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凌云

作品数:297 被引量:1,71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6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5篇奶牛
  • 55篇瘤胃
  • 37篇动物
  • 30篇饲料
  • 29篇日粮
  • 28篇营养
  • 27篇蛋白
  • 27篇泌乳
  • 27篇反刍
  • 25篇反刍动物
  • 24篇微生物
  • 22篇牛奶
  • 22篇免疫
  • 20篇脂肪酸
  • 19篇豆芽
  • 19篇芽孢
  • 19篇芽孢杆菌
  • 19篇纳豆
  • 19篇纳豆芽孢杆菌
  • 17篇乳脂

机构

  • 284篇中国农业科学...
  • 52篇甘肃农业大学
  • 3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5篇扬州大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新疆畜牧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中国奶业协会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90篇周凌云
  • 250篇卜登攀
  • 234篇王加启
  • 148篇魏宏阳
  • 46篇孙鹏
  • 35篇赵圣国
  • 32篇李发弟
  • 30篇刘开朗
  • 27篇刘光磊
  • 24篇杨永新
  • 22篇张养东
  • 20篇李旦
  • 20篇邓露芳
  • 19篇胡菡
  • 19篇周振峰
  • 18篇赵国琦
  • 17篇张春刚
  • 17篇雒秋江
  • 16篇李珊珊
  • 16篇王建平

