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泽峰

作品数:347 被引量:1,751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93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8篇机械工程
  • 24篇理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4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0篇轮轨
  • 79篇车轮
  • 78篇钢轨
  • 65篇地铁
  • 50篇波磨
  • 48篇有限元
  • 47篇钢轨波磨
  • 40篇磨耗
  • 34篇有限元法
  • 30篇列车
  • 30篇车辆
  • 28篇铁路
  • 25篇轮轨滚动
  • 25篇减振
  • 22篇地铁车辆
  • 21篇轮轨接触
  • 21篇滚动接触疲劳
  • 20篇振动
  • 17篇应力
  • 15篇机车

机构

  • 34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1篇中车青岛四方...
  • 8篇大连交通大学
  • 8篇广州地铁集团...
  • 5篇中铁二院工程...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铁路总公...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天津铁道职业...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株洲中车时代...
  • 2篇中车长春轨道...
  • 2篇常州西南交通...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常州西南交大...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347篇温泽峰
  • 161篇金学松
  • 64篇陶功权
  • 56篇肖新标
  • 52篇赵鑫
  • 47篇梁树林
  • 45篇池茂儒
  • 38篇李伟
  • 31篇吴磊
  • 30篇王衡禹
  • 24篇吴兴文
  • 21篇关庆华
  • 17篇李霞
  • 15篇张卫华
  • 13篇刘阳
  • 12篇任愈
  • 12篇陈建政
  • 11篇郭俊
  • 11篇吴兵
  • 11篇刘启跃

