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茂儒

作品数:312 被引量:88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13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82篇机械工程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9篇列车
  • 65篇转向架
  • 56篇车辆
  • 40篇轮对
  • 40篇减振器
  • 39篇铁道
  • 38篇铁道车辆
  • 30篇车轮
  • 29篇轮轨
  • 29篇减振
  • 28篇动力学性能
  • 27篇弹簧
  • 27篇蛇行
  • 23篇地铁
  • 23篇气弹簧
  • 23篇空气弹簧
  • 21篇动车
  • 20篇动车组
  • 20篇轨道车
  • 19篇试验台

机构

  • 3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18篇中车青岛四方...
  • 11篇华东交通大学
  • 7篇南车青岛四方...
  • 4篇中车长春轨道...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中铁二院工程...
  • 3篇中车唐山机车...
  • 3篇浙江盾安轨道...
  • 2篇华中光电技术...
  • 2篇南京铁道职业...
  • 2篇五邑大学
  • 2篇大连中集铁路...
  • 2篇北京地铁车辆...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南车株洲电力...
  • 1篇中铁一局集团...
  • 1篇济南铁路局

作者

  • 312篇池茂儒
  • 84篇梁树林
  • 67篇吴兴文
  • 64篇张卫华
  • 45篇温泽峰
  • 43篇曾京
  • 36篇邬平波
  • 35篇戴焕云
  • 35篇代亮成
  • 25篇高红星
  • 14篇金学松
  • 13篇王开文
  • 12篇罗仁
  • 12篇朱旻昊
  • 11篇陈建政
  • 11篇蒋益平
  • 10篇刘阳
  • 10篇肖新标
  • 9篇杨晨
  • 9篇罗赟

传媒

  • 20篇机车电传动
  • 18篇机械
  • 14篇铁道机车车辆
  • 1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1篇铁道车辆
  • 10篇铁道学报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中国铁道科学
  • 6篇机床与液压
  • 5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振动.测试与...
  • 4篇振动工程学报
  • 4篇振动与冲击
  • 4篇铁道科学与工...
  • 3篇城市轨道交通...
  • 3篇内燃机车
  • 3篇噪声与振动控...
  • 3篇机械制造与自...

