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登攀

作品数:594 被引量:3,23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0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43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1篇农业科学
  • 47篇生物学
  • 42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1篇奶牛
  • 123篇瘤胃
  • 69篇日粮
  • 66篇动物
  • 60篇营养
  • 55篇反刍
  • 51篇饲料
  • 51篇反刍动物
  • 47篇脂肪酸
  • 45篇泌乳
  • 40篇微生物
  • 37篇应激
  • 37篇牛奶
  • 37篇热应激
  • 36篇牛乳
  • 34篇免疫
  • 33篇蛋白
  • 32篇乳脂
  • 32篇瘤胃发酵
  • 21篇营养研究

机构

  • 534篇中国农业科学...
  • 92篇甘肃农业大学
  • 73篇新疆农业大学
  • 3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2篇东北农业大学
  • 32篇扬州大学
  • 2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7篇湖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饲料工业...
  • 10篇石河子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宁夏农学院
  • 7篇新疆畜牧科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俄亥俄州立大...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547篇卜登攀
  • 381篇王加启
  • 236篇周凌云
  • 147篇魏宏阳
  • 65篇孙鹏
  • 56篇刘开朗
  • 54篇赵圣国
  • 53篇李发弟
  • 45篇马露
  • 43篇王建平
  • 35篇杨永新
  • 33篇李旦
  • 33篇雒秋江
  • 32篇刘仕军
  • 29篇刘光磊
  • 28篇国卫杰
  • 28篇邓露芳
  • 27篇郭同军
  • 27篇周振峰
  • 26篇李珊珊