传媒

  • 57篇机械工程学报
  • 22篇工程力学
  • 2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7篇润滑与密封
  • 16篇铁道学报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第十三届全国...
  • 7篇机械
  • 6篇机械强度
  • 5篇摩擦学学报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2007年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电力机车与城...
  • 3篇铁道科学与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39篇2023
  • 49篇2022
  • 29篇2021
  • 34篇2020
  • 26篇2019
  • 17篇2018
  • 13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14篇2014
  • 2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3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齿轨铁路齿条啮合与轮轨滚动接触间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2024年
针对适于山地轨道交通的齿轨铁路,建立基于显式时间积分的三维齿轨轮对-轨道瞬态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可分析齿轮齿条啮合和轮轨滚动接触间中、高频耦合动力作用。轮对和轨道真实几何,齿轮与车轮轮径差导致“车轮悖论”现象及结构振动等均有考虑,齿轮齿条啮合和轮轨接触采用集成库仑摩擦的“面-面”接触算法求解。对比零和非零轮轨摩擦系数工况,解构“车轮悖论”现象对动态接触的影响。以初步设计的Strub型齿轨铁路为例,分析速度为10 km/h和0‰、240‰、480‰坡度下动态接触现象。结果表明,受齿轮啮合影响,齿条、轮轨接触力均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垂向接触总力和总牵引扭矩分别在重力载荷与牵引扭矩附近波动。“车轮悖论”使齿条垂向力和法向接触应力减小,而轮轨垂向力和法向接触应力增加,齿面切向接触应力与接触斑内滑移区面积相应增加,在坡度240‰下,轮轨摩擦系数由0增至0.2,齿条、轮轨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由248.69、752.66 MPa增至195.17、757.44 MPa,最大切向接触应力相应由24.48、152.84 MPa变成21.31、2.14 MPa。轮轨接触斑因发生显著蠕滑呈现全滑移。相同速度及摩擦条件下,坡度增加使齿条垂向力和牵引力增加,轮轨垂向力和牵引力减小,接触应力呈同相变化。
王振寰赵鑫范伟郏殿祥杨吉忠梁树林温泽峰
关键词:显式有限元法接触应力
减载式V型声屏障隔声性能及降噪效果研究
V型声屏障因其能降低高速列车风载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减载的同时,要保证其隔声性能.为评价V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对其进行实验室隔声性能测试,以对比V型、直立型声屏障隔声特性.进一步建立声屏障预测模型,通过线路实测高速列车...
周强何宾温泽峰屈磊肖新标金学松
关键词:声学声屏障降噪效果
30t轴重货车踏面制动下车轮辐板疲劳强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货车轴重的增加,踏面制动热负荷对车轮辐板疲劳失效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30t重载货车车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货车在长大坡道(坡度13‰)工况下的紧急制动进行仿真。仿真中,对比分析了分别采用热机耦合法和线性叠加法计算得到的车轮辐板应力。最后利用Haigh-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评定在制动热应力和轮轨机械应力同时作用下车轮辐板疲劳强度。结果表明,采用热机耦合法和线性叠加法计算得到的车轮辐板应力几乎一致,但是热机耦合法所需时间约是线性叠加法的6倍;踏面制动条件下30t轴重货车车轮辐板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陈逊温泽峰赵鑫
关键词:踏面制动
地铁线路钢轨波磨安全限值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地铁线路钢轨波磨会恶化轮轨接触关系,引起轮轨冲击,降低车辆和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大大增加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钢轨打磨可有效控制波磨,而确定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并制定打磨策略是实施钢轨打磨的关键步骤。建立一种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详细调查地铁钢轨波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和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时速80 km/h地铁线路的钢轨波磨的安全控制限值。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的钢轨校正性打磨提供理论参考。
张晴杜星凌亮温泽峰关庆华
关键词:振动与波钢轨波磨动力学仿真
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演变特性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对某线路上运行的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将实测车轮踏面分别与CHN60轨和60 N轨匹配,分析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轮磨耗过程中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随运行里程呈线性增加趋势,动车和拖车平均磨耗速率分别为0.0434 mm/万千米和0.0398 mm/万千米,且几乎没有轮缘磨耗。等效锥度随运行里程呈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平缓的非线性特性,且与CHN60匹配时等效锥度明显高于与60 N轨匹配。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力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均略有下降,车辆与60 N轨匹配时体现出更好的服役性能。
谢清林陶功权王鹏李伟温泽峰
关键词:车轮磨耗轮轨接触关系动力学性能
轨道不平顺对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寿命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轨道不平顺对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寿命的影响,针对国内某地铁线路进行了轨道不平顺测试、一系钢弹簧振动响应测试、一系钢弹簧安装座振动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通过频率与一系钢弹簧固有频率相吻合是影响一系钢弹簧寿命的原因。对一系钢弹簧进行应力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行车速度的方法避免轨道不平顺通过频率与一系钢弹簧固有频率吻合,可有效延长一系钢弹簧的使用寿命。
邱伟明贺翔贺佳琦张合吉温泽峰王衡禹
关键词:轨道不平顺
不同阻尼形式对车轮振动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噪声是列车主要噪声源,而车轮振动声辐射是轮轨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加阻尼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轮的振动及声辐射.基于轮轨滚动噪声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建立标准车轮以及对应阻尼车轮有限元、边界元模型,以等效轮轨粗糙度...
刘玉霞温泽峰彭金方肖新标金学松
关键词:轮轨噪声声辐射特性降噪效果
改进频域积分法驱动的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定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轮多边形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频域积分法驱动的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定量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从运行中的列车上采集轴箱加速度ABA和速度信号,并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片段;2)引入稳态试验...
谢清林陶功权温泽峰
计算铁路车轮轮周磨耗量的两种方法对比被引量:6
2011年
建立了车轮磨耗理论计算模型并发展了相应的数值程序,模型中包含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和材料摩擦磨损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提出了两种磨耗叠加方法计算车轮轮周磨耗量,即简化方法和改进方法,探讨了它们对车轮型面磨耗及其演化规律的影响。简化方法假定车轮滚过一个接触斑长度时,接触斑信息不变,因而只计算一个步长即可得到车轮轮周的磨耗量;改进方法则考虑接触斑信息随时发生变化,因而需要计算一个接触斑长度才能得到轮周的磨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所得的轮周磨耗量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改进方法后,导向轮对的磨耗体积明显增大。随着车轮运行距离的增加,车轮磨耗的不断积累,采用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李霞金学松温泽峰胡东
关键词:车轮磨耗
一种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装置
一种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装置,其高速回转盘上表面的边缘开有一圈大凹槽,大凹槽的底部嵌有模拟轨枕,模拟轨枕的上部开有小凹槽,小凹槽从下至上依次嵌合橡胶、钢轨的轨底;钢轨轨底上部两侧均设有模拟弹条,且模拟弹条同时覆盖轨底上部...
温泽峰马启文金学松张卫华
文献传递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