传媒

  • 66篇中国畜牧兽医
  • 24篇中国奶牛
  • 19篇动物营养学报
  • 17篇华北农学报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畜牧兽医学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黑龙江畜牧兽...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中国饲料
  • 4篇乳业科学与技...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第四届中国奶...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6篇2014
  • 19篇2013
  • 33篇2012
  • 54篇2011
  • 41篇2010
  • 47篇2009
  • 45篇2008
  • 20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处理大豆蛋白粉对犊牛消化酶活性及小肠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不同加工处理大豆蛋白的代乳粉对犊牛消化道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新生公犊牛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含有全脂大豆粉(A组)、脱脂大豆粉(B组)或膨化大豆粉(C组)的代乳粉,预饲期7d,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代乳粉中不同加工处理的大豆蛋白对犊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小肠形态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与膨化大豆粉组和全脂大豆粉犊牛相比,B组犊牛小肠食糜中胰蛋白酶活性和糜蛋白酶活性最低。各组绒毛高度在空肠近端无显著差异,在小肠其它各段,A组和C组都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C组的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中部的黏膜厚度接近(P>0.05),但在空肠远端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B组(P<0.05)。综上所述,加热全脂大豆蛋白粉和膨化大豆蛋白粉能够作为蛋白质来源在代乳粉中添加。
高艳霞王加启叶纪梅卜登攀魏宏阳周凌云张祥赵国琦王治国
关键词:犊牛代乳粉消化酶
水通道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水通道蛋白是专门运输水的跨膜蛋白,其基因结构、基因表达调控、染色体定位、蛋白质结构、组织分布和生理功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从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水通道蛋白的分子结构、分类、分布和生理功能及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张乐颖王加启卜登攀王晶魏宏阳周凌云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分子结构生理功能
热应激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及其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mRNA转录的影响。本文以体外高温(42℃)作为热应激模型温度,38℃作为对照温度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采用台盼蓝染色绘制生长曲线,细胞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RT-qPCR检测HSPs mRNA转录。结果表明,42℃高温处理使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停滞,细胞数量在培养的第2天已显著少于对照组(38℃)(P<0.05),第3~7天极显著的少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在42℃高温培养测定的第3小时达到最大值;42℃高温使得乳腺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HSP27、70、90和热休克因子HSF-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al factor)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72、7.48、2.69和2.71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高温抑制乳腺上皮细胞正常生长,促使细胞凋亡,并诱导乳腺上皮细胞HSF-1和HSPs mRNA的转录表达。
周振峰崔瑞莲王加启魏宏阳卜登攀胡菡周凌云
关键词:热应激凋亡热休克蛋白热休克因子
低剂量脂多糖灌注对奶牛血清蛋白组的影响研究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阴外动脉灌注低剂量LPS对泌乳奶牛血清蛋白组表达的影响,以在血清表达蛋白水平揭示机体对LPS刺激响应的分子机制。指出,阴外动脉注射LPS后蛋白表达量增加,表明其可能在中和LPS毒性和防止体内过多...
袁廷杰王加启杨永新卜登攀张养东杨晋辉孙鹏周凌云
关键词:奶牛动脉灌注免疫保护
一种提高瘤胃trans-11油酸产量的方法
一种提高瘤胃trans-11油酸产量的方法,涉及通过日粮调制及瘤胃发酵调控提高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氢化的中间产物trans-11油酸的产量,属于增加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共轭亚油酸(CLA)前体供给量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
王加启魏宏阳周凌云黄庆生
文献传递
甲状腺素及胰高血糖素对高温条件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阐明甲状腺素及胰高血糖素对高温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分别于42℃培养12 h。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细胞内HSF-1、HSP27、HSP70和HSP90的mRNA表达丰度,ELISA方法检测HSP27、HSP70和HSP90的蛋白质表达。各浓度的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均能显著降低高温条件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HSP27、HSP70和HSP90 mRNA表达丰度(P<0.05);各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能极显著的降低高温条件下HSP27、HSP70和HSP90的蛋白表达(P<0.01),同时各浓度甲状腺素也能极显著的降低HSP27、HSP70的蛋白表达(P<0.01),而仅0.01,0.1,2μmol/L的甲状腺素能极显著的降低HSP90的蛋白表达(P<0.01)。结果提示,甲状腺素及胰高血糖素能明显降低高温条件下HSPs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崔瑞莲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胡菡周凌云
关键词: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对犊牛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早期、断奶后8周消化道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犊牛。向所饲喂的牛奶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菌液,连续饲喂直到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
张海涛王加启卜登攀栾绍宇邓露芳周凌云周振峰魏宏阳王学天
关键词:纳豆芽孢杆菌开食料犊牛断奶日龄料重比
文献传递
乳蛋白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作者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及蛋白质组学在乳蛋白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二维凝胶电泳结合各种质谱技术对乳蛋白组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此外,就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引入对推进乳蛋白质更广泛、深入地研究进行了展望。
张乐颖王加启卜登攀杨永新李珊珊周凌云
关键词:二维凝胶电泳质谱翻译后修饰
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1.5%和3%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1.5%与3%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乳脂和总固体产量,3%脂肪组显著高于1.5%脂肪组和对照组(P〈0.05),1.5%脂肪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饱和脂肪酸对DMI无影响,净能和粗脂肪采食量随脂肪添加量而呈线性增加(P〈0.01)。3%和1.5%脂肪组分别比对照组净能转化率提高5.69%和6.04%;粗蛋白转化率分别提高8.48%和6.20%,体重和体况三组间无差异。血液中NEFA含量,3%脂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胆固醇、BHBA、胰岛素三组间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维持能量平衡,对能量代谢、采食量、体重和体况无明显影响。
王建平王加启李发弟卜登攀霍小凯郭同军魏宏阳周凌云梁建光王光文袁耀明
关键词:热应激奶牛能量代谢
Lipase-ISCOM免疫对小鼠乳中IgG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选择100只健康昆明小白鼠,研究小鼠不同生理阶段以及免疫条件下,乳中总IgG浓度和抗LipaseIgG类抗体效价变化。分娩后4 d分别注射灭菌生理盐水、脂肪酶(Lipase)+灭菌生理盐水、空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Lipase-ISCOM。分娩后8和12 d(即注射后4和8 d),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乳中总IgG浓度和抗Lipase IgG类抗体。结果表明,Lipase-ISCOM免疫小鼠后,血清和乳中抗Lipase IgG类抗体效价(log2)分别达到4.03和3.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COM为免疫乳生产候选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春林王加启卜登攀刘光磊赵圣国周凌云赵国琦
关键词:小鼠免疫刺激IGG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