传媒

  • 113篇中国畜牧兽医
  • 62篇动物营养学报
  • 45篇中国奶牛
  • 18篇华北农学报
  • 1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饲料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甘肃农业大学...
  • 13篇生物技术通报
  • 12篇畜牧兽医学报
  • 9篇黑龙江畜牧兽...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草业科学
  • 7篇草业学报
  • 7篇中国畜牧杂志
  • 6篇食品科学
  • 6篇乳业科学与技...
  • 5篇第四届中国奶...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饲料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12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22篇2015
  • 30篇2014
  • 35篇2013
  • 41篇2012
  • 57篇2011
  • 68篇2010
  • 89篇2009
  • 72篇2008
  • 34篇2007
  • 17篇2006
  • 4篇2005
5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烟酰胺对热应激奶牛血液中激素、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酰胺对热应激奶牛血液中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产奶量、泌乳时间、胎次将20头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酰胺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烟酰胺处...
孙先枝郑楠卜登攀潘龙秦俊杰王秀敏张幸开袁耀明程建波
关键词:烟酰胺热应激奶牛激素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使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研究了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处理为对照组、1%和5%(占发酵液体积)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通过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质(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测定得出以下结果:添加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pH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5%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显著提高MCP浓度并降低了丙酸浓度(P<0.05);而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总挥发酸酸、乙酸、丁酸和乙、丙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姜艳美王加启邓露芳卜登攀王金枝魏宏阳周凌云雒秋江
关键词:人工瘤胃酿酒酵母菌瘤胃发酵微生物蛋白质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被引量:25
200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张海涛王加启卜登攀栾绍宇王蕾周荣邓露芳周凌云魏宏阳
关键词:犊牛挥发性脂肪酸瘤胃发酵酶活
应用CNCPS体系评定奶牛不同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日粮的营养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奶牛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starch)比例日粮的营养价值。试验1比较不同饲料原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玉米青贮、玉米、甜菜粕、豆粕、膨化大豆、全棉籽)的营养价值;试验2选用玉米青贮、燕麦干草和玉米调整饲粮中性洗涤纤维和淀粉比例,配制0.86(I组)、1.13(Ⅱ组)、1.56(Ⅲ组)和2.38(Ⅳ组)4种全混合日粮,比较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日粮的营养价值。应用CNCPS体系提出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分类方法,测定饲料原料及不同组合饲料的营养成分,计算并分析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原料的CNCPS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组分的优劣不同;2随着NDF/starch比例增加,4组日粮的CHO、CNSC、CA、CB1、PB1和PB3含量呈依次降低趋势,而CB2、CC、PA、PB2和PC含量则呈依次上升趋势。综合分析,不同NDF/starch比例日粮营养价值为I组>Ⅱ组>Ⅲ组>Ⅳ组。结果提示,CNCPS体系分析指标多且全面,能够全面反映饲料及日粮的营养价值,因此可用于实际生产中反刍动物日粮的配制。
朱丹韩奇鹏张婷赵勐卜登攀张佩华
关键词:饲料原料日粮营养价值奶牛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Ⅴ.脂肪(酸)营养被引量:6
2009年
反刍动物产品如牛奶,牛、羊肉等,是人类重要的膳食组成,其脂肪品质及脂肪酸组成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如何合理调控反刍动物脂肪代谢过程,优化饲养模式,改善产品脂肪品质是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的关键问题。作者对2007~2008年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脂肪酸代谢通路的研究、补充脂肪(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和瘤胃惰性脂肪的应用研究。而国外反刍动物营养脂类研究中除了上述3点外还对乳腺脂肪酸代谢调控和瘤胃后脂肪酸消化、吸收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哈斯额尔敦王加启卜登攀胡菡刘庆生周荣刘开朗
关键词:脂肪营养脂肪酸反刍动物代谢
脂多糖对泌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本试验旨在通过半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灌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对泌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半体内试验选用6头经产的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为(186±30)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头。采用交叉试验设计,每期正试期7 d,间隔期14 d;试验组阴外动脉灌注LPS(大肠杆菌型O111∶B4,0.01μg/kg),对照组阴外动脉灌注生理盐水。体外试验以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基础培养基中LPS添加水平分别为0、0.1和10.0 ng/mL,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阴外动脉灌注LPS后,乳中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含量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灌注后6 h达到最高;乳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灌注后6 h达到最低。LPS提高了乳腺上皮细胞中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和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LPS对雷帕霉素靶点(mTOR)、Janus激酶2(JAK2)mRNA表达水平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LPS显著提高了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LPS通过干扰mTOR通路和JAK2/STAT5通路影响了乳蛋白及氨基酸组成。
臧长江张养东王加启胡涛卜登攀金迪周凌云李发弟
关键词:脂多糖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奶牛氨基酸蛋白质代谢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Ⅵ.粗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被引量:12
2009年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有关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推进。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新粗饲料资源的不断开发。在原有粗饲料基础上,新的牧草资源、加工副产品等粗饲料资源不断被开发出来,它们的合理使用方式和添加量都已被研究;②有关粗饲料品质评定的逐渐细化。粗饲料品质的评定已由早先的饲料相对值、饲料相对质量指数等发展到现在的饲料分级指数等,新的评定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评定粗饲料品质;③粗饲料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添加酶制剂、离子载体及补充快速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等都能有效提高反刍动物对纤维的消化率,而且它们的合理添加量也已被逐渐探明;④粗饲料资源的合理搭配和优化利用。各种粗饲料资源的合理配比和优化使用的研究,可以在保证动物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养殖效益;⑤特殊营养阶段粗饲料的合理利用。在奶牛或肉牛的特殊营养时期,如围产期合理有效地利用粗饲料或进行放牧,不仅可以使其在围产期前后保持较高的采食量,还可以在随后的阶段表现较好的产奶性能和生长性能;⑥粗饲料保存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制作干草和青贮料是保存牧草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牧草的不同收获阶段、不同的贮存方式及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对牧草保存的影响不断被研究清楚。粗饲料作为反刍动物营养的主体,合理、有效地利用来源丰富的粗饲料资源对于反刍动物的科学饲养有着重要意义。
王晶王加启卜登攀宋增廷国卫杰
关键词:反刍动物粗饲料
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检测及核型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本试验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的β-酪蛋白,鉴定该细胞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分析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以鉴定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转化。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含有β-酪蛋白,说明该乳腺上皮细胞生理状况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染色体数目为60,核型与哺乳动物染色体图谱一致,说明该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未发生转化。
王治国卜登攀王加启
关键词:Β-酪蛋白牛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
反刍动物饲料氨基酸在小肠中消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小肠,被降解为可吸收氨基酸或可吸收肽,最终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或利用。作者对小肠氨基酸的来源、需要量、吸收和供应模式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潘发明王加启卜登攀王建平张养东魏宏阳周凌云刘开朗孙鹏李发弟臧长江
关键词:氨基酸小肠反刍动物
不同物理形态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本试验在湿热条件下,探究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6头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分别自由采食颗粒状开食料(PSA)、粉末状开食料(PSB)和多颗粒状开食料(TS)。试验期63 d,其中1~42日龄为正常饲喂牛奶时期(断奶前期);43~49日龄为断奶期;50~63日龄为断奶后期。开食料从犊牛5日龄开始自由采食。在1、42、49以及63日龄晨饲前进行采血和称重,49和63日龄晨饲前胃管法采集瘤胃液。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采食量和温湿度指数。结果表明,在湿热环境下:1)断奶期和断奶后2周TS组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重料比高于PSA和PSB组,PSB组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2)TS组犊牛初次反刍时间较PSA组提前3.8日龄,较PSB组提前4.7日龄,差异均显著(P<0.05)。63日龄时,TS组瘤胃液氨氮含量显著低于PSA组(P<0.05)。3)42日龄时PSA组犊牛血液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TS组(P<0.05)。4)TS组犊牛初始腹泻时间较PSA和PSB组分别晚0.44和1.75日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S组腹泻率最低。综合得出,湿热环境下,多颗粒状开食料较颗粒状开食料和粉末状开食料更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使犊牛尽早产生反刍行为。
杜超甄玉国KERTZ Alois Francis沈旖帆卜登攀
关键词:犊牛开食料反刍行为采食量瘤胃发酵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