术
  • 70篇椎弓
  • 67篇椎弓根
  • 62篇颈椎
  • 61篇疗效
  • 57篇后凸
  • 57篇脊髓
  • 55篇后凸成形
  • 54篇胸腰椎
  • 51篇后凸成形术
  • 49篇生物力学
  • 48篇椎间盘
  • 40篇椎体成形
  • 39篇椎体成形术

机构

  • 482篇苏州大学
  • 82篇苏州医学院附...
  • 30篇苏州医学院
  • 22篇东南大学
  • 22篇上海大学
  • 14篇苏州市相城人...
  • 10篇南通大学
  • 10篇镇江医学院
  • 10篇苏州市第二人...
  • 9篇苏州医学院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7篇天津医院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6篇无锡市中医院
  • 6篇安徽省红十字...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张家港市第一...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598篇唐天驷
  • 368篇杨惠林
  • 77篇王根林
  • 68篇陈亮
  • 52篇姜为民
  • 46篇洪天禄
  • 42篇董天华
  • 41篇倪才方
  • 37篇许立
  • 32篇徐耀增
  • 32篇杨同其
  • 30篇牛国旗
  • 27篇王以进
  • 26篇朱若夫
  • 25篇孟斌
  • 22篇郭炯炯
  • 21篇顾勇
  • 20篇史金辉
  • 20篇张志明
  • 20篇朱国良

传媒

  • 64篇中华骨科杂志
  • 59篇苏州大学学报...
  • 36篇江苏医药
  • 36篇中国脊柱脊髓...
  • 29篇中华创伤杂志
  • 27篇中国矫形外科...
  • 19篇中华外科杂志
  • 19篇中华创伤骨科...
  • 18篇苏州医学院学...
  • 14篇骨与关节损伤...
  • 12篇中国临床解剖...
  • 8篇实用骨科杂志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中华医学会脊...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6篇生物骨科材料...
  • 6篇第二届华东地...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7篇2013
  • 18篇2012
  • 16篇2011
  • 34篇2010
  • 27篇2009
  • 37篇2008
  • 45篇2007
  • 57篇2006
  • 62篇2005
  • 46篇2004
  • 42篇2003
  • 40篇2002
5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在人退变髓核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细胞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人退变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细胞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4周。结论(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刘巍唐天驷李涛史勇
关键词:髓核细胞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被引量:39
2006年
赵辉倪才方唐天驷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注射术椎间盘膨出生理方面
三种骨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CSC(A组)、CPC(B组)、PMMA(C组)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达到骨水泥完全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66.2J;CSC、CPC、PMMA注射量分别为4.35±0.80ml、3.72±0.73ml及3.95±0.63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椎体复位后残留的骨缺损及恢复伤椎高度(P<0.01);A、B、C及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59±154N、1011±142N、2821±897N及2439±525N,C组能完全恢复椎体的抗压强度,A、B组可部分恢复,但A组优于B组(P<0.01);4组标本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及224±38N/mm,A组刚度低于D组(68.0%,P<0.05),但与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成分骨水泥中,PMMA的强度最高,CSC次之,CPC的强度最差,刚度方面三者间无明显差别;CSC用于椎体成形术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作为椎体成形术中填充材料的选择之一。
张绍东姜星杰吴小涛杨惠林唐天驷陈辉蒋赞利
关键词:骨水泥胸椎腰椎骨折生物力学椎体成形术
非刚性前路钢板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分析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和Window动力性钢板结合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或Window动力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0.5~4.0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置物和植骨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彻底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非刚性固定是保证疗效的有效措施。
姚啸生唐天驷杨惠林姜为民王靖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10年。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取椎体内组织进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前与术后1d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34.7±3.1)%和(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0.2±2.5)%,与术后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及ODI评分分别为8.7±0.4和89.1±2.7,术后1d分别为2.3±0.7和31.7±3.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2和29.1±2.7,与术后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数据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有效方法。
王根林杨惠林姜为民陈亮盂斌梅昕陈康武唐天驷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压缩性骨坏死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
200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33个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3~8)ml。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33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1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6例(6/25),部分缓解(PR)者16例(16/25),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PR)为88%(22/25)。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6例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效果良好。
陈珑倪才方杨惠林刘一之唐天驷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丁乙
关键词:转移癌椎体聚甲基丙烯酸放射学介入性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该技术的关键是,螺钉的植入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唯一的一个正确通道上,即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沿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这一狭小的骨性管道达椎体内。近年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术中监测手段,已从传统的X线透视或摄片监测定位发展到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可视化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周云唐天驷
关键词:内固定脊柱外科X线监测诱发电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脊柱滑脱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人Killan于1854年提出。1930年,Jumghamns将椎弓峡部无缺损的滑脱称为假性脊椎滑脱。1955年Newman将这种“椎弓完整的脊柱滑脱”结合其病理变化称之为“退行性脊柱滑脱(de...
杨惠林朱晓宇王根林唐天驷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ZEPHIR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06年
回顾性分析3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2~4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JOA评分,术后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植物和植骨并发症。提示彻底减压,保留终板的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应用动力性的Zephir钢板固定能保证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手术疗效。
姚啸生王靖唐天驷杨惠林姜为民李洪久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急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正>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采取规范、高效、客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来争取获得满意的疗效。研究方法对11例经治患者进行回顾。全部病例均通过检查“关键肌”、“关键点”及括约肌进行 ASIA 损伤分级(AIS)。对所有患者均通...
俞杭平范顺武杨惠林唐天驷
文献传递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