年份

  • 5篇2024
  • 41篇2023
  • 35篇2022
  • 36篇2021
  • 30篇2020
  • 29篇2019
  • 18篇2018
  • 18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1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轻轨车辆带摇枕转向架的结构方案设计和动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市内运行要求外,目前还出现了市郊运行(运行速度达到120 km/h)需求。为解决目前城市轻轨列车的跨线提速运营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跨线提速带摇枕轻轨转向架结构方案,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方案主要在车体与构架之间增加了摇枕结构,以实现车体构架摇头运动约束解耦与回转阻尼的非线性。在对转向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无摇枕转向架与带摇枕转向架构架、摇枕与车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5模块低地板轻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两种转向架新轮、磨耗轮状态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安全性(包括R350大半径曲线与R50小半径曲线)与回转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由于转向架摇枕带来的回转阻力的非线性特性,带摇枕转向架的稳定性、平稳性与大、小半径下曲线通过安全性均优于无摇枕转向架。该转向架既可胜任市郊高速运行的要求(保证120 km/h运行),又能胜任市内小半径曲线安全通行的要求(安全通过R50),为跨线提速运营提供了保障。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王湘涛周飞吴兴文
关键词:动力学性能城市轻轨车辆
轮轨接触关系计算方法被引量:23
2006年
为了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能更真实反映轮轨接触状态,利用迹线法原理和轨廓分区法,在考虑轮对的横移、浮沉、摇头、侧滚和左右钢轨的横移、浮沉、侧滚的条件下,分别计算轨顶和轨侧区域与车轮的最小轮轨间隙量,以此来判断轮轨的真实接触状态:正常的一点接触、非正常的一点接触、两点接触和车轮完全悬浮,并根据非线性赫兹接触理论分别求得两接触点处的轮轨法向力。轮轨接触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根据轮轨接触关系计算方法得出的轮轨接触关系符合车辆在实际线路上的运行状态。
倪平涛王开文张卫华池茂儒
关键词:车辆工程轮轨接触
不同车钩组合方式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车钩缓冲装置传递车辆之间的纵向作用力并缓和车辆之间的冲击力,对于改善车辆受力状况和运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空气制动仿真系统与三维空间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联合仿真,将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进行编组,分析了列车分别由以下三种情况下连接的纵向车钩力:普通车钩、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组合、拉杆式车钩。对比三种编组,提出一种相对合理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混合编组连接下的动力学性能较好。
孟宪全池茂儒杨飞郭文浩
关键词:重载列车车钩制动动力学
基于能量法的轮对蛇行运动稳定性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分析轮对蛇行运动的形成机理与能量传递机制,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推导了轮对蛇行运动的能量表达式;借助轮对运动参数的相位关系和能量表达式,确定了轮对蛇行运动过程中各部分所做的功及其对应的能量传递路线;通过数值仿真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输入能量,对比了踏面等效锥度、轮对质量、一系悬挂刚度与重力刚度等参数对轮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蠕滑力和锥形踏面的协同作用是轮对产生蛇行运动的根本原因,蠕滑力中的刚度项通过调节纵、横向蠕滑率向轮对系统横向运动输入能量,蠕滑力中的阻尼项耗散轮对系统的能量;当输入能量大于耗散能量时,轮对蛇行运动发散,当输入能量小于耗散能量时,蛇行运动收敛,当输入能量等于耗散能量时,轮对做等幅周期运动;增大轮对质量和车轮踏面等效锥度不利于轮对的稳定性,增大一系悬挂纵、横向刚度对轮对稳定性有利;踏面等效锥度对轮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当锥度由0.15增大到0.20时,输入能量增大了约9.5倍;一系悬挂刚度的影响次之,刚度由75kN·m^(-1)增大到100kN·m^(-1)时,输入能量减小了约60%;轮对质量影响最小,轮对质量由1 000kg增大到2 100kg时,输入能量增长了约1.1倍;在锥形踏面下,重力刚度对轮对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孙建锋池茂儒吴兴文梁树林李伟
关键词:车辆工程轮对能量法蛇行运动稳定性蠕滑力
铁道车辆抗侧滚扭杆的抗侧滚刚度改进计算方法研究及验证
2023年
抗侧滚刚度是抗侧滚扭杆系统(下称扭杆系统)设计时参考的重要参数,刚度的准确计算可有效保证扭杆产品符合性能要求。为解决目前抗侧滚刚度传统理论计算方法精度不足、有限元刚度计算方法计算速度慢的问题,基于扭杆系统各构件的变形状态、互等定理及叠加原理等,提出一种适用于直扭杆式扭杆系统的改进刚度理论计算方法,方法考虑扭杆轴扭转及弯曲变形、支撑座球铰扭转及径向变形和连杆及橡胶节点变形对车体抗侧滚刚度的影响。采用传统方法、改进方法、有限元方法对某型扭杆系统进行刚度计算,并通过刚度测试试验对上述三种方法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理论计算方法较传统方法考虑变形因素更贴近实际,计算精度有较大地提高;同时较有限元方法免去大量前处理设置,有效缩短计算、设计周期;为设计人员提供一种计算精度高、速度快的扭杆系统抗侧滚刚度计算的补充方案。
曾鹏程池茂儒代亮成
关键词:铁道车辆抗侧滚扭杆系统
基于半赫兹接触的车轮磨耗预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对比赫兹与半赫兹接触算法在轮轨磨耗仿真过程中的差异,建立CR400BF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分别基于赫兹接触与半赫兹接触算法(STRIPES)进行长距离仿真,用Archard磨耗模型计算磨耗量,以实测250000km踏面磨耗量为参照分别比较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钢轨廓形对应磨耗量及磨耗分布差异明显;不同磨耗里程下半赫兹接触的接触斑形状差异明显,接触斑面积逐渐增大且最大接触应力逐渐减小;磨耗前期,两种接触算法得到的磨耗量及磨耗分布差异不大,且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但磨耗中后期,两种算法得到的磨耗量较实测结果都偏大且半赫兹接触较赫兹接触更加符合实测结果,原因在于随着磨耗里程增大,轮轨接触不再满足赫兹接触假设。
牛江池茂儒李大柱罗贇
关键词:轮轨接触车轮磨耗
用于侧挂式空轨列车系统的转向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侧挂式空轨列车系统的转向架,包括支撑架,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架;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轮和牵引电机;驱动轮的转轴上设置有制动机构;支撑架远离固定架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垂向限位...
池茂儒刘开成张卫华赵昀陇梁树林温泽峰吴兴文
文献传递
地铁振动频率对于车辆动力学的影响
冯扬池茂儒曾京邬平波王建斌
关键词:地铁车辆振动频率车辆动力学
一种橡胶叠层弹簧综合性能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叠层弹簧综合性能试验台,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液压系统、动应力监测模块、门形基座的横梁中部设有与液压系统相连的垂向作动器,垂向作动器通过垂向连接装置与承载顶盘相连,组成垂向激励加载装置;横向作...
周小智池茂儒代亮成吴兴文宋烨王一平李奕潇商佳园
文献传递
空气弹簧主动控制的摆式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基于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技术的摆式列车动力学性能,建立了考虑连接管路、附加气室与倾摆阀的非线性空气弹簧垂向模型与摆式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与数值计算软件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研究摆式列车高速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了空气弹簧主动控制下抗侧滚扭杆角刚度对车辆倾摆产生的影响,对横向止挡刚度与空气弹簧横向刚度等悬挂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以保证车辆在曲线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技术,能够在不改变转向架结构与线路条件的前提下,降低旅客所承受的未平衡离心加速度,提高车辆曲线通过速度;空气弹簧垂向刚度要与抗侧滚角刚度配合,在满足柔度系数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抗侧滚角刚度,以减小倾摆阻力,缓解空气弹簧气压波动;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技术会增大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横移量,导致车体碰撞横向止挡。合理的空气弹簧横向刚度与横向止挡刚度匹配能够有效减小车体横移量,避免车辆以较大欠超高状态通过曲线时出现一次蛇行晃车现象,同时有利于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提高。
李振乾池茂儒蔡吴斌周亚波谢雨辰罗贇
关键词:摆式列车空气弹簧动力学性能高速动车组高速